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宰相竟然外號叫三不開,這人到底有多窩囊

五代十國時期,北方的後唐享國僅僅十四年,因為從未解決好皇位的繼承問題,國家從建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埋下了動亂的伏筆。混亂的政局讓石敬瑭這個野心家蠢蠢欲動,最終造成了燕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廣袤的中原大地赤裸裸的暴露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

正因為國家經常處於動亂之中,因此官員們也非常謹慎,不敢輕易說話辦事,表達自己的觀點,生怕一句話說錯就導致殺身之禍。但是即便是在這種環境下,仍然有一位官員,他的表現比謹慎還要小心一百倍,只能用窩囊來形容他,倒不是他比別人更加謹慎,他只是完全沒有能力勝任宰相這個職務。他就是後唐最後一個皇帝李從珂的宰相馬胤孫。

一個宰相竟然外號叫三不開,這人到底有多窩囊

一、傾慕韓愈、忠言直諫

馬胤孫早先並不是一副窩囊樣,他也曾經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他是韓愈的忠實粉絲,韓愈因為“一封朝奏九重天”而導致“夕貶潮陽路八千”,這讓他非常佩服,無論是做人是寫詩,他都希望向韓愈學習。

原本他是潞王李從珂的幕僚,但是李從珂決定造反的時候,他還一度進行阻攔,希望他能夠聽從皇帝的安排,老老實實在地方上待著,不要反叛。這些話雖然遭到同僚的恥笑,但是得到了李從珂的尊重。因此馬胤孫老師最初還真是一個忠言直諫的人。

一個宰相竟然外號叫三不開,這人到底有多窩囊

二、能力低下,遇事不決

等到李從珂造反成功,封官的時候,想起了忠言直諫的馬胤孫,馬上予以提拔,最終讓他當到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宰相。這下馬胤孫的水平就暴露無遺,他本來就沒有治理一個大國的經驗,當個幕僚提提主意還可以,讓他做主這麼大的事情,他的無能就暴露出來。很多事他都沒有能力做出決定,導致宰相積壓了許多政府要務沒有處理。

一些基本的朝廷規矩,馬胤孫也搞不清楚,比如馮道就任司空,到底這個司空是個虛銜還是一個相當於宰相的重臣,問到馬胤孫這裡,他沒主意。宰相劉昫被罷免當僕射,而僕射這個官到底與散騎常侍誰大誰小,馬胤孫也沒法回答。

一個宰相竟然外號叫三不開,這人到底有多窩囊

三、尸位素餐、三不開宰相

正是因為馬胤孫完全無法處理政務,因此後唐許多軍國大事都在手上耽誤了。當時的人形容馬胤孫的為官之道是“入朝印不開,見客口不開,歸宅門不開”。上班的時候宰相大印從未使用過,形容他不理政務;有人上門跟他談國事,他從來不開尊口;回到家裡之後,別人想來拜訪,他根本不開門。因此被稱為三不開宰相。

馬胤孫擔任宰相後期,這種毛病已經越來越重,基本已經到了不上班,不見人,不說話的地步,完全是尸位素餐。當然,李從珂為什麼不把他滅掉呢,因為來不及嘛,沒多久石敬瑭就造反成功,馬胤孫就啥都不是了。

一個宰相竟然外號叫三不開,這人到底有多窩囊

四、喪失信仰,死後仍被嘲笑

馬胤孫下臺之後,閒居鄉里期間,居然開始信佛了。想當初,他是以學習韓愈聞名的,韓愈就是因為激烈反對佛教而遭到貶官,而馬胤孫下臺之後,連當初的信仰也蕩然無存,被當時的人嘲笑。

後來馬胤孫死後,家裡經常發生靈異現象,據說馬胤孫靈魂附身到一個奴婢身上,在家裡說話。人們背後對此也嘲笑不止,說這個馬胤孫,活著的時候該說話不說話,死了之後不該說話瞎說什麼話。

死人靈魂附體這種事當然不存在,但是馬胤孫這種尸位素餐的人,在中國歷史上絕不少見,而真正能辦事的人,往往不是名聲不好就是下場不好,畢竟,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比如張居正,死了以後萬曆都沒放過他。再看馬胤孫這種人,居然得以善終,真是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