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应该被资助吗?

奥力芙

真正的艺术不需要被资助,随着时间的沉淀,越是令人回味无穷,让人陶醉在于艺术美的其中。

如果资助了,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该艺术家都不能管好自己,如果单纯为了营生,那么势必就会走商业化的艺术,也就是快餐艺术了。二是给艺术资助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势必会影响画家自有的创造灵感。


近三十年以来,艺术市场的火爆,一些画廊行业和收藏行业大多赚的金钵满盆,都是一切为了钱而已。另外学着西方的裸体艺术,活生生把自己最优秀的美术当垃圾丢弃了。


好的艺术品,无论时过境迁,依然通过画就能直观地了解对应年代的一些文化事迹等。 比如说我们的《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等,过了上千年甚至几千年,至今依然无法超越,堪称经典。

艺术应在尊重客观,或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勾画出图像,给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该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如果艺术脱离了事实,就是妖术。歪曲事实,歪曲历史,注定是不会长久的,艺术也是。



大自然的美,在于它的千姿百态,在于它的五颜六色,在于万物各有形状,大小长短不一,因为不一样,才是大自然美的核心原因。我们的文化自古讲的是宇宙万物道法自然,天地人三才。


在中国盛世全速归来的今天,新时代是中国,祝愿更多作者绘画出属于我们文明的好作品,文化自信,从己做起。只因为,我们的美学,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最极致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光大。


崇儒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艺术家不是身无长技的乞丐,更不是贪图功利的泛泛之辈。

艺术不是被资助与否的问题,是你有没有那个眼光和实力去投资的问题才对!如果在十八世纪这么说还无伤大雅,当下这么火爆的艺术投资市场没点实力都已经搭不上车了。



2010年以前投资或是赞助艺术的早已经赚到爆棚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圆明园画家村的艺术家里你去瞅瞅看还有几个是能“资助”得起的?至少昏鸦所了解的很多都已经功成名就至少是小有成就了。

艺术创作必须基于真诚的原则,既然是出于真诚对艺术地热爱我相信都能熬过生活艰难和不被认可的漫长困苦岁月。

这个年月真正具有艺术天赋和才华的艺术家是不会被埋没的,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各种资本就等着去挖掘有朝一日能够一鸣惊人的艺术家们了。

文化昌盛和开放的社会当是资本去“乞求”艺术,当是民众稀罕创新和具有真诚自我的艺术。艺术去向资本“乞讨”,向代表多数的市场“摇尾乞怜”那就是艺术真正消亡之时了。

有利可图的资本会独具慧眼地选择有价值的艺术家和作品,有那个实力的人也不会傻到去选择毫无价值地投资。

昏鸦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我们国家有序和健康的艺术市场,对真正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有着来自于体制内外的各种资助,帮助尚在成长的艺术家们渡过饥馑劫厄,顺利达至艺术的涅槃升华。


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审美能力的人也不会去资助什么艺术,附庸风雅的话也坚持不了多久。无论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创作都需要整体的社会环境来维系其良好发育,那样的话真正诞生大师的时刻就离我们不远了。


疾飞昏鸦

艺术和资本之间的博弈关系

艺术应该被资助吗?太应该了。可以说,没有资助就不会有艺术史。

如果没有尤里乌斯二世资助与订单,也不会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莫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丢朗.吕厄,我们大概会被饿死。

如果没有特列季亚科夫,也不会有诸如列宾,苏里科夫这样的巡回画派的兴盛。

艺术究竟是职业?还是爱好?这是第一层悖论。

艺术究竟是职业还是爱好?如果是爱好,那么就很难做出持续的创作和革新,如果是职业,就会面临面包和艺术的抉择。

就拿我们都熟知的伦勃朗来说,伦勃朗的前半生,搭上了荷兰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订单也多,但是在《夜巡》之后,因为不符合雇主们的心意,订单数量一落千丈,晚年凄凉。但是从艺术水平上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作品,只是因为雇主不满意自己露脸不够而让画家的名声一落千丈。

