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改為聘任制,直接影響這三類人?

事業單位改革,事業單位編制改革,你們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雖然改革持續已有一段時間,但總是被人戲稱為雷聲大、雨點小。今年年初,湖北事業單位改革從高校、醫療入手, 高校教師,堅持簡編控編的原則,提高准入門檻,踢除渾渾混日子一族。

事業編改為聘任制,直接影響這三類人?

事業單位編制向聘任制轉化,原本編制被取消啦,雖說待遇不會有很大的差異,但會給事業單位職員生存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2020年前3類人將會失去編制,事業單位“鐵飯碗”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第二就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的,認定為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

1、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營利為目的;

2、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屬於政府必須提供的公益服務範圍;

3、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且應當通過市場獲得。

第三就是事業單位工勤類崗位。工勤崗位,又稱工勤技能崗位。是指在崗位設置中的從事簡單體力工作或一般技術工種的崗位。

工勤技能崗位指承擔技能操作和維護、後勤保障、服務等職責的工作崗位。工勤技能崗位包括技術工崗位和普通工崗位,其中技術工崗位分為5個等級,即一至五級。普通工崗位不分等級。

行測答題必備法寶之代入排除法

所謂的代入排除法主要是指結在解通過正常計算較為麻煩的題目時用到的,有時候也需要將方程列出後,再合選項和題幹快速得到正確選項。代入排除法的常解題型包括多位數問題、不定方程問題、餘數問題、和差倍比問題、年齡問題、複雜行程問題等。但是在解題中使用代入排除法時,我們有時候也並不需要將選項一一代入,也是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比如說,當題目中所求為最大、最多時,我們一般從最大的選項開始代入,反之亦然。當然了,在做題時建議大家邊讀題幹中的要求邊看選項,排除不符合的留下有待考察的。所以,在代入排除時謹記:先排除再代入。下面通過實例來進行具體剖析:

事業編改為聘任制,直接影響這三類人?

【答案】B。解析:排除。根據第二句話“分子和分母的和是50”可知,只有B項正確,故選B。

點評:做題時謹記:邊讀題幹邊看選項,把不符合題乾的直接排除。即:代入排除的原則:先排除後代入。有時候題乾沒讀完已經出來正確選項。

例2.一個三位數的各位數字之和是16。其中十位數字比個位數字小3。如果把這個三位數的百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對調,得到一個新的三位數,則新的三位數比原三位數大495,則原來的三位數是多少?

A.169 B.358 C.469 D.736

【答案】B。解析:此題用代入排除法。由“各位數字之和是16”可排除選項C;由“百位數字與個位數字對調,得到一個新的三位數,則新的三位數比原三位數大495”,可排除選項A、D,故選B。

點評:題型歸類為多位數問題。做題時先依據題乾的要求結合選項先排除後代入。結合大致的計算最後得出正確選項。

例3:某汽車廠商生產甲、乙、丙三種車型,其中乙型產量的3倍與丙型產量的6倍之和等於甲型產量的4倍,甲型產量與乙型的2倍之和等於丙型產量的7倍。則甲、乙、丙三型產量之比為:

A.5:4:3 B.4:3:2 C.4:2:1 D.3:2:1

【答案】D。解析:可設甲的產量為x,乙的產量為y,丙的產量為z。則可得如下關係式:3y+6z=4x,x+2y=7z,兩式相加可得3x+z=5y,將選項代入,只有D符合。故選D。

點評:不可以直接根據題幹條件排除時,通過列簡單的方程繼而再考慮整除特性,由3y+6z=4x可知,x應為3的倍數,故選D。全比例問題用代入排除法時還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知識,比如:數的整除特性。

例4:某次數學考試共有50道題目,規定答對一題得3分,答錯一題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參加考試回答了全部題目,得了82分,問答對的題目數和答錯的題目數之差是多少?( )

