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在線教育戰場闖入強勁玩家,跟誰學拆分2B業務,聚焦B2C業務

摘要:過去一年間,跟誰學共做了四件事:拆分2B業務、聚焦2C業務、專注於在線教育戰場、關注教育本質。2017年9月,跟誰學實現了單月盈利。跟誰學還發生了哪些變化?陳向東又有哪些感悟?

過去一年間,跟誰學共做了四件事:拆分2B業務、聚焦2C業務、專注於在線教育戰場、關注教育本質。2B業務天校和百家雲拆分出來獨立運營,2C業務則有了5個產品:跟誰學、高途課堂、成蹊商學院、金囿學堂、微師。2017年9月,跟誰學實現了單月盈利。四週年媒體溝通會上,陳向東頗為自豪地稱,今年以來的每個月,跟誰學都有不錯的利潤,成蹊商學院、金囿學堂、微師的數據增長都非常好。但回想起最早定位為“找老師”的那個跟誰學,陳向東仍然“念念不忘”,“在那個場景下,我的認知不到位……可能會想再回到過去會怎麼樣,但是你回不去了。”

跟誰學發生了哪些變化?陳向東又有哪些感悟?溝通會後,鯨媒體還進行了獨家視頻採訪。

拆分2B業務,聚焦2C業務

過去一年,跟誰學一共做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拆分了2B業務,讓2B業務成為獨立的公司來進行單獨的市場運作。百家雲從2017年6月拆分出來獨立發展,目前已經拿到兩輪融資,實現了真正的盈利。專注於幫助培訓機構提高運營效率的天校也獨立拆分出來。在今年4月鯨媒體的採訪中,天校總裁鄧弘透露,天校免費的客戶有60000家,付費用戶有數千家。第二件事是跟誰學聚焦於2C業務。“在創業公司同時做2B和2C兩件事是非常難的,這個簡單的道理是在犯了很多錯誤之後得到的,作為一把手,肯定是我自己的錯誤,”陳向東說。第三件事是專注於在線教育戰場。陳向東引用了一項來自硅谷的研究:真正的中國在線教育爆發點是在2015年和2016年,在2025年,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會大於線下教育的市場規模,而專注於在線教育將來會有更大的紅利。

第四件事則是關於迴歸教育本質,如何利用技術降低學生的學習成本,同時放大優秀教師的產能。在過去一年,跟誰學在機器學習、大數據方面做了許多分析,目前許多AI技術已經比較成型,隨著數據的更加豐富、AI行業的更加成熟,跟誰學將加強研發,加大技術投入,增加技術人才。通過主講老師、輔導老師、AI老師來觸達學生。

跟誰學當前有5個產品:跟誰學、高途課堂、成蹊商學院、金囿學堂、微師。

跟誰學打造“直播+輔導”的雙師模式,提供的課程服務涵蓋中小學文化課、實用英語、留學、四六級、考研、職場等類別,致力於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個性化、互動化、智能化的在線學習體驗。

高途課堂專注於K12在線教育,採用“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模式,為3到18歲的孩子提供教學產品和服務,覆蓋小學語數外、初中和高中的語數外、物理、化學、志願填報等多個學科。

成蹊商學院是專為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開辦的商學院,定位於成為“中國教培行業利潤倍增專家”,課程圍繞提高人均產能,涵蓋戰略設計、財務預算、產品研發等內容,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為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開發理論及實操課程,落地運營之道。成蹊商學院由原來的跟誰學商學院更名而來。

金囿學堂專注於金融財務在線教育,致力於解決金融財務學習者在證書培訓、題庫練習、知識提升等方面的需求。

微師是專注於在線教育的工具,通過在線教學方式讓用戶找到各個領域的專家、老師、達人。

K12在線教育戰場闖入強勁玩家,跟誰學拆分2B業務,聚焦B2C業務

2017年7月,原O2O平臺跟誰學將完成全面轉型,定位於B2C在線教育機構。

2017年9月實現單月盈利

2017年9月開始實現單月盈利,真正變得坦然了。”陳向東說。2018年的3月、4月、5月,跟誰學的同比收入增長為400%-500%,並且是在人數比去年減少的情況下,實現了營收的增長。現在跟誰學員工有1000多人。跟誰學當前聚焦於2C,“雖說有5個產品,但做的只有一件事:2C,只不過因為教育場景太分散,有很多垂直細分場景。”陳向東還解釋了團隊能孵化出許多新產品的原因,“跟誰學過去的團隊有點‘豪華’,當時管理人才過剩,為了給人才更多發揮的空間,有更多創新,一些新產品就出來了。”陳向東頗為自豪地稱,“今年每個月,跟誰學都有不錯的利潤,成蹊商學院、金囿學堂、微師的數據增長都非常好。”這幾塊業務之間是獨立的,但是會把客戶做交叉,找到中間的邏輯,用數據驗證成果,包括學生數、續費率等等。

以前跟誰學很少透露高途課堂的消息,甚至陳向東對內部要求,不允許對外講高途課堂。這次溝通會上,他主動提起,高途課堂是2016年5月孵化的項目,專注於K12的在線B2C直播,現在的服務模式是主講老師+輔導老師+AI老師。當前高途課堂同期在讀有十幾萬人。老師是從過去O2O模式下跟誰學平臺上“優中選優”遴選出來的老師,與高途課堂深度合作。

目前跟誰學整體全部實現了盈利,但陳向東告訴鯨媒體,盈利最好的是高途課堂和跟誰學。跟誰學與高途課堂都是採用一對多的授課方式,一般的課堂為500人,但是會拆成小班,有的25個人,有的50個人,老師數量加起來有幾百個。

