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故事一:

朋友G在某國有電網工作。

在我的觀念裡,電網是最具壟斷力的企業,真的應該算是“鐵飯碗”了。

但G告訴我,現在電網企業的效益在明顯下降。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電網的壟斷,被打破了。”

以前,電網裡面輸送的電,都是電網公司的。

現在不是了,其他售電公司也可以買電、賣電,他們只需要租用電網公司的電網線路就可以了。

那些最優質的用電大戶,比如大型工廠、商業地產,為了節省成本,都會找專業的售電公司,而不通過電網公司購買。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於是,G所在的電網公司,效益逐年下滑,福利也大不如前。

像電網這樣的機構,壟斷也在被慢慢地打破,而所謂的“穩定”,也在漸漸成為浮影。

故事二:

我身邊一位做市場總監的朋友,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十幾年下來,一路履歷光鮮亮麗。本以為可以繼續升職到副總裁,可她最近和我說,自己很怕被公司裁掉。

我很驚訝。因為在我印象裡,她工作勤懇,業績突出,在部門裡聲望也很高。就算裁員,怎麼也不該輪到她。

結果她說,因為公司最近的業務戰略發生重大調整,所有的銷售渠道全部轉移到移動電商平臺。過去幫公司打天下的這幫老將,沒有一個人有相關經驗。

“公司說是說給我們一段緩衝期慢慢適應,最後十有八九會被變相裁員。”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這樣的故事在職場中年人裡不在少數。之前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華為清退34歲以上員工”的新聞,也是如此。

當經濟形勢和競爭環境發生劇變,企業勢必會做出戰略調整,以適應生存。這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恰恰是中高階的管理層。和年輕人比起來,他們承擔著更重的責任,拿著不菲的薪資,一旦有一天不能為公司創造價值,被清算掉是必然。

細讀上面兩則故事,不難發現一個道理,那就是---你以為的穩定,都在悄悄地背叛你。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穩定當然是好的,這是人性永恆的追求。

但是,被穩定的外衣所矇蔽的,其實是我們內心的懶惰。

1995年以前,我們以為國企是好的,都去了國企,結果碰上國有企業改革,下崗大潮來臨。

2005年以前,我們以為外企是好的,都去了外企,結果後來外企一個接一個裁員,退出了中國。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年輕人還可以馬上轉換賽道,重新開始。可三四十歲的人,在市場上的性價比是逐年下降的。以往的工作經驗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要求,但這些人已經身居高位,不願自降身價,委曲求全。雖然一心想出去,可少有企業願意接受。

《黑天鵝》裡曾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政府請獵人殺死了狼,鹿群過上了安穩的生活,啃完了樹木讓森林失去生機,死在了突然來襲的“瘟疫”……

最後,政府把狼“請了回來”,才讓整個森林恢復了生機。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這事情,放到我們現實生活中,說白了就是四個字:折騰自己

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折騰,這樣的人看上去很“辛苦”,其實很幸運——他們主動跳出穩定,鍛鍊自己的“反脆弱”能力,最後成為人生贏家的可能性就更大。

但是,更多的人,天生就不是“愛折騰”的性格。

這樣的人,在今天這個時代如果不去做刻意的調整和轉變,很容易成為染上“瘟疫”的鹿群。

這種調整和轉變,包括這麼幾個方面:

1. 危機意識

這個非常重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要未雨綢繆……

我們學了太多的道理,但真正會當真去實踐的道理,太少。

很多人說雞湯沒用,要我說,他們本質上從來沒有相信過雞湯。

等到實際經歷了,才認識到危機的存在,那時的我們,已經成為“狼”的盤中餐了。

我們要自己給自己找到那匹隨時可能出現的“狼”。這個過程很殘忍,但卻是最容易做到“意志折騰”。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2. 向下看

適當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向下看。那些你看不起的行業,有可能就是你的機會。

我們要摒棄所謂“發展”就是“向上”的固定思維。

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一定的積累後,搞不好主動下一個臺階,選擇一個低維度的賽道,反而是擺脫穩定、獲得成功的捷徑。

不要輕易說,我沒有機會。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3. 在海里學游泳

更直接的辦法,就是直接跳到海里,在海里學會游泳。

在一個多變、快變、無法預測的時代,很多事情,單靠想已經想不清楚了。

邊做邊學,邊栽跟頭邊站起來,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折騰方法。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所以說,主動擁抱波動和風險,提升我們的“反脆弱”能力,才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折騰自己。

@所有人:拎得清這一點,職場能少奮鬥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