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寄托着诗人浓烈悲愤之情的梅花诗,开篇一句就令人断肠

南宋朝廷延续的百余年,仿佛就是一幅遭受欺凌、充满屈辱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后期,疆域越来越小,朝廷越来越腐败。然而,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铁骨脊梁式的人物,尤其是在危急关头。南宋时期虽然朝廷腐败,苟安一隅,醉生梦死,但更有岳飞、陆游、辛弃疾、刘克庄等坚决的主战派,一生都在为抗击异族、收复失地奔走呼号。宁宗嘉定年间,南宋小朝廷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目睹此情此景,内心万分痛苦。他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内心的悲愤和不满便化成了《落梅》一诗,通过“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落梅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首寄托着诗人浓烈悲愤之情的梅花诗,开篇一句就令人断肠

梅花

这首诗的大意是: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惊心,愁肠欲断,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大错特错啊,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懂得怜香惜玉。

这是一首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的咏物诗。简直可视为一篇浓缩了的《离骚》。这首诗与诗人其他写梅花的诗一起,表达了诗人爱国之心“似放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如梅花的爱国之志和高尚品格。

这首寄托着诗人浓烈悲愤之情的梅花诗,开篇一句就令人断肠

梅花

首联“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开篇即令人触目惊心,催人泪下。这一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令诗人触目伤心,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在首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落梅,同时,化用典故,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具体说来,这一联至少包含了四层意思:其一,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其二,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其三,“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江而死的故事。其四,刘克庄本人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不受重用,且备受排挤、打击,此刻,正被贬斥在建阳。所以,这里又暗喻了诗人自身的遭遇。诗人一笔多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反过来又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手法高明,令人叹服。

这首寄托着诗人浓烈悲愤之情的梅花诗,开篇一句就令人断肠

一片能教一断肠

颈联“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写落梅的最后结局。这两句深得陆游词《卜算子•咏梅》之精髓,与其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梅花虽然落地成泥,化为尘埃,但其香气却经久不灭。与颔联一样,诗人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更是对自身品格的坚守。诗人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尾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这一联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实际上,“东风”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这也就无怪乎后来被言事官(谏官)李知孝等人抓住这两句,指控他“讪谤当国”,由是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落梅诗案”。刘克庄获罪而被罢职,坐废乡野长达10年之久。没想到诗人愈挫愈勇,从此更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写了123首咏梅诗,八阙咏梅词,成为中国文人中写梅花最多的诗人。

这首寄托着诗人浓烈悲愤之情的梅花诗,开篇一句就令人断肠

偶粘衣袖久犹香

 

这首咏梅诗通篇不着一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花的品格和遭遇,而且处处透露出诗人的自我感情,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全诗运笔委婉,意味深长,写梅实为写人。此诗从咏梅这一常见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启人深思。从哀感缠绵中透露出来的那股抑塞不平之气,正是广大文士愤慨不平心声的集中表露,无怪当权者视为"讪谤",一再加害于他,而这便是此诗的旨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