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民國鉅富造綠肺

慨然捐作肺科院

初心不忘有傳承

抗擊新冠再貢獻

在復旦大學的北側,政民路507號的上海市肺科醫院內,隱藏著一座美輪美奐,以中國傳統樣式為主,間以西式建築點綴的園林。由於身處醫院深處,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片規模不小的“綠肺”並不為外人所知,然而在其誕生之初,卻有著一個響亮的名字——葉家花園。

葉家花園得名於其最初的主人,民國上海鉅富葉澄衷之子葉貽銓。20世紀初,上海的跑馬總會拒絕華人入會,這令葉貽銓十分不滿。有錢任性的他於是在江灣一帶創辦了一座中國人自己的跑馬廳,俗稱江灣跑馬廳。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江灣跑馬廳

1920年代,葉貽銓利用經營賽馬的收益,在江灣跑馬廳東北角處興建了一座園林,此即如今我們所見到的葉家花園。

中西合璧的葉家花園佈局別具一格,以湖泊、假山取勝。整座花園呈東西向的橢圓形,園內花木蔥籠,奇石羅列,波光島影,相映成趣,園湖內有三個大島環繞交錯,島與島,島與環路,均以亭橋相連,構成全園勝景。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靠近花園正門南北兩邊橫臥有兩座三層樓高的假山,系從蘇州、無錫一帶運來的太湖石堆砌而成,一名“臥龍崗”,一名“伏虎嶺”。在兩座大假山之間,開挖了名為葉湖的人工湖,形成山巒環抱湖泊的整體園景。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繞過假山,豁然開朗,眼前就是園內最大的島嶼,葉家花園的主樓小白樓即位於此。這幢二層樓磚混結構西式建築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底層東、南、西三面為敞柱環廊,前為平臺。二樓前半部亦為平臺,登臺眺望,可一覽滿園美景。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小白樓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小白樓

小白樓東南是全園第二大島嶼,名曰小羅浮。島上堆砌一座大土山,山間大樹參天,林木成片,綠廕庇日。沿小羅浮東行,即進入園中第三個島嶼。島上有秋千架,四周圍以柵欄,頂上為露天平臺,可以緣梯而上,觀賞四周景色。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鞦韆架

葉家花園建成之初主要供賽馬賭客休息遊樂,花園內設置彈子房、舞場、電影場、高爾夫球場等遊樂場所,一度也曾收取門票,對外開放。

葉貽銓早年曾在聖約翰大學讀書,與老師顏福慶結下深厚情誼。1933年,時任國立上海醫學院院長的顏福慶同葉貽銓談及醫學院亟需籌建一所專門醫治肺結核病人的醫院。葉聞言深為感動,加之其素來熱心教育與公益事業,當即慨然捐出建成僅數年的葉家花園。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1933年《申報》關於澄衷醫院(澄衷療養院)開幕的報道

葉貽銓這一善舉曾獲得當時教育部的褒揚。學校為感謝並紀念葉貽銓之父葉澄衷,遂取名為澄衷肺病療養院,次年正式開放,同時作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的實習醫院,由顔福慶兼任院長。當時肺病患者較多,為滿足社會需要,該院先設男女肺科,後又增設小兒肺科,並設有兒童補習學校為病兒上課,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專為兒童設立的肺病療養機構。

上海市肺科醫院裡的綠肺

1937 年《中華醫學雜誌》關於澄衷療養院的報告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療養院及花園為日軍強佔,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歸國立上海醫學院,依舊作為實習醫院使用。1959年,療養院改為上海市第一結核病防治院,現為上海市肺科醫院。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該院不僅作為上海市定點醫院肩負起疫情防治的重任,還選派了多位醫護工作者奔赴武漢,支援一線。此間種種,無疑正是這座醫院創立時初心所在的最好寫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