A. 13 B. 15 C. 16 D. 17

【答案】C。解析:由奇數偶數特性知:兩個整數的和與這兩個整數的差,所得結果的奇偶性相同。設答對X道、答錯Y道,則X+Y=50,為偶數。則所求的答對的題目數和答錯的題目數之差(X-Y)也為偶數。觀察觀項,只有C符合。故選C。

點評:在代入排除法時,有時直接排除不了需要結合所學過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排除。本題運用了奇偶數的特性。繼而結合選項得出結論。

行程問題實際上還包含很多小的模塊,比如:簡單的相遇和追及、多次相遇問題、流水行船、時鐘問題、牛吃草問題等等。在此,我將對於比較難以掌握的多次相遇問題詳細的闡述下其中蘊含的原理、公式及考題。

(1)最基本的多次相遇問題是指兩人同時從不同的地點同時相向而行,在第一次相遇後沒停,繼續向前走到打對方終點後返回再次相遇,如此循環往返的過程是多次相遇問題。

基本模型如下:從出發開始到在此運動過程中,基本規律如下:

(1)從出發開始,到第n次相遇:每一次相遇會比前一次奪走2個全程;即:路程和具有的特點是1:2:2:2:……,含義是第一次走1個全程,第二次開始都增加2個全程;

(2)由於二者在運動過程中,速度和是不變的,故每次相遇所用時間和路程和成正比,若設第一次相遇的時間為t,則第一次到第二次所用時間為2t,依次類推,每次相遇所用的時間關係也為1:2;2:2……,含義是第一次相遇用時間t,第二次開始相遇時間都會增加2t的時間;

(3)各自所走路程也滿足這個關係。設第一次相遇甲走路程為S0,則從第二次相遇開始甲走的路程會增加2S0,即關係式仍為1:2:2:2……。

例題1:甲從A地、乙從B地同時以均勻的速度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離A地6千米,繼續前進,到達對方起點後立即返回,在離B地3千米處第二次相遇,則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A.10 B.12 C.18 D.15

【答案】D。解析:直線多次相遇問題。第一次相遇時,兩人走的總路程為A、B之間的路程,即1個AB全程。第二次相遇時,甲、乙兩人共走了3個全程,即兩人分別走了第一次相遇時各自所走路程的3倍。故第一次相遇甲走了6千米,第二次相遇時甲共走過了6×3=18千米,此時甲距離B地3千米,所以兩地相距18-3=15千米。

例題2.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乙的速度是甲的2/3,兩人相遇後繼續前進,甲到達B地,乙到達A地立即返回。已知兩人第二次相遇的地點距離第一次相遇的地點3000米,求A,B兩地的距離是( )米。

A.6000 B.6500 C.7000 D.7500

【答案】D。解析:甲、乙速度比為3∶2,設全程長度為5份。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走一個全程,乙走了2份(距離B地2份);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兩個全程,乙走了4份。因此第二次相遇時乙共走了6份,相當於到達甲地後又往回走了1份路程(距離B地4份)。兩次相遇地點相隔2份,總路程為3000÷2×5=7500米。

(2)若甲乙二人同時從相同地點出發,乙比甲塊,乙到終點後返回與甲第一相遇,然後繼續走第二次相遇,如此反覆的運動過程,有具有什麼規律呢?

其實,無非就是第一相遇二者走的路程和變為了2個全程而已,之後和最基本的多次相遇問題沒有變化。只是上述所有的比例關係變為2:2:2:2:……而已。

例題3:A、B兩地相距540千米,甲乙兩車往返於A、B兩地,都是到達一地後離地返回,乙車較甲車塊。設兩輛車同時同A第出發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點,那麼到兩輛車第三次相遇為止,乙車共走了多少千米?

【答案】2160千米。解析:第一次相遇甲乙共走了2個全程,從出發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個全程,乙塊,相遇在P點,且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走的路程與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相同。又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乙從P點又回到P點,則設全程為3分,第一次相遇甲走了2份,乙走了4份。到第二次相遇,乙又走了4份,到第三次相遇,乙又奪走4份。4份路程共(540÷3)×4=720千米,到第三次相遇走了720×3=2160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