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1873年,34歲的葉澄衷做了一筆大生意。

當時,上海一家錢莊以4萬銀兩押進蘇州河北岸一帶的上百畝地產,但年終結賬清算時,業主無力贖回,錢莊因資金無法週轉而陷入困境。

這時,錢莊經理經人介紹後向葉澄衷求助,葉開始並未表態而是先到租界工部局諮詢,當他得知工部局打算在蘇州河上造橋後,隨即果斷地將這片地產購入,並向工部局表示願資助造橋費用的三分之一。

橋建成後,蘇州河北岸地價飆升,之前的4萬兩投資一下子就變成了100萬兩,利潤可謂驚人。

上海灘上做地產生意無疑是一種投機,有人賺得盆滿缽滿,但也有人因此輸光家當。這種事,並不是時時都有賺大錢的好機會。

事實上,真正給葉澄衷帶來穩定而豐厚收益的,是與美孚洋行的合作。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1880年,美國洛克菲勒的美孚洋行開始進軍上海,但其主營的煤油生意早有英國亞細亞石油公司和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捷足先得。

因此,當美孚洋行找到葉澄衷時,後者對此並不樂觀。

道理很簡單,當時除租界外,使用煤油燈的用戶並不多,而要開拓外地及農村市場的話,網點與渠道的建設耗時費力,不僅成本很高,收益也難有保證。

經過反覆的談判,葉澄衷向美孚洋行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獲得美孚煤油的獨家經銷權,二是佣金提高到25%(其他公司為20%),三是提貨後三個月才結算貨款。

在與美孚洋行達成協議後,葉衷澄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其中,最重要的是協議的第三條,葉澄衷充分利用這三個月的結算時間差,其不僅在資金週轉上游刃有餘,而且“用洋錢生錢”,這些短期資金不斷被投放到錢莊或實業中而不需支付分文拆息,因此葉家財富與日俱增。

據統計,從19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葉澄衷每年在煤油經銷方面的贏利高達10萬元。儘管後來美孚洋行與葉澄衷在業務上發生矛盾而終止了代銷合同,但順記號經營煤油的業務從未中斷,葉澄衷也仍舊是歷年不變的“煤油董事”。

當時,為了儘快打入並佔領中國市場,美孚洋行採用了很多廉價傾銷的方式,而葉衷澄的順記號及各地分支機構也因經銷美孚煤油而創造了一種無成本的廣告效應。這對葉衷澄的其他事業來說,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近代以來,隨著外國資本不斷湧入中國,葉衷澄也開始投資實業,如1890年創辦的燮昌火柴公司和1894年開辦的“綸華繅絲廠”等。

尤其重要的是,葉衷澄對金融業涉足頗深,其先後在上海、鎮海、杭州等地開辦大慶元票號與升大、衍慶等錢莊,後又與他人合股開辦餘大、瑞大等錢莊。

最鼎盛之時,葉衷澄經營的錢莊多達上百家,“鎮海葉家”也因此成為江浙一帶聲名顯赫的九大錢莊家族之一。

此外,葉衷澄還曾獨資創設三元保險公司,並且是近代中國首家銀行即中國通商銀行的九名董事之一。

4萬變200萬,葉澄衷笑而不語:要發財,還得做地產生意

此外,葉衷澄對地產也有大量投資,其創辦“樹德地產公司”時,在上海一地即置有地產四百餘畝。

由於對上海的發展十分有信心,葉澄衷此後陸續購入了大量地產,而地價的持續上漲,也使得葉澄衷富上加富。

至19世紀末,葉澄衷所擁有的資本約合800萬銀兩,這在當時的中國堪稱鉅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