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頭,居然200年不摘?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為什麼200年不摘?

去過故宮的朋友不計其數,但是有誰注意到了: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頭,居然200年不摘?

一定有特殊的原因,讓我們來解密。

隆宗門是一個特別重要的門,並不是位置偏僻,大家都忽略它。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頭,居然200年不摘?

隆宗門位於故宮內廷和外朝的交界處,它內裡是皇帝住的養心殿,外面離太后住的慈寧宮也很近。

至於為什麼這裡會有個箭頭,幾乎在所有的故宮簡介和導遊員口中都有著這麼兩個版本的“傳說”:

1:這是當年李自成打進紫禁城後為了顯示自己不一樣“我們不一樣”,自己推翻了大明王朝,故意射上去的。

2:這是嘉慶年時,在北京的天理教教主林清等人趁皇帝去木蘭圍場圍獵時,率教眾攻入紫禁城留下的。

當然還有一個更詳細的故事:

嘉慶年間,清朝已經從巔峰時期逐漸開始衰落。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農民領袖林清策劃並領導了一支由200人組成的起義軍隊伍直接攻打紫禁城。

九月十四日,起義軍喬裝打扮,兵分兩路向紫禁城進發。在內應太監劉得才、劉金等人的引導下,起義軍順利從西華門進入紫禁城,並在皇宮中和守衛發生激戰。起義軍一直攻打到了隆宗門,在皇城守衛和太監們的奮力抵抗下,隆宗門總算是沒有被攻破,但在戰鬥中,起義軍的一隻箭正好射在隆宗門的匾額上。

沒過多久,起義軍就被鎮壓下來了。嘉慶皇帝和他的后妃們總算是有驚無險,但此事讓整個清廷都大為震驚。嘉慶皇帝破例向天下發了“罪己詔”,同時他還下令,誰也不準拔掉隆宗門匾額上的那隻箭,作為給整個大清王朝的警醒。

就這樣,這隻充滿傳奇色彩的箭頭歷經了兩百多年,至今還留在隆宗門匾額的右側。

北京故宮匾額上有一根箭頭,居然200年不摘?

大家覺得哪個說法比較靠譜呢?或者就是一個惡作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