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經濟新常態,新常態就是一場結構調整

宋志平:經濟新常態,新常態就是一場結構調整


宋志平:大家好。會上安排希望我跟大家講講創新,不是我以前講的改革和併購,我按照會議的要求來給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大家說我們進入到經濟新常態,新常態就是一場結構調整。其實經濟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不光我,美國、歐洲都這樣。過去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叫康德拉基業(音)的長週期理論,就是50年一個經濟週期。當年從1945年戰後,到1965年左右,經濟實現了高速的增長,但是到1965年之後開始衰退。美國在1965年到1985年之間卻出現了繁榮,他的就業從1965年的7000萬增長到1985年的1.1億,增加了4000萬的就業。所以為什麼他會出現繁榮呢?所以比德·德魯克先生概括,美國的經濟從管理經濟進入到了創新經濟,這個是根本。我想一下,從1992年小平南巡,我們的經濟大規模發展,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也就是說如果從週期來看,我們也進入到了這個拐點。但是,如果我們不去衰退,我們想保持一箇中高速的增長,唯一的方法就是我們必須進入到一個創新社會,一個創新經濟,而且我們大家老講的雙創。我覺得我們從這個根子上來理解,我們今天為什麼把創新看得這麼重要。

我們老講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講未來商業方案,大家都在想,我們都究竟我們的下一步我們用什麼來贏得這個世界?最根本的還是創新。

中國近代,過去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通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還證明我們有了多個世界第一,最重要的是民族的自信心得到了恢復。我們今天民族自信了,我們今天這個題目也是主場中國,這個大概10年以前、20年以前要提出這個問題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是今天大家都認為確確實實主場就在中國。為什麼主場在中國?因為未來的創新世界他的主場在中國。所以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一個根本的問題。

再一個我想跟大家講的就是創新。大家覺得創新有風險,我們怎麼進行有效的創新。我覺得有三點很重要:

第一,我們要進行有目的的創新。有目的的創新可以減少風險,不要盲目的創新。

第二,我們在熟悉的領域裡創新。在熟悉的領域裡面,我們不至於犯原始性的錯誤。因為創新是在一個無數的積累裡面我們產生量變、產生質變,假如對這個行業不熟悉,盲目的進入,你去創新,十有八九會失敗。所以我們要在我們熟悉的領域進行創新。

第三,我們要研究資金用什麼樣的創新模式。創新模式無非是三個,一是模範性創新,第二是集中式創新,第三是自主性創新。現在講的自主性很多,但是坦率來講,自主創新不容易。我以前做過醫藥集團,大家都知道,我2009-2014年我是兩個董事長,在醫藥集團做過董事長,做一個新藥大概需要十年時間,這個不是一般的小企業能夠去做的。我講這個是什麼呢?自主創新不容易。所以從我們來講,關鍵是我們在哪一個階段?包括每一個企業。其實模仿創新不丟人,我們每一個企業大部分都是從模仿式創新開始的,逐漸我們進入到集成創新。所以集成創新救護於模仿創新和集中創新中間,不是單一的模仿,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把它融合在一起,現在我們很多企業是在集成式創新,這樣的區域裡面。自主創新。經歷了模仿式創新,集中式創新,我們跑到了前面,這個時候我們前面沒有人了,前邊沒有人了,空無一人了這個時候再去模仿,再去繼承,都不現實,就靠自主創新。從我們的國家過去的30年,我們是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樣的模仿創新過來的,但現在我們在靠模仿式創新已經遠遠不夠了,所以現在再搞繼承式創新。現在我們有一些行業已經跑到了前面,我們老講,從跟跑到並跑,領跑,跟跑的時候是模仿式創新,並跑的時候是集中式創新,領跑就是自主式創新。現在我們企業已經是領跑了,在領跑的時候就得自主創新。我在想,我們不見得要超越這個階段,每個企業看看你在哪個階段,哪種創新方式都不落後,關鍵取決於你在什麼樣的階段。所以我們要創新,要很好的研究一下這些創新的方式。

我還想給大家講轉型,轉型大家說得很熱,轉型不是轉行,不是說我們自己的行業不幹了,我們完全乾一個新的行當,其實不容易。作為一個企業,我的看法,十年差不多你熟悉了,做20年的時間你可以說得心應手了。如果你想做到極致,你可能需要30年的時間。也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們有一句話,叫沒有不賺錢的行業,只有不賺錢的企業。其實任何行業都有創新和轉型的任務,大家說宋志平全球的水泥大王,我水泥有5.3億噸,全球第一。水泥到今天只有180年的歷史,如果沒有水泥,我們北京是什麼樣子?大家覺得現在什麼是最貴?買套房子。房子是什麼做的?水泥做的。水泥每一天都在創新,今天水泥的設備、工藝和20年前完全不同,所以日本的水泥有100多種,特種水泥,我們現在有60多種。

我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各行各業都在創新,我覺得創新不是說我們要找一個新的行業,而是要立足於我們本行業裡面如何創新。一方面要向著高端化發展。第二,綠色化,我們老講環保。第三是智能化,第四是國際化。這些方面發展。中國建材在創新上我們按照三條曲線來做,哪三條曲線呢?在水泥玻璃這些傳統領域裡面進行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這是一個大變化。第二是在新技術、新產品上像碳纖維,手機顯示玻璃,過去這段玻璃是美國提供的,現在這塊玻璃是中國建材提供的。湯米(音)做到多厚呢?0.2毫米,我們中國建材做到0.12毫米。這個是新的領域去做。第三,新的業態,互聯網,製造服務業等等這些,按照這樣的轉型的模式做,做一個很好的安排。

中國建材其實大家都知道宋總來了,央企領導,其實中國建材和我過去做的中國醫藥都是一個相當市場化程度的央企,中國建材現在有3000億的收入,但是中國建材的資本向下,資本組成,國有成分是30%,非公的成分的資本佔到70%。80%是混合所有制。

2009年、2014年我在國藥集團做,國藥集團從2009年的360億的收入到2004年我走做到2500億的收入,國藥也是60%是非公資本,40%是國有資本。一半以上,70%左右是混合所有制。

我跟大家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今天我們的企業越來越融合了,這就是我們在做國民共進,國有企業在做市場,跟民營企業高度融合。民營企業在跟國有企業合作,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創新領域裡和在方方面面我們也希望和民營企業能夠全面合作,真正實現國民共進。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