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枯荷"改為"殘荷"?答案就在林黛玉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曹雪芹在論及李商隱的詩時,有一處很明顯的筆誤,就是下面這一段——

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都知李商隱原詩寫的是"枯荷",為何到了曹雪芹這裡變成了"枯荷"呢?難道真是筆誤嗎?其實細想來,"枯荷"和"殘荷"雖聽起來相似,其實很有區別,這一處"筆誤",倒像是有意為之的。

那曹雪芹為什麼會把枯荷"誤記"為殘荷呢?

先來看看李商隱的原詩——《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首先,"枯荷"指的是荷葉,而不是荷花。李商隱的詩裡,最後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正對應了整首詩深秋時節的寒蕭之氣,天氣陰霾欲雨,寒霜迷濛,還好有枯荷聽雨,似乎消解了一點詩人內心的相思,但若想象一下雨點打在枯荷上的聲音,長而久之,悽清非常,又不由得加重了詩人內心的寂寥。這就是"枯荷聽雨"的妙用。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而林黛玉喜歡這一句也是情理之中。這句寫得確實好,而黛玉的詩詞造詣是很高的,枯荷聽雨的意境,她更是能進入情境共情。黛玉和李商隱本就身世相似,李商隱的幕府經歷,林黛玉的賈府寄居生活,其心境方面實在是有相通之處的。

殘荷意象是林黛玉一生命運的觀照

說起來,枯荷可以叫殘荷,都是殘破的荷葉,但殘荷卻不能叫枯荷,因為荷葉還沒有枯萎的時候,也是可以殘敗的,就像人的一生,正經歷美好的時候,並不代表就不能同時經歷風霜。

"枯"與"哭"同音,給人的感覺是全部的悲哀。萬物枯萎凋零,所有都結束了,走向整個的寂滅,這是"枯"的意象。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而殘是缺,有一半殘破,卻也有一半的留存。它更體現一種春的流逝,美好的東西正在經歷逝去。

來看看林黛玉所詠《葬花吟》中的幾句詩:"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有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看似寫花,實則寫人。"風刀霜劍嚴相逼"何嘗不是黛玉在賈府的感受。縱然也是身為府裡小姐,但一來無依無靠,隻身一人,二來終究不是自己家,連下人們也不免有閒話,時有怠慢,寶釵來了後,人們更是愛將兩人對比,縱不敢明說,也處處兩相比較,黛玉心思細,怎會察覺不出,自然心裡氣悶。

人都是自私的,哪怕分明是自己做了錯事兒,也總是會推到別人身上。下人辦錯了事或是有怠慢,林黛玉表現出了不高興,而寶釵表現出大度不介意的樣子,慢慢地人們就說林妹妹小性兒,寶姐姐溫柔大方。另一方面,寶姐姐雖不是賈府的人,但本身薛家有實力,薛姨媽也跟在身邊,吃穿用度自然不愁。而林妹妹雖然各項是按賈府的小姐來,但下人們有的是法子捧高踩低,先前還好,等後期寶姐姐來後,又甚是賈府開始敗落,王夫人等有意讓賈薛兩家結親之後,林黛玉受的委屈便越來越多,以至於最後病情越來越重,賈母都不知道,連藥材都難拿到。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周瑞家的送宮花,分明薛姨媽交代過,先給姑娘們,剩下的四隻給鳳姐,偏偏周瑞家的自作聰明,趕著討好別人,把剩下的兩隻拿了來,在林黛玉問是否是單給她的時候,回的話也不甚妥帖,宮花本就只給了鳳姐三春黛玉五個人而已,卻說"各家都有了,這兩支是給姑娘的。"明擺著怠慢了林黛玉。

這話自然不是故意的,但也說明周瑞家的並未把這當一回兒事兒,而黛玉會為這件"小事"生氣,冷笑說:"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會給我。"而周瑞家的反應呢?是"一聲不言語",等於是冷處理。這裡其實反映了小說情節的留白——在此之前,黛玉就已經感受過不少這種有意無意的怠慢了,因此才會有這個反應。

林黛玉的一生,並不是一直"枯荷"一般的孤寂悽苦,而是活潑絢爛也有,淒涼悲傷也有,從繁華到落幕,花開花落,她都經歷了。所以對林黛玉而言,她的一生更貼近於"殘荷",既有殘敗可惜的部分,也有美好未及凋零的部分。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林黛玉的性格,其實根本不是尖酸刻薄幾個字可以概括的,甚至這詞跟她根本不搭。林妹妹是愛笑的,網上經常有林黛玉笑的情景剪輯,在經典的87版《紅樓夢》中,光是黛玉笑的鏡頭就有90多次,每次都極具感染力,聰慧、靈動、可愛。據有心人統計,在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前80回裡,描寫林黛玉哭的有37次,而描寫她笑的卻有108次之多。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所以讀者喜歡林黛玉,並不是喜歡她的愁,而是喜歡她多樣的美,既為她的才情,也為她的爛漫,為她生活的熱情,還為憐惜她的處境。林黛玉不僅愛笑會玩,還才名出眾,蕙質蘭心,她和探春等人結詩社,一起斗酒作詩,還耐心熱情地教香菱寫詩,一部《紅樓夢》,到處都是她美麗的身影,

殘荷意象正是林黛玉一生命運的觀照,因此改"留得枯荷聽雨聲"為"留得殘荷聽雨聲",更貼近於《紅樓夢》的主角林黛玉。

林黛玉的一生是"殘",而非"枯"。正因此,才更惹人同情和悲嘆。就像一個人,經歷了人生風華,驚絕於世,卻突然逝去,比什麼都沒有經歷更讓人悲痛。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而《紅樓夢》的整個審美藝術傾向也指向"殘荷"代表的殘缺美。

不圓滿中的美感,整個《紅樓夢》都存在。從十二金釵的命運走向,一切繁華終落幕,在初讀小說的時候誰也想不到,這些個美麗的女子,此時正鮮活地在字裡行間跳動,不久卻就各自被風霜所欺。晴雯抱恨而死,元春薨逝,探春遠嫁,寶玉痴傻……與前塵對比,分外讓人悲痛。

曹雪芹為何故意把李商隱的

曾經林黛玉和賈寶玉共讀西廂,講耗子精的故事,互引為知己,一個使性兒一個哄……少男少女天真爛漫,無比動人。但那時候有多麼美好,後來已知緣分已盡,兩人再相對,就有多麼悽然。曾經劉姥姥進大觀園,萬般氣象風情,後來賈府敗落,妻離子散,眾人飄零,就有多麼慘淡。

"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也正是有了前面的"奼紫嫣紅開遍"的映襯,才具有了巨大的悲劇與哲學意蘊。繁華和衰敗同時進行,在盛極的時候走向衰亡,這就是賈府的命運,也是整本《紅樓》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