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葉澄衷的故事 告訴我們是如何將生意越做越大的

葉澄衷出生時,正值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在其家鄉,與鎮海隔海相望的舟山(定海縣)即與英夷發生激烈戰事。葉澄衷早年喪父,家境貧窮,其九歲才進私塾,但也只讀了不到半年的書,後來就到一家豆腐坊去當學徒了。

眾所周知,以前的學徒生涯極其受苦而難熬,後來他實在受不了店主的氣而回到了家中。

戰爭結束後,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被劃為通商口岸。表面上看,這一切似乎與葉澄衷毫無關係;但作為背後的一股潛流,其人生卻因為這些歷史背景的變化而全然改變。

民國風雲人物葉澄衷的故事 告訴我們是如何將生意越做越大的

14歲那年,一位倪姓鄉人願意帶他到上海去學生意,但需致筆送人情和旅費兩千文,葉家拿不出這筆錢,最後只好以秋收稻穀作抵,這才得以成行。

此後,葉衷澄即隨鄉人闖蕩上海灘,並由此闖出了一番大名堂。

初來上海時,葉澄衷受僱於法租界某雜貨鋪,還是從學徒開始做起。做滿三年後,好不容易可以出師了,但葉衷澄覺得店主經營懶散,前途無望,不久就自動離店。

民國風雲人物葉澄衷的故事 告訴我們是如何將生意越做越大的

沒多久,未滿18歲的水上小貨郎葉澄衷突然在上海灘上爆得大名,其事蹟不但被當時的西文報紙競相登載,而且在半個世紀後還被寫入了《清史稿》中的《孝義傳》

當時有個洋行經理僱葉澄衷的舢板擺渡過江,船靠岸後,洋人因有急事而匆匆離去,結果將公文包給忘在舢板上了。

民國風雲人物葉澄衷的故事 告訴我們是如何將生意越做越大的

洋人走後,葉澄衷打開包一看,裡面錢款甚巨,而且還有戒指、公文等物。

這當口,葉衷澄只要貪念一閃,或許會立刻駕著舢板掉頭就走,從此銷聲匿跡,那坐享七八年的榮華富貴,完全不在話下。

然而,葉澄衷並沒有這樣做,他選擇了等在原處,待先前那洋人趕回後,即將皮包原物奉還。

民國風雲人物葉澄衷的故事 告訴我們是如何將生意越做越大的

1862年,葉澄衷用幾年來辛苦賺來的一點積蓄在虹口百老匯路(大名路)上開了一家“順記五金洋雜貨店”,後者主要為來往的外國船舶和周邊的機器廠提供五金配件等。

之後,葉澄衷花費巨資收購了德國商人開設的“可熾鐵號”,由此介入煤鐵生意,並先後成為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總局等大企業的供應商。

之後,葉澄衷的生意越做越大,進而成為寧波商人中的翹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