拆分出來的2B業務中,天校目前是現金流打平的狀態,還沒實現盈利。而百家雲已經開始盈利了。今年5月百家雲對外宣佈完成了A輪和A+輪融資,累計融資6000萬人民幣,投資方包括小度互娛、華圖教育、白山雲等戰略投資方。

回想4年來的創業,陳向東非常感慨,“真的是犯了很多錯誤,但是跟誰學的團隊一直在覆盤反省,這會成為跟誰學的核心優勢。”在陳向東看來,除去團隊具有批判精神外,跟誰學的優勢還包括:技術積累和對教育場景的認知。

跟誰學在做視頻直播的時候,做了很多的技術積累,在服務大量客戶的過程中,又積累了很多運營方法,同時整個教研內容、教學人才方面投入很大,紅利得到了很快的呈現。

陳向東一直有科技情結,2009年他曾在新東方的會上表態說,希望新東方未來能變成一家科技教育公司,而不是一家教育科技公司,之後創辦跟誰學,註冊公司的名稱是百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沒有“教育”這兩個字,“初心是對的,但是中間有一些挑戰。”

K12在線教育戰場闖入強勁玩家,跟誰學拆分2B業務,聚焦B2C業務

跟誰學當初的使命是讓教育更平等、便捷和高效,願景是成為人人樂用的學習服務平臺。2017年時,跟誰學因為要做B2C,使命也更加切合場景,“科技讓教育更美好,這是我們的初心,”陳向東說。他指向牆壁上掛著的價值觀,“成就客戶誠信務實進取合作”,這是大家討論之後從50多個詞中投票選出來的。

過去一年進行5次以上組織架構調整

2017年,跟誰學進行了5次以上組織架構調整,包括頂層組織結構、項目組織結構,之後到各個項目組的裂變、新團隊的組合等。跟誰學本身的業務也在調整,最早跟誰學做的事情是C2C的平臺,收入模式主要是收取會員費、流量費,2017年跟誰學叫停了原有收入佔比較大的會員售賣業務,對老師和課程進行優選,嚴格保證教學與服務質量。陳向東透露,跟誰學轉型B2C,面臨的挑戰非常大,各個分公司要請到北京來,分公司的總經理要變成運營負責人。在沒有拆分之前,高途課堂由5個小團隊負責,每個團隊做一塊,後來把5個團隊組合成一塊,形成了高途課堂,這其中也涉及組織架構的升級。

百家雲是陳向東與董事會股東商量之後,進行了拆分,跟誰學原來的CTO成為了百家雲的CEO。

U盟分銷在去年停止了對外銷售,一部分產品技術融合進了微師。而原來跟誰學O2O平臺上的老師會遷移到微師。百加寶則併入了天校。

“跟誰學內部不談博弈,更多的談怎麼合作、共享,由封閉到開放,”陳向東說,“這中間也有衝突,牽扯到老師的資源,但一切都用數據說話,最多6個月,數據能證明一切。”

從2015年的融資到現在,在此期間跟誰學沒有對外披露過融資計劃,陳向東表示,跟誰學團隊目前不缺錢,因此也沒有宣佈融資,“如果團隊能夠踏踏實實地去服務學生和家長,每個人都去感動學生,其他收入估值等問題,最終都不會成為問題。”

覆盤:“現在看來,跟誰學創業的時候做得過輕了”

外界看起來,2015年的陳向東面對媒體並不緊張,但其實那個時候他非常焦慮,經常在夜裡兩三點醒來,坐在床邊發呆。“公司剛開始不賺錢,一個月還虧好多錢。大家都說互聯網應該這麼玩,但是問題是過去幾十年我都沒有真正玩過,我覺得這跟我以前做的不一樣,是真的焦慮,睡不著覺。”陳向東坦率地說。跟誰學創業的時候,正值O2O火熱,在陳向東最初的設想中,O2O模式幫助找老師的跟誰學平臺應該需要有服務和教育的工作,但身邊有人說作為科技公司這樣做太重了,應該做輕,所以他的想法沒有執行。如今的陳向東認為,其實以前在談O2O的時候,是資本在談,資本會給模式打標籤,但做企業的人很少談O2O。“在當時那個場景下,我的認知不到位,現在看來做得過輕了,沒有做重。現在想想,就是認知,一點辦法都沒有,因為你回不去。”

陳向東在視頻訪談中告訴鯨媒體,如果能夠回到過去的話,他還是要繼續地去強調技術,繼續加大在技術上的投入,毫不動搖。

在陳向東看來,為什麼今天跟誰學能發展得這麼快,正是因為這幾年,跟誰學通過數據分析能看到哪些老師的教學品質更好、態度更好,而後迅速地與幾百位老師進行深度合作,再提供運營服務去構建門檻,跟入駐平臺的老師進行溝通和互動,“現在我們會嚴控品質,達不到品質,對不起,商業規則是商業規則,情懷是情懷,”陳向東說,“這個過程蠻痛苦的,但是到今天來看,很多東西都變成了財富。”

現在提起最初的找老師業務,陳向東仍然“念念不忘”,他跟媒體強調,找老師這件事是有商業場景的,只不過跟誰學錯過了那個點,“做企業面臨很多約束,我認為如果誰能夠把教研做好,把流程、標準化做好,把篩選做好,社會誠信體系再進一步構建的話,這件事還是有勝算的機會的。”

陳向東肯定地說:“我還沒有完全忘掉(找老師)這件事,只是現在沒有能力做,暫時放下。”

但他也表示,跟誰學目前內部也正在做一些新的嘗試,還在驗證階段,不到公開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