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策划刺杀袁世凯,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女法官,她是谁?

曾策划刺杀袁世凯,中国第一位女律师,女法官,她是谁?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1月15日,一位钟灵毓秀的女子游走于王府井大街左右。她是来逛街的吗?当然不是!她是来勘察地形的,因为第二天,她要在这里投下一颗炸弹去炸死一个人——袁世凯。

如你所知,袁世凯并没有死。那是因为这个女子接到通知,停止了刺杀袁世凯的行动。

这位胆识过人的奇女子,名叫郑毓秀。

一 叛逆少女

提到民国时的女子,你最先想到的恐怕是诸多人心目中的民国女神——林徽因。但实际上,在民国这个多姿多彩的传奇时代,除了林徽因这样温婉贤淑的女神外,还有郑毓秀这样英气逼人的女中豪杰。

郑毓秀,1891年生人,别名苏梅,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人。

郑毓秀出身名门望族,祖父郑姚于香港发迹后,成为大商人,曾赈济黄河水灾,财力可想而知。父亲郑文治则是清朝户部官员。

晚清时期,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郑毓秀本应出落成大家闺秀,从毓秀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父母对她的寄望。

但是,她偏偏个性叛逆。

十三岁那年,她得知祖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为她订了娃娃亲,而且对方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对此,她非常不满,竟然亲自给男方写信,要求解除这个未经她同意的婚约。这让两广总督非常恼火,她也不得不离家远走天津。

二 革命之路

1907年,年仅18岁的郑毓秀从天津崇实女子中学毕业,前往日本留学。

第二年,经革命元老廖仲恺介绍,她加入了同盟会。

同盟会是什么组织?那是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组织,是要真刀实枪造反的。但郑毓秀就要参加,这可真是跟她的叛逆性格很契合。

她可不是口呼革命的嘴炮党,而是直接回国参与革命,负责暗杀清廷高官。

她的第一个目标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

1909年,因她从天津将用于暗杀的炸药偷运至北京,博得了“炸弹女郎”的美誉。而直接出面暗杀载沣的,则是那位“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

虽然这次暗杀并没有成功,但丝毫未动摇郑毓秀的决心。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她又接受了革命党的指派,负责亲自出手暗杀袁世凯。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随后,她又按照革命党的指示,负责策划刺杀宗社党头目、晚清保守派高官良弼,这一次,她终于成功了。

三 中国首位法学女博士

如果你以为郑毓秀仅仅是一个只会搞革命的武夫,那你就错了。

刺杀袁世凯后,由于受到通缉,1914年,她不得不逃亡海外。

逃亡期间,她在法国索邦大学(现巴黎大学前身)随手读了一个法学学位,然后在1917年和1924年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成为民国第一位女法学博士。

随后,她还加入了法国法律协会,成为加入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

但是,仅仅读书怎么能满足郑毓秀的凌云壮志。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听闻中国政府打算签署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她组织留学生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1919年6月27日晚上,郑毓秀被推举为代表与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谈判。急切之中,她在花园里折了一支玫瑰,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恐吓他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经多方考量,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巴黎和约》签字。

后来,郑毓秀将这根玫瑰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

四 纵是女侠也多情

颇具胆略的革命家,才华横溢的法学博士,这只是郑毓秀的诸多面相中的两个。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柔情似水的郑毓秀。

1912年1月25日,革命青年彭家珍刺杀前文提到的良弼前,前往郑毓秀家中与郑毓秀姐姐告别。其时,彭家珍与郑毓秀姐姐正在热恋中,她姐姐得知彭家珍要去刺杀良弼的消息,当场昏过去。郑毓秀也是泪如雨下,无语凝噎,可见她柔情的一面。

留学巴黎期间,她热烈追求民国著名法学家,曾经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部长、北京政府国务总理的王宠惠。王宠惠其时已经丧偶,并结识了第二任妻子朱学勤,但两人尚未结婚。后来,王宠惠回国,郑毓秀也追踪回国。直至王宠惠与朱学勤完婚,她才伤心离去。真是儿女情长面前,纵是英雌也气短。

1926年,她与巴黎大学师弟、法学博士魏道明一同工作,并于次年结婚。这位具有雌才大略的女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并成就了民国司法史上“法学博士伉俪”的佳话。两人的婚姻一直延续到她去世,真正是白头偕老。

五 中国首位女律师、女法官

1926年,郑毓秀回国后,与后来的丈夫魏道明在上海开办了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这位昔日的革命干将一跃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位女律师。

她主打维护妇女权益类的诉讼,在上海滩颇有名气。尤其是在代理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女伶孟小冬的离婚案件后,更是名声大造,一时律所门庭若市,律师费动辄数万。两人均成为上海滩红极一时的人物。

1927年,因为郑毓秀出色的专业功底,她被任命为上海审判厅厅长,成为民国第一位女法官、女厅长。

1928年,她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被民国南京政府任命为民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成为民法起草委员会里唯一的一位女性。

后来,她又出任了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

六 参与教育事业,普及宪政法治

这位牛炸天的奇女子并没有止步于司法界。

1925年,她刚回国的时候,就被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到沪后,她又被聘担任了上海法政学院第一位女校长,并大力推动法学教育,普及宪政。

抗战期间,她积极参与宋美龄发起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并且当选为常务委员,设立文化事业、儿童保育、生产事业等部门,支援抗战。

抗战胜利后,她又参与到推动行宪的活动中,并撰文呼吁:“民主固可贵,然真要收民主之效,实非循法治之途径不可……我们向来是一个人治的国家,今后欲奠定民主,必须宣扬法治……中国才能成为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七 曲终人散,魂留他乡

1947年,丈夫魏道明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郑毓秀也跟随去台。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

究其后半生,郑毓秀再也没能回到为之革命、为之奋斗也为之牺牲的故国。

也许,她也该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1959年,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集法检律于一身的一代奇女子郑毓秀在美国黯然离世,那个她牵挂一生的祖国,此刻,正陷入狂热之中,早已将她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