雲霄縣東廈鎮:50到5000,東崎村的村財破局之路

本網訊(黃怡彥 方怡亮)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一個貧困村都不能“掉隊”。2017年,雲霄縣東廈鎮的貧困村東崎村摘掉了“貧困帽”。脫貧不易返貧易,不返貧才是真脫貧。如何讓貧困村真正斷窮根、富長久,增強內生髮展動力,讓村財“活”起來,雲霄縣東廈鎮作了有效實踐。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儘管2017年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但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還有很大的差距。”東廈鎮主要領導表示。2018年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村裡的建設、發展都需要真金白銀的硬投入,這讓村財薄弱的東崎村顯得捉襟見肘。

東崎村有西埭530多畝養殖池,之前由於歷史遺留問題,承包經營管理不規範,影響了村財增收,村裡各項工作的開展一度陷入困局,東崎村也被認定為薄弱村。看著周邊其他村莊不斷髮展,村幹部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要想發展壯大村財,首先要為集體資產資源“賦權”,屬於村裡的集體資產資源,都要一一明晰集體產權關係。為此,東崎村兩委在東廈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對西埭530多畝養殖池進行詳細摸排,並以村為單位建立臺賬,由鎮統一建檔、統一管理,從源頭上防止村集體資產資源的流失。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為有效提升村集體資產資源價值,東廈鎮成立東崎村西埭養殖池招投標領導小組,對東崎村19池236畝合同到期的養殖池進行重新編號、測量,同時多次召開村兩委會和村民代表大會,制定公開招投標的方案和實施步驟,按照新的市場價格對養殖池重新招投標。通過公開競價,養殖池的承包價格由原來的每畝50元左右,提高到每畝5000元左右,2018年預計能為村集體增加收入約80餘萬元。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盤活利用好集體資產資源是壯大村財的第一步,而產業項目支撐,也是保持村財持續穩定增收的重要一環。“合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培育壯大產業項目,才能真正實現村財活。”東廈鎮主要負責人表示。東崎村主要種植農作物是蘆筍、荷蘭豆,目前多為村民個人種植。若揚長補短,探索進行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發展集體增收產業項目,或許將成為東崎村村財“活水長流”的可行辦法。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東廈鎮實施“村財增收三年規劃”的過程,是立足村情謀發展的過程,是念好“資源”經,做活“財”文章的過程。正是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不斷優化方案,東廈鎮著力增強村級自身“活血造血”功能,不讓一個村在鄉村振興中掉隊。

云霄县东厦镇:50到5000,东崎村的村财破局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