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梵高,梵高的一生基本上没有卖出去过什么画,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有资助者资助梵高,或许他还会创作出更多的画作,但是,这会不会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不好说。

艺术资助人,买画的富翁,艺术品经济,画廊和中产阶级组成的大众市场

准确的来说,在这里把艺术资助人和买画的富翁区分开来了,因为遇到过对艺术其实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为了升值而买画的富翁,但是艺术资助人不同,他们富有,又有对艺术的敬意和尊重,能碰到这样的艺术资助人是福气。

当时仅靠艺术资助人和富翁,真正能够生活好的,有艺术追求的画家太少了,大部分的画家生活贫困,化作无人问津,新兴的中产阶级依然停留在买画装饰的层面,既然是装饰,又为什么买贵的画呢?买个几百块,甚至几十块的画作不就好了吗?所以大部分的画家既享受不到富翁们的青睐和注意,又无法与流水线似的装饰画抢夺中产阶级的市场,这似乎是一个无解的死结,大家觉得呢?


艺术世界观

艺术的范畴太过于宽泛,我在这里回答时,仅仅以绘画为例来说明问题。

我觉得,资助艺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资助的好,会无限挖掘出艺术家的创作潜能和艺术才华,让他奉献出许多艺术精品,促进艺术正常发展。如果资助的不好,容易让艺术家养成惰性和依赖性,毁灭一个艺术家应有的创作才华。

艺术创作是不折不扣的个体劳动,需要艺术家在没有干扰和影响的环境下,进行独立创作。在这种条件下,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观念,展现自己的技法、技巧、修养等,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拉斐尔《亚当与夏娃》局部

历史上那些传世名作,虽然不少是命题创作,都是由商人或政府给画家给出一个题材和思维,让画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像拉斐尔的《亚当与夏娃》壁画系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型系列壁画《创世纪》,都是为教廷所画,他们分别耗费数年时间创作完成。作品被悬挂在了教堂天花板上,教廷也付给他们不菲的报酬。

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为佛罗伦萨的一个大商人所画,提香画完后,商人很满意,为他支付了双倍酬劳。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赵佶特意委派宫廷画师王希孟画出祖国江南一带的大好河山。王希孟用四年时间游览完江南的名山大川,然后回到宫廷开始画,大约一年后,终于大功告成。宋徽宗看到天才少年王希孟的杰作后,很震撼,立马给他赏赐了许多金银财宝。

以上三幅作品,可以说是艺术被资助的典型代表。从中可以看出,只要资助得当,不给画家过多压力,让画家按照自己的步骤与想法来画,完全能创作出精品。

西安美术学院郭北平作品

但问题是,在急功近利,把艺术品当做商品炒作的一些商家眼里,艺术品是一个赚钱的好工具。

拿我们西安艺术界来说,一些画商看到一些年轻艺术家有潜力,将来作品会升值,就会掏出许多现金买断艺术家的创作。比如,给某个年轻画家一年300万,让他画出300幅作品全归画商。

为了挣钱和完成每年画画任务,年轻画家只好用流水线式的方法来画画,多幅作品构图大体相同,根本没什么艺术性可言。

王西京《杨贵妃》

画家把大量时间消耗在制作作品里,极少有时间进行真正的创作,长期这样,这对画家的艺术生命是致命的毁灭。

西安美术学院王胜利作品

大凡那些传世名作,都是画家长期观察创作对象,对它们有深入了解后,才起笔画画,也能画出对象的精气神。而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完全是对艺术不负责任的表现。

因此说,艺术要不要资助,在于资助人和艺术家之间的深入了解与沟通后,达成共赢模式,做到既不亵渎艺术又不花冤枉钱才是正道。


鸿鹄迎罡

谢谢你的提问。我觉得,艺术家被资助,这不是一个普遍规律。因为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会获得资助的。

那么,艺术家应该被资助吗?这个话真不好说。


我们不去讨论古代和国外法例子了。我们就说现在的中国。什么叫资助?有职业,然后再拥有一个基金叫资助,还是按照艺术家都艺术成果收购?

