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有位將軍,北伐的時候和北洋打,敗了,他跑了出來;抗戰的時候和日本打,敗了,他跑了出來;解放的時候和解放軍打,敗了,他又跑了出來。

南京大屠殺他逃跑了,淮海戰役他又逃跑了,就算是兵敗如山倒,哪怕是屠城血修羅,他都能以一種金蟬脫殼、如履平地般的姿態脫身而出,而且還活了103歲,他是誰?他就是“小戴宗”孫元良。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孫元良,父親孫廷榮,曾任清朝彰明縣知縣,1917年卒於成都。在他父親67歲時,孫元良才出生,母親鍾英,因為年少時父親就去世,所以孫元良倍受母親溺愛,叔父孫震是川軍將領,曾任第二十二集團軍司令官、國軍第五綏靖區司令官等職。

在北伐戰爭期間,孫元良是黃埔一期學生,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所以升遷極快,到北伐戰爭爆發的時候,他已經被提拔為蔣介石嫡系第一師第一團的團長,第一師第一團,從這個番號,就可以看出孫元良的受器重程度。但是這樣的器重也讓孫元良驕傲了。

在1926年秋,北伐戰爭的江西戰場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分兵疾進,勢如破竹。本來是大好的局面,但因輕敵貪功,王柏齡、繆斌幾人放棄原定作戰計劃,貿然攻打南昌,終於鑄成大錯。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孫元良所率部隊本來負責駐守牛行車站,戰鬥剛一打響,孫元良就拋下部隊就逃跑了,部隊群龍無首,軍隊尚未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就被打敗了,這場戰鬥讓南昌門戶洞開,南昌得而復失,北伐軍丟盔棄甲,一敗塗地。

此戰被蔣介石成為“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在奉新,蔣介石在召集一師官兵的訓話中提到:“ 這次打仗,第一團孫團長沒有命令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拿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名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倘使第一師不退下來的時候,我們的戰事一定不會失敗。所以孫團長沒有命令,擅自退了下來,一定要按法槍斃。我們第一師從前是最光榮、最有名譽的軍隊,現在被孫團長個人毀壞,難道還能不槍斃他嗎? ”

可是本來應該槍斃的孫元良卻因為蔣介石的愛才之心得以倖免於難,不但赴日留學,回來時還成了88師師長。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1937年11月5日,淞滬會戰期間,日軍第10軍登陸杭州灣金山衛,對淞滬前線中國第三戰區部隊形成包抄之勢。而國軍最後為避免全軍覆沒,下令撤退,為了掩護國民黨主力部隊轉移,孫元良下令88師524團第1營包括謝晉元副團長在內的400多名官兵,固守四行倉庫陣地。

他自己呢?撤退了。

謝晉元副團長率領400勇士死守四行倉庫,雖最終撤入租界內,但卻打出了中國人的威名,田漢曾寫詩讚曰:“巨彈穿擊望斜塔,疆場爭奪血如花。環河抗日國艱苦,二月將軍未過家。”那麼率領隊伍死戰的謝晉元副團長和四百勇士結局如何呢?

謝晉元沒有死在戰場上,卻被刺殺在租界內,400勇士,還是淪為了日軍的俘虜,被送去南洋做勞工。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而撤退的孫元良因此功獲雲麾勳章,升任第72軍軍長,仍兼88師師長。更為可恥的事情發生在南京保衛戰中,1937年12月12日上午,日軍突破雨花臺,攻擊中華門陣地。88師262旅官兵不顧日軍炮火,堅守城垣。此時的孫元良卻率師直屬隊擅自向下關撤退,企圖渡江北撤。

孫元良在回憶錄僅說,當時他帶領600名官兵從長江口岸渡江,經過了泰興、淮陰、鄭州一直到武漢。

然而在宋希濂的《南京守城戰役親歷記》中,宋希濂怒斥孫元良:“12日下午5時到長官部開會出來後,就沒有回部隊,脫去軍服,換上便衣,跑到一家妓院拜鴇母做乾媽,遷到難民區躲藏了1個月,後以日軍疏散難民,才混出來。”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這場可恥的逃跑讓蔣介石雷霆大怒,親自下手諭要嚴辦,但孫元良自己寫了一篇《孫元良在棲霞山打游擊的經過》,發表在報紙上,把自己描繪成堅持抗戰的英勇將領。又化險為夷。

而在淮海戰役中,富於逃跑經驗的孫元良居然化裝成中尉副官,趁亂騙過盤查,就這麼跑了!1949年1月6日,華野發動總攻,杜聿明、邱清泉等人非死即降。孫元良卻輾轉回到了南京,平平安安。

就這樣,依託著獨特的逃跑戰術,謹遵老祖宗孫子的“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孫元良一直苟到了抗日結束,解放戰爭結束,戰敗後去往臺灣又從商,健健康康地活到了103歲才去世。

外號“小戴宗”,黃埔名將,孫元良為什麼屢戰屢跑還升官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