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继续对涉税违法案件保持高压态势

国家税务总局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检查虚开和骗税企业9271户,认定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121万份。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已累计公布8614件“黑名单”案件,其中,1090户“黑名单”当事人主动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后被撤出。

“2017年全国税务机关共检查涉嫌骗税和虚开企业6.86万户、认定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可抵扣凭证584.23万份,成功查处了一批重大案件,并集中开展了部分区域和行业性专项整治。”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于海春表示,今年税务部门继续保持打击虚开和骗税的高压态势,坚持力度不减、劲头不松、节奏不缓,已初步显现成效。

据介绍,在对“黑名单”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方面,全国各级税务机关累计向相关部门推送联合惩戒信息9.43万户次。公安部门已配合税务机关办理阻止欠税人出境边控信息1566人次;有5956名“黑名单”当事人被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有6405户“黑名单”当事人被限制融资授信。此外,还有8万余户“黑名单”当事人在取得政府供应土地、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等方面被采取限制性措施。

“应该看到,当前虚开和骗税仍然呈现出多发高发态势,违法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特点,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税收秩序,必须出重拳、亮利剑,毫不手软地对虚开骗税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于海春说,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打击虚开和出口骗税力度,发挥部门优势增强打击合力,聚焦在打击目标和重点上突出一个“准”字、在打击措施和力度上突出一股“狠”劲,利用大数据选案提升精准打击水平,集中优势资源打击团伙作案,实施区域联动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营造全社会协税护税、共同防范虚开骗税违法行为的良好氛围。

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孙玉山介绍,今年,税务部门会进一步扩大纳税信用评价范围,将新设立的企业、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和适用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的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并且在原有A、B、C、D四级的基础上增设M级纳税信用级别。

据了解,今年的评价户数已由2017年的882万户增加至2388万户,基本上实现了纳税信用评价对企业纳税人的全覆盖。在参评的扩围企业中,近九成被评为B级或M级,今后,这些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勾选认证等税收领域便利措施,还能在申请贷款、参加评选等方面获得诸多便利,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来自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排除扩围因素,与2017年同口径相比,今年A级企业占比由8.04%上升至10.18%,连续第3年保持稳定增长,B级企业占比由74.18%上升至75.74%,C级、D级企业占比则分别由2017年的10.92%、6.86%下降至8.70%、4.81%。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纳税守信群体稳步扩大、失信群体逐步缩小,纳税信用总体状况持续向好。“在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大环境下,纳税人诚信自律意识不断增强,税法的遵从度得到不断提升。”孙玉山说。

在发布会上,税务总局还公布了共7起2017年打骗打虚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2017年8月,厦门市国税局成功查处了厦门琪润贸易有限公司骗税案。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2017年8月,深圳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查处了“铁锹1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案,摧毁了以朱某某、黄某某、詹某、江某某等人为首的4个虚开发票团伙和以刘某某为首的骗取出口退税团伙。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2017年4月,吉林省松原市国税局成功查处了扶余市宏兴粮贸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2017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查处了“3·04”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2017年12月,大连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查处了瑞意(大连)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爱尔美(大连)进出口有限公司骗税案。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该案依法进行处理。

2017年10月,陕西省宝鸡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查处了宝鸡固成商贸有限公司等六户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目前,该案已进入司法程序。

2017年11月,重庆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成功查处了重庆科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骗税案。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对该案进行依法处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