艺术的生产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用经济的语言来说,就是生存周期很长,而且没有固定的周期率可寻。

所以,自古艺术家都处境是非常困难的。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你想想,艺术家都交易就很特殊。

比如,画一幅画需要一定的周期,没有作品就没有交易。有了作品能不能实现交易,也是不肯定的。


所以,我们看看一些艺术园区的艺术家,就算市场红火的时候,都不是很好过,何况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那就没法活了。

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些艺术家很富有,就认为艺术家都会很好过。

所以,只有很少一部分艺术家可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些艺术家的创作生活就会好一些。

假如因为优秀而有资助人介入,那完全是一种商业化关系,与真正的“资助”是没有关系的。

真正意义上的资助是对艺术家无条件的资金支持。这样的机会是没有普惠性。


在一个市场化的条件下,资助的希望是非常渺小的。

那么,政府会不会为艺术家资助呢?

我看政府也会非常谨慎的。因为你根本无法无法确定,如何做到资助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政府也不会买这个无底的资助单。

题主提出的问题是应该不应该资助,实际上,如果没有普惠的可能,应该又如何实现呢?


千千千里马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不应该被资助,一旦资助就不可避免成为炒作的产物。


但是艺术家自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用来换取生活物资或者金钱用来生存,但是背后不可被金钱操纵,所以说资助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艺术家自己为了更好的生存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靠实力来换取相等的价值。一旦被操纵就容易产生邪风,比如现在的一些“丑书书法家”,纯粹为了博眼球,哗众取宠,为了出名不顾廉耻。


这样的行为一旦再被资助,会产生各种可怕的恶劣影响?所以,本文是不支持资助艺术这种行为的!


万物皆明

艺术是什么,什么叫艺术,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细分,一幅画也称为艺术,一个电影作品也称为艺术,所以说艺术很广泛,并没有具体的东西,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文化继承,也是靠着艺术来传承,所以国家应该资助好的艺术发展,摒弃那些劣质艺术的发展,这样国家文化就能更好的发展,中国文化就会影响世界!


欧阳进普

艺术是一门很主观的东西,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艺术不是客观的,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也不一样,至于投资和资助我觉得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这样可以赚钱盈利,有的人是无偿,这也有区分。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应该。


月月vsYY

不应该,能从事艺术,说明你健全,能自食其力,在当今社会吃不上饭活该,生活是最真实最高级最丰富多彩的艺术。如果是经营艺术,更不该,真正的艺术家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创作。前阵看过一篇老艺术家的经历,捡破烂画画,终生单身,师从白石大师吧好象,女画家。那是真正的艺术家,大师。


海平书艺

艺术当然应该资助,说艺术不需要资助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理论上讲,逆境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造力。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作为逃避痛苦的方法为生活制造一种幸福的幻觉。如果人的欲望在真实生活中受了压抑,他就会在幻想中去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说,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来使自己得到满足。幻念也有可以返回现实的路,那便是艺术。

艺术家也有反求于内的倾向,与神经病人相距不远。他为太强烈的本能需要所迫使,他渴望荣誉、权势、财富、名誉和女人的爱,但他缺乏求得这些满足的手段,因此,他和有欲望而不能满足的任何人一样,脱离现实,转移他所有的一切兴趣和力比多,构成幻念生活中的欲望。

升华,人将原有的本能冲动、欲望转向崇高的目标或方向和对象的过程。升华作用是一种转移,一方面它将本能欲望转入另一有用的新途径,原先用以满足本能的活动为更高尚的精神活动所取代。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将本能欲望向合乎文明发展和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也避免了与社会道德、法律、习俗相冲突或违背。本能的升华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发展特征,正是由于升华、高级的心智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或思想活动才成为可能。

但是,如果艺术家既穷困潦倒,又没人资助,恐怕他生活都不能继续,更遑论创作。

农场 西班牙 米罗

米罗

国家现在有《国家艺术基金》,每年投入几亿元资助艺术家,这对于真正搞艺术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