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2008年8月8日,在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會之際,東歐小國格魯吉亞卻悍然發動了對南奧塞梯的戰爭,儘管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是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但南奧塞梯在文化、宗教上親俄。所以在西方的授意下,發動了對南奧塞梯親俄勢力的打擊。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格魯吉亞戰爭俄軍進軍示意圖

可以說剛開始時格軍打的還是可以的,在剛剛開戰的20小時內就佔領了南奧塞梯2/3的面積,迅速擊敗了南奧塞梯的自治軍隊,並一度佔領了首府茨欣瓦利。似乎是勝利來得太快,格軍膨脹了,居然敢炮擊駐紮在南奧塞梯的俄維和部隊,打死俄維和士兵數十人,結果這一消息使遠在北京參加奧運開幕式的普京大怒,於是立刻從北京返回莫斯科,積極部署備戰,派出北高加索的俄羅斯第58集團軍全面出擊。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結果格魯吉亞哪能經受得住俄羅斯鋼鐵洪流的打擊,於是格方丟盔棄甲,僅過了3天便把格軍全部趕出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並直逼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被迫簽訂和平條約,接受南奧塞梯的獨立自治。雖然在俄軍打擊格軍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戰鬥力不容小覷,最後格魯吉亞18%的領土就因為自己的衝動被獨立出去。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那麼會有很多人會問,既然格魯吉亞是在西方國家的唆使和授意之下才對南奧塞梯採取軍事行動的,那為什麼北約不派兵支援格魯吉亞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沒有理由。

從整個戰爭上看,是格魯吉亞先動的手,挑起戰爭,並襲擊了俄維和部隊,俄軍是被迫反擊,從道義上還是來講格魯吉亞失信於人,而俄羅斯是站在道義的制高點,被迫還擊。國際社會上還是對俄羅斯的反擊持默認態度。

二是沒有利益。

如果北約出兵格魯吉亞,即使制止俄羅斯軍事進攻,最終北約也無法從中得到好處,因為格魯吉亞既無礦產資源,戰略位置也沒有,無利可圖。更為關鍵的是格魯吉亞還不是北約的成員國,北約自然沒有義務來保護格魯吉亞,北約自然不能出兵。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三是地理位置制約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格魯吉亞距離北約的勢力範圍過於遙遠,且地面和海面均被包圍,光靠土耳其,無法打得過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北約不佔天時地利,自然不會貿然出兵。

四是俄羅斯出兵迅速,斷了北約出兵的念頭

在格魯吉亞戰爭之後,俄羅斯出兵迅速,斷了北約出兵的念頭,美國人也坦承"雖然事先已料到俄軍的行動迅速,可他們的實際行動還是比我們預料的要快得多",就在俄軍高層發出命令後的2個鐘頭,基礎部隊就已經準備好彈藥燃料出發,而且僅僅使用了3天不到,就講格軍趕出南奧塞梯,並且轟炸了首都的軍用和民用機場。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綜上所述,面對格魯吉亞挑起的戰爭而後遭到俄羅斯的打擊時,不是北約不想派兵,而是格魯吉亞撐不到北約來到的那一天就潰敗了!

2008年的“俄格戰爭”, 北約為什麼沒有出兵干預?

格魯吉亞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