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開 篇:本期歷史上的儒商【朱葆三】

「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上海工商界領袖、上海總商會會長。興辦實業領域包括五金、鋼鐵、航運、金融、紡織、水泥、造紙、榨油、保險等,並創建一個龐大的企業群體,為近代中國航運、金融、保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上海道臺一顆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這是上海人對寧波商界鉅子朱葆三畢生經商為人的最高讚譽。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中國近代上海工商界領袖、上海總商會會長。為近代中國航運、金融、保險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是清末民初上海商界顯赫一時的人物。

經商經歷及成就

朱葆三生於1848年3月。父親朱祥麟是一位下級武官,常年駐防在縣城。朱葆三兄弟三人,哥哥早逝,母親帶著朱葆三和弟弟朱捷三在鄉下生活。1861年,朱祥麟去逝,一家人生計頓時陷入困境,14歲的朱葆三不得不去上海謀生。朱葆三尋得一份學徒的工作,朱葆三的老闆是個實在人,對徒弟不算苛刻,加上朱葆三手勤腳快,少說多看,在業務上逐漸熟稔起來,由於識字不多,每天還得抽空自學珠算、記賬和閱讀商業尺牘,這些對他來說有些吃力,但他並不洩氣。同時,朱葆三發現,能說英語可以和外商直接做生意,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學好英語。上海商界,能說英語的華人是一種稀缺的人才。但朱葆三每月五角的月規是交不起學費的,天無絕人之路,隔壁店裡的讀書聲提醒了朱葆三。隔壁店裡的一個學徒正在補習學校學英語,每月三元學費。朱葆三想了一個主意,讓他教自己,自己將每月五角錢的月規送給他作為酬謝。這樣,學生教學生,朱葆三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朱葆三的勤奮誠實讓老闆很是賞識,在他學徒期間,就破例讓他當跑街、進貨員和會計員。1864年,店裡的總賬房去世,17歲的朱葆三立即升任總賬房和營業主任。四年後,經理也去世了,朱葆三成了經理。當時,他才21歲。朱葆三的才幹和勤勉讓商店的業務不斷增加,可惜好景不長,老闆的逝世讓協記吃食五金店消失了。

「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朱葆三離開後自己開了一家五金店,取名“慎裕五金號”。因為同樣經營五金,朱葆三和葉澄衷時有接觸,當時的葉澄衷已經是旅滬的寧波商人中的著名人物了,二人是同鄉,都是十來歲來上海,都是從五金做起,都學了英語,都很正直,這讓他們一見如故,葉澄衷比朱葆三大 一些,朱葆三以兄侍之。葉澄衷建議朱葆三把他的店搬到葉澄衷在福州路和四川路口13號大樓去。那邊地段好,鋪面大,這讓朱葆三的五金店上了一個臺階,店名改為“慎裕五金商行”,經營業務從小五金到大五金都做,還從事進出口,把外國的機器、鋼材運進來,賣給工廠。

慎裕五金商行開辦後,朱葆三增加了一項新的業務,就是放貸。朱葆三的好友袁樹勳時任蘇淞太道,朱葆三推薦得力助手顧晴川去擔任道臺衙門的會計員兼司出納庫銀。當時袁樹勳經手庚子賠款,這是一筆筆鉅款,具體辦事者,自然是顧晴川。朱葆三指示顧晴川,這筆銀子一到,便折放到上海錢莊裡去生息,然後交給上海海關。袁樹勳上交的利息以官利計算,而存錢莊的折息比官利要高,其中的差額甚為可觀。這樣,每天清晨,各錢莊經理便去慎裕五金商行等待朱葆三來折放頭寸,朱葆三成了掌握各錢莊折放權的錢業領袖。

「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週轉庚子賠款讓朱葆三對金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真正進入意義上的金融業,要等到1897年。1897年,近代中國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成立。創辦人是財政郵電大臣、商行大臣盛宣懷。銀行一成立,盛宣懷便聘請朱葆三、葉澄衷、嚴信厚、張振勳為董事。他們都是上海商界的頭面人物。1907年,朱葆三投資浙江興業銀行,1908年,又參與創辦了四明商業儲蓄銀行並任董事長。1909年,清浙江省衙門改官錢局為浙江銀行代理省庫,朱葆三是商股第三大股東,任該行董事,同時,他還投資了江南銀行、中孚銀行。

