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在楚漢爭霸中,有爭權奪利,有血雨腥風,也有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這些故事有的發生在亳州,有的是對亳州人經歷的講述。也許這些故事僅僅是傳說無法考證,有的聽起來更像是神話故事,但正是這一個個傳說故事,讓楚漢爭霸這段歷史在亳州大地以一種民間方式繼續流傳……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張良,字子房,西漢傑出的軍事謀略家,與蕭何、韓信同被稱為漢初三傑,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東巡,張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遊車隊即將到達陽武縣(現原陽縣的東半部),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到陽武縣的必經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時,遠遠看到三十六輛車隊由西邊向博浪沙處行走過來,前面鳴鑼開道,緊跟著是馬隊清場,黑色旌旗儀仗隊走在最前面,車隊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見此情景,張良與大力士確定是秦始皇的車隊到達。但所有車輦全為四駕,分不清哪一輛是秦始皇的座駕,只看到車隊最中間的那輛車最豪華。於是,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的大鐵錘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然而,被大力士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預防準備,所有車輦全部四駕,時常換乘座駕,張良自然很難判斷哪輛車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倖免於難,但秦始皇對此事十分惱怒,下令全國緝捕刺客,但因無從查起,使張良得以“逍遙法外”,後來不了了之。古博浪沙張良刺秦從此聞名遐邇。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張良刺殺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四處逃匿。一天,張良在渦陽石弓山行路,遇一穿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個老翁走到張良的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強忍心中的不滿,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因他已久歷人間滄桑,飽經漂泊生活的種種磨難,因而強壓怒火,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那老翁走出裡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凌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答應了。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故意提前來到橋上,此刻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憤憤地斥責道:“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結果第二次張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老者被他的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於是送給他一本書,說:“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為訛傳,實為《素書》)。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智囊”。而此橋也被當地人稱為“遺履橋”。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亳州歷史名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是如何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