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曾是慈禧貼身保鏢,抗戰爆發後,他的一發明讓日軍不敢拼刺刀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說過日本人的鐵圍脖,這鐵圍脖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呢?一切的一切都要從一個人說起,這個人就是中國著名國術大師——李堯臣。


此人曾是慈禧貼身保鏢,抗戰爆發後,他的一發明讓日軍不敢拼刺刀​李堯臣幼年時正值清朝末年,社會動盪,民不聊生。為了強身健體、也為了保衛家園,他在村裡的拳場學習太祖拳。當時村中習武之風正盛,家裡要是有人練武,說話都會強硬起來。

光緒16年,14歲的李堯臣背井離鄉來到北京謀生。經人介紹後,進了會友鏢局成為了一名鏢師。起初的工作只是護送一些重要東西,兵荒馬亂,後來就變成了保護王公貴族,這就是保鏢的起源。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帶著光緒皇帝逃出紫禁城,就是李堯臣當了慈禧的保鏢。之後,李堯臣的名聲就越來越大,不光北京城,長城以北的人都知道有這麼個會武功的人物。不少京戲班子找他做武術顧問,就連京劇大師梅蘭芳也得仰仗他的武術編排。
此人曾是慈禧貼身保鏢,抗戰爆發後,他的一發明讓日軍不敢拼刺刀​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在長城戰爭中付出了血淚代價,可湯玉麟的不戰而逃,何應欽簽署的《塘沽停戰協定》讓熱河徹底淪陷。長城戰爭的教訓讓之後來接任的佟麟閣認識到,武器上我們可以盡力做到勢均力敵,可一旦到了肉搏戰,小日本的刺刀佔了絕對的優勢。

佟麟閣思來想去便將李堯臣請了來。本來就愁一身武藝無處施展,當半米長的委任狀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想:終於到了他報效祖國的時候了。他任二十九軍的武術教頭之後,便想將大刀進行一下改良,變成更適合打仗的武器。
此人曾是慈禧貼身保鏢,抗戰爆發後,他的一發明讓日軍不敢拼刺刀​他將刀身改成了雙面刃,將六合刀法進行了創新,變成了“可劈可刺”的無極刀法。可有了刀法沒人練也不行啊,便在二十九軍中抽調骨幹,成立了大刀班,將無極刀法學了個透,再讓他們將刀法教給全軍將士。沒幾個月,全軍將士就都學會了。

再對戰時,日本人就發現,肉搏戰的死亡人數變多了,這可讓他們很是頭疼。打探才知道,原來他們練了個“無極刀法”,而且,還編了個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成了有名的《大刀進行曲》。
此人曾是慈禧貼身保鏢,抗戰爆發後,他的一發明讓日軍不敢拼刺刀​日本人對無極刀法實在沒辦法,便命令連夜趕製鐵圍脖發給日本士兵,覺得這肯定萬無一失了。第二天,三千多士兵各個戴著一個鐵圈,衝鋒都變慢了,拼刺刀時動作也不靈活了,傷亡更慘,本來用來保命的東西,卻成了催命符,讓日軍再也不敢輕易與29軍拼刺刀!

亂世出英才,李堯臣的無極刀法一戰成名,全國抗戰的隊伍紛紛效仿,將這種刀法用到了實戰中,成了中國抗戰中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