為解決興辦洋務的財政困難,在李鴻章主持下,輪船招商公局於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在長達二十多年時間裡,這是惟一一家不依附外商的輪船航運企業。1897年,朱葆三與李雲書等人創辦東方輪船公司,因華股不足,只得與法商立興洋行合辦。朱葆三心有不甘,1906年與陶祝華創辦越東輪船公司,只有一艘五百噸的輪船,航行於錢塘、寧波、溫州等地的沿海。1915年,朱葆三又創立了鎮昌輪船公司和順昌輪船公司,各有一艘輪船,一艘七百噸,一艘八百噸,航行於杭州、湖州、蘇州、常州和南通地區。1918年,朱葆三創辦同益商輪公司,擁有三艘輪船,航行於上海和蘇南。他將這四家公司合在一起,取名叫朱葆三集團,共六條船。  

「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據統計,朱葆三先後投資的有上海四大榨油廠、同利機器紡織麻袋公司、華興水火保險公司、華安人壽公司、華成保險公司、華安人壽保險公司、江蘇海州贛豐餅油廠、寧波和豐紗廠、廣州自來水廠、漢口暨濟水電公司。朱葆三甚至還當過上海《新聞報》的董事。

朱葆三出生三年後,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朱葆三死前一個月,北伐軍在廣州誓師,他的一生都是在亂世中度過的。朱葆三不可避免地捲入了歷史洪流。1902年,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成立,朱葆三任總董,1904年5月根據《稟定商會簡明章程》,上海商業會議公所改組為上海商務總會。1905年12月,屆期改選,曾鑄任總理,朱葆三任協理。

朱葆三致力慈善事業

朱葆三每年收入大約三萬,其中二萬元用於投資慈善事業,由他創辦的慈善組織遍佈上海和他的故鄉。1923年9月1日,日本東京和橫濱發生大地震,死亡二十五萬人。上海市民在短短几天內,捐款三十七萬元,以及大批物質。75歲的朱葆三作為中國紅十字會的代表前往日本。抗戰時,日軍侵佔定海,曾在朱葆三墓前鳴槍祭奠。

人們敬重朱葆三,不只是因為他曾經在上海商界呼風喚雨、叱吒一時,更因為他一貫仗義疏財,致力社會公益事業,為國家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粗粗統計了朱葆三先後創辦和投資的社會福利事業,就有三十多家。這些慈善機構中,以醫院與學校為多,因為這兩類機構,一為時局所急需,一為國家培養人才。這些慈善機構,在軍閥混戰、災亂頻仍中,為深陷水深火熱的貧苦大眾送去充飢食物、禦寒衣被;也使許多病人得到救治、許多兒童受到基本教育,幫助他們脫離貧病愚昧落後。

「歷史上的儒商」他一生介入滬上社會,曾擔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等職

1926年盛夏酷暑,上海時疫流行,朱葆三一手創辦於上海大世界附近的時疫醫院病人驟增,經費、藥品短缺。朱葆三不顧79歲高齡,親自冒暑前往醫院察看,順道訪友,勸募捐款。回家後即染病不起。1926年9月2日,他走完艱難而轟轟烈烈的人生旅程,在上海老西門外斜橋寓所與世長辭。

此時,一向只紀念本國或歐洲顯貴的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也破天荒地對一位中國人表示了尊敬。為表彰他在社會公益和市政建設上的功績,一致通過決議,將法租界內的一條馬路命名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這是上海租界內以中國人命名的第一條馬路。

朱葆三可以說是舊中國商界的一個道德完人,極重信義,他的成功正如孟子所言:“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他一生奔走勞累,做了很多好事,沒有豪言壯語,他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他的社會理想又是什麼?這或許是一個謎。關於道德,朱葆三應該有他的看法,他一生與各色人等周旋,有洋人,有官僚,有奸商,他並沒有因自己是好人,而與這些人格格不入,遺世獨立。談判的結果不取決於正義而取決於相互妥協下,我方權益的最大化。這一點,朱葆三是很清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