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变成了个“皮贼”,

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

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

孩子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孩子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怎样不吼不叫地教育?

(1)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3)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孩子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4)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是非观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这种思维方式一直会持续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喜欢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就是源于他们这个时候惯于单行线的思维模式。 

为此,面对孩子含糊其辞是绝对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你可以这样一点点那样一些”之类的话,孩子无法听懂。所以,能够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说的东西,就用黑白去说。不能的,就不说。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明确的是非观。

(5)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

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6)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活在梦里,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孩子成长历程中跨不过去的一步。此时,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管再离谱,再不可思议,都是合理且合法的,都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当然,尽管孩子不需要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负责,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父母就必须介入,通过规则设立以及恰当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少一部分孩子(大概10%)由于天生的气质类型,会比较难养,脾气会比较暴躁,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剩余为中间部分。更多时候是父母自己脾气不好,缺乏方法,却还反过来觉得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父母首先没有接纳自己的孩子,干脆把自己的耳朵对孩子“关闭”掉,就更加谈不上良好沟通。

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孩子越来越难管?那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