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人民的名义》最近力压《剃刀边缘》,成为收视率第一的反贪大剧。

这部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暴露现实的尺度很大。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家藏满墙、满床、满冰箱人民币的小官巨贪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外逃副市长丁义珍

除了至今未露面的副国级贪官是影视剧中打老虎的最高级别外,对政府维稳的问题描述也是大大突破了《我不是潘金莲》那种点到即止隔靴搔痒的文学化描述,用白描的手法展现了对强拆中因腐败酿成的恶性群体事件,特权阶级如何空手套白狼,乃至维稳经费、财政经费如何运转、如何被成千万地挪用……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互厂工人即将点燃汽油

这是一部反腐大戏,也是一部男人戏,更进一步说,是一部直男戏。

迄今为止,剧中露面的局级以上干部和权势人物清一色都是男性,老书记赵立春,新书记沙瑞金,逃跑的副市长丁义珍,还有汉大系的四位核心——高育良、侯亮平、祁同伟、陈海,以及汉大系的政治对手以李达康为首的秘书帮。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而女性,除了祁同伟的太太梁璐是汉大政法学院的党组副书记外,其他大部分女性都是辅助者的身份,包括看似强势的陆亦可,其实也不过是陈海的爱慕者和侯亮平的粉丝;而有权势的女性基本上都是反派,比如李达康的太太欧阳菁、山水集团的女老板高小琴。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游走于男性官场的“情妇”高小琴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不满丈夫的冷漠追逐个人欲望的官太太欧阳菁

这种男性主导的权力结构基本上也是中国官场的写实,不能说编剧有意弱化女性,只能说侧面暴露了中国权力结构中女性日趋弱势的现状。

然而,抛开这种男女身份在官场中的现实,这部戏对待女性的态度也并不谨慎,甚至可以说在两性关系上是女性是很不尊重的。

第八集中有一句台词就充分暴露了创作者的男权思想。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沙瑞金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批评干部风气,说有一个干部,已经当了六年科技局局长,五年市委组织部部长,还想更进一步,可是农科院专家科学院院士大都不认识,可对于稍有姿色的女干部,他个个都熟悉,李连那些在偏远山区工作的女干部,他都能叫出人家的乳名。我们能向中央推荐安排他们副部级干部吗?

这时,一个省委扩大会议上的男性干部“很风趣”地插了一句:

“可以考虑安排到省妇联看大门,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余热嘛。”

所有干部于是哈哈大笑。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这一句台词是非常轻浮的。

它不仅不关心女干部在权力结构中遭遇性骚扰的危险地位,也不承认妇联这样为妇女服务的机构的尊严,某种程度上甚至认为妇联是一个可以被猥亵的政府机构。女性的尊严,在这一句台词中荡然无存。

除了这句台词外,这部剧中还经常出现一些通过厨艺等等家务劳动能力定义女性能力的台词。比如所谓暖男侯亮平,他在评价一位不会做饭的女检察官时,说,只会做方便面你还想挑(男朋友)啊?(大意)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在这些台词构成的两性权力结构严重失衡的背景上,我们再回看这部剧中的女性,也许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中国官场的某种现实:

由于女性很难在正式的权力结构中获得足够的尊重,对权力角逐感兴趣的女性往往要选择在权力的非正常衍生结构中寻找一席之地,比如做权力场中如高小琴一样的交际花,或者是权力场中裙带关系的附属物,如欧阳菁。除此之外,更多的女性成了权力场中面目模糊的帮佣,如陈海的母亲,祁同伟并不幸福的妻子梁璐,甚至侯亮平的太太。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祁同伟的太太梁璐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陈海的妈妈已经彻底把丈夫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有人说,权力是最好的春药。可悲的是,女性在中国官场的权力结构中,只是权力汤剂的一味小小配方。那些只能作为情妇出现于贪腐报道中的官场女性,其实侧面证明了女性政治地位的缺失。

我支持反贪,我更支持有女性参政的反贪。

任何不反思女性地位的反腐剧,都很难脱离对女性身份猥亵轻浮的描述。而这样的反腐本身对女性就是不公平的,也是腐败的一种。

因为,“人民的名义”中,怎么可能缺了女性的名义?

一句台词看出《人民的名义》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

终端娱乐观察家

文艺连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邮箱:youfish888#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