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當前,鄉村生態旅遊發展方興未艾,這對當地的民生福祉和生態環境保護都是利好。然而,一些地方雖然生態鄉村旅遊項目投資不菲,卻並未受到遊客青睞。如何將鄉村生態旅遊的大餐烹飪好?筆者認為,

調劑鄉村生態旅遊大餐,要忌“五味”。  

一要忌城市味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一些地方在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的時候,喜歡大拆大建,大砍大伐,大破大立。比如,拆掉古老民居,建設城市裡的廣場樓房;砍掉茂密原生的樹林,建設類似城市裡的草坪花園;重新規劃原有的村莊佈局,使得鄉村看上去就像城市一樣錯落有致。這些做法並不可取,發展鄉村生態旅遊,不是要把鄉村變為城市。

既然是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就應該大力凸顯鄉村生態味,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正是城市沒有的、鄉村獨有的東西,才是真正富有吸引力的東西。

二要忌異域味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立足本土生態文化是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的題中要義,但一些地方存在“崇洋媚外”的傾向,誓言打造類似歐美式的村落。殊不知,盲目照搬異域模式不僅不能滿足鄉村生態旅遊的實際需求,還有可能招致遊客的反感和抵制。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應該著力挖掘本土的生態自然稟賦,凸顯原生態的底蘊與魅力。比如,徽州村落的青磚黛瓦、陝北村落的窯洞土炕、內蒙古村落的青翠草原與氈房等,都是當地千百年歷史積澱下形成的獨有形態,是不可替代和遺失的原生態價值所在。

三要忌人工味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鄉村生態旅遊的主題是鄉村生態景觀,應是原始自然形態的有機結合與延伸,而不是添加人造景觀。但有些地方硬是把原來彎彎曲曲、時寬時窄的溪流,變成寬窄統一的人工河,把層層疊疊、大小有致的梯田修建成了橫平豎直的人造地,把自然生長、形態各異的樹林修剪成整齊劃一的景觀園。如此一來,不僅偏離了生態主題,念歪了“生態旅遊經”,更給當地的生態自然資源造成了難以修復的破壞。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應保留更多的自然味。這山那水的景觀之美,美就美在形態各異;一花一草一樹木,美就美在自然多姿。對於鄉村生態旅遊,遊客要的就是親近自然的一村一幅山水畫和一戶一處田園景,要的就是一種鄉村野趣。

四要忌建築味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如今,不少生態鄉村的山坡綠化了,水體整治了,道路澆築了,民居改造了,農家酒莊開張了,整個村莊建設一新,就是難見遊客身影。發展鄉村生態旅遊不等於大興土木,房屋建築不過是鄉村外形,自然人文才是鄉村的神韻。

說到底,發展鄉村生態旅遊,除了要塑形,更要找神。以農耕技藝、農耕用具、農耕節氣、農產品加工活動等為主體的農耕文化是“形”,以居住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禮儀民俗、遊藝民俗等為主體的民俗文化是“神”。形神兼備,鄉村旅遊才會興旺。

五要忌守舊味

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忌“五味”

一些地方發展鄉村生態旅遊過於固步自封,為了留住鄉土味而拒絕接受新事物、新科技,從而自我束縛了手腳。及時更新思維,精心規劃,揚長避短,能夠助力鄉村生態旅遊更好更快更優地發展。

總之,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思想意識與認知理念一定不能封閉落後,不但要跟上美麗鄉村、生態村的創建節奏,因地制宜地建設好生態旅遊村莊,還要不斷宣傳綠色健康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樹立新民風,養成好習慣,讓村民群眾真正成為維護和發展生態旅遊的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