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響!化工行業影響幾何?

關於中美貿易戰的話題火爆一時,它可能會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那麼對於化工行業來說,影響程度有多大呢?

美方加徵關稅打響戰爭

根據特朗普宣佈的措施,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將制定新的投資限制條款,用於限制中國投資購買美國公司技術。

同時,特朗普指派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15天內宣佈將被提高關稅的產品清單。白宮預計,新的關稅可能影響到約1300個自中國進口的商品。

特朗普還要求萊特希澤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對外國公司的歧視性許可做法,並希望得到歐洲、日本等美國盟友的支持。

中美貿易戰打響!化工行業影響幾何?

中國展開反擊

北京時間 2018年3月23日一早,中國商務部立刻採取反制措施,發佈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並徵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徵關稅,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第一部分共計120個稅項,涉及美對華9.77億美元出口,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徵15%的關稅。第二部分共計8個稅項,涉及美對華19.92億美元出口,包括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徵25%的關稅。

中美貿易戰打響!化工行業影響幾何?

化工影響幾何

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佔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製品(12%)、紡織品(10%)、金屬製品(7%)等。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儀器(30%,主要是資本品)、運輸設備(20%)、化工產品(10%)、塑料及橡膠製品(5%)等

從受到美國製裁的程度來看貿易摩擦負面影響:

1.中美鋼鐵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係,行業受到貿易保護負面影響程度的排序如下:

鋼鐵 >化工 >其他金屬製品>紙製品 、橡膠木紙製品 、橡膠木>農產品>機電類、紡織服裝。

2.從中國各行業對美出口的敏感度來看,以在出口中的佔比為依據, 電子設備>機械設備 >服裝製造 >金屬製品 >傢俱 >化學制品>塑料橡膠製品 >食品。

萬一美國發起全面而非行業性的貿易戰,敏感度高的行業受影響更大。

短期內對於原油市場的供需格局不會有太大影響,因為中國當前從美國進口原油只有 30 萬桶/日,相比日均 870 萬桶左右的總進口量來說佔比太小。中美貿易戰對於原油深層次影響未來可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貿易戰會推高通脹水平;二是貿易戰容易引發宏觀經濟下降,從而抑制原油需求增長。

觀察歷史數據可以得出,油價對通脹的傳導是比較敏感,特別是當油價高於60美元以上,因為高油價可能會刺激農產品深加工需求,從而會推高農產品的價格,比如玉米等生物燃料的原材料。不過,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卻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全球經濟出現下滑,那麼將抑制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長,特別是中美分別是全球原油需求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兩國原油需求對全球總需求比重高達32%左右,也分別是全球原油進口量最大的兩個國家。

整體而言,貿易戰容易引發通脹擔憂,並且貿易戰還容易引發市場對地緣政治的擔憂,因此短期貿易戰對原油有一定提振,但

長期來看,貿易戰將抑制原油需求的增長,對油價卻是偏空的,所以後市還需觀察中美貿易戰演化的程度,貿易摩擦越大,對需求抑制越大。

對聚丙烯的影響

在過去的2017年我國共進口聚乙烯128.95萬噸,進口依存度為42.64%。近些年隨著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快速發展,產品不斷向下遊延伸,這些年從美國進口的聚乙烯數量呈增長態勢。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聚乙烯5.46萬噸,佔進口總量的14.41%。由於我國聚乙烯尚需要大量進口,因此出口量微乎其微。貿易戰開打,在對聚乙烯的直接影響來看,我國是從美國進口聚乙烯,因此,美國不具備對我國進行貿易戰的前提,而我國如果反制,則可以很容易尋找到替代國。

隨著我國煤制烯烴的快速擴張,我國聚丙烯已經達到自給自足水平,除一些專用料以外,無需大量進口,因此,美國也沒有對我國進行聚丙烯行業貿易戰的前提。

從間接影響來看,聚乙烯、聚丙烯大量被應用在塑料包裝方面,這一部分的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而進出口貨物都需要包裝,大量的用到塑料包裝製品,因此,一旦貿易戰升級,明顯的影響到進出口總量,那麼多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需求仍然會造成一定影響。

從目前來看,貿易戰僅僅侷限於幾個產品層面,對於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影響有限,而且塑料行業本身是對於這一事件敏感度比較低的行業,短時期內,可能受到市場整體情緒恐慌的帶動,遭遇壓制,但超跌之後很容易引起反彈,相對直接利空的品種而言,這兩個品種反而可以作為多頭對沖的選擇。但長期來看,貿易戰一旦開打,如果無法達到預期的政治目的,貿易戰是否升級將是一個潛在威脅,如果貿易戰一旦升級,影響也必然將有所擴大。

中美貿易戰打響!化工行業影響幾何?

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副主席傑克·帕克表示,“對於在華的美國企業來說,對華關稅懲罰弊大於利,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也有美國人擔心,貿易戰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CNN專欄作者伊斯多拉認為,“貿易戰沒有贏家,無論你在美國從事什麼行業,現在都應該體會到即將到來的風險和衝擊”。

牛津經濟學智庫曾作出沙盤推演,如果特朗普針對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的話,中國經濟增長率今年可能下降0.1%個百分點,但美國經濟自身受到的傷害則要更大,可謂“傷敵八百,自損一千”。

美國對華打響貿易戰,對原本並不穩固的全球經濟復甦來說可謂雪上加霜,全球經濟前景可能更不明朗,全球化進程也可能遭遇更多的波折。

站在全球貿易的立場考量,美國以貿易戰的方式試圖平衡經貿關係,這樣的做法可能並不會帶給美國企業和普通公眾更多的福祉。

一、很多品類的中國製造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必需品”,加徵關稅,導致這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必將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導致生活生產成本的上升,他們也將是貿易戰的受損者。

其二,就產業結構而言,這些美國可能加徵關稅的商品,原本並不體現美國的產業競爭優勢,即使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這些商品,美國廠商自己恐怕也無法提供足以滿足美國消費者需求的類似商品,美國仍然需要從其他經濟體進口。這並不會如政策始作俑者期望的那樣帶來美國產業的復興。

其三,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很多產品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即使其最終體現為“中國製造”。

這也意味著對中國製造加徵關稅,也可能導致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受到損害。這其中也包括在中國營商的美國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