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煤炭貿易商經營有壓力 出路:政策配套+物流園區

本月初,陝西、內蒙古多家煤礦、煤場停產整改,煤炭產能大幅縮減,在節能減排背景下,對煤炭產業鏈上的任何風吹草動,處於中間環節的貿易商都急在心裡。“從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省內大約有20%-30%的煤炭貿易商面臨經營壓力。”12日,一名濟南煤炭貿易商說出轉型期的行業痛點。

從事煤炭貿易多年的山東國宇能源董事長俞正南介紹,物流費用佔煤炭價格的30%到50%,因為沒有進項抵扣,這部分運輸成本就不能稅前列支,提高了增值稅稅負並且導致賬面利潤虛高,“大批貿易商因此無法經營,關門轉行。”

“現金煤”出貨量高企

“傳統煤炭貿易商,做的是煤炭物流的營生,說白了就是為滿足下游消費者(火電廠)的需求,解決煤炭的配送問題。”上述貿易商介紹,10多年來,電力行業發電以火電為主,火電被替代的速度緩慢,“火電發電量比重由2008年的81.2%,下降到2017年的70.9%,這意味著煤炭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主要能源。”這是煤炭物流的生存土壤。放眼全國,山東煤炭消費尤為突出——作為自備電廠第一大省,年煤炭消費量為3.7億噸,約佔全國煤炭消費量10%。

據悉,用量巨大的背後,有一種採購模式因為定價更低,空間很大——不直接與大中型煤礦簽訂年度採購計劃,而是通過貿易中間商從河北等地煤場採購,進行現金交易,行業內稱之為“現金煤”。

多省市的煤炭貿易商多從河北曲陽縣、平山縣等煤炭集散基地(煤場)進煤,來自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中小煤礦的煤,經過煤場進行簡單加工和配比,之後經貿易商運往下游客戶手中。這些不用開具發票的“現金煤”出貨量有多大?

根據上述貿易商的一份最新實地調查報告,一個經營規模中等的煤場,平均每月出貨量在2萬噸左右,一個物流園區每月的出貨量就達30萬噸,每年接近350萬噸,初步估計當地所有煤場一年的出貨量高達3.5億噸。“中小煤礦面臨關停,部分中小煤礦通過掛靠經營、低價競爭來生存,煤場進貨出貨不開票,這成為當地煤炭行業的潛規則。”

山西礦務系統一位有30多年煤炭銷售經驗的相關人士介紹,“現金煤”的年產量預計在4億噸左右,這一數字佔全國煤炭年產量的1/10。

“現金煤”長期存在的風險已經顯現,比如,煤炭貿易商通過各地返利政策進行托盤貿易等方式取得發票,下游企業獲取這些進項發票後只能認定真偽,無法確保長期有效性,當有關企業在經營中出現問題時,稅務執法部門可以一查到底,原本已繳納的稅款又要全額納稅,企業難以承擔。

煤炭銷售高峰期在每年6月-8月,為穩定煤炭供應和煤炭價格,宏調政策不斷,煤炭貿易商利潤空間進一步變窄。

出路:政策配套+物流園區

如果不坐以待斃,煤炭貿易商要何去何從?最近,國宇能源與諸多行業內人士一直在探討“活下去”的路徑。

煤炭工業“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煤炭稅費綜合改革,由此出發,對整個煤炭產業供應鏈上的“現金煤”交易帶來的票據問題,業內呼籲,建立煤炭物流園區,通過園區內貿易企業採購、繳稅、返還等,降低稅收負擔。

大宗散貨物流平臺卡卡互動運營總監官欣怡認為,企業只能確保自身遵章守法,但無法確保供應鏈其他環節的合法性,因此,從行業可持續發展角度看,她建議地方政府應成立相應的物流園區,並出臺稅收扶持政策,從根本上化解企業因進項票失控造成的不必要的稅務糾紛及法律責任。

“傳統的煤炭貿易以關係人為核心,主要是從採購和銷售中賺取差價,現在通過價值流服務創造價值,是一條新路。”俞正南認為,由此出發,國宇能源正朝煤炭供應鏈管理商轉型,投入千萬元,深研脫硫技術,依託於智能科技進行轉型升級,將包括電廠、煤礦、運輸企業、港口等在內的各類資源,進行統一配置,滿足下游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初步測算,這一核心技術可以提升盈利空間30倍。

山西豐礦物流董事長馬庭林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穩定煤炭價格需從加大煤炭供應和運力政策保障。俞正南認為,在鐵路運煤通道能力不足、公路運輸普遍超載的現狀之下,煤炭儲備基地建設必須提上日程,“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集疏運系統不匹配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