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聽誰的相聲?

Cats貓

1馬三立

馬老在臺上總是家長裡短,娓娓道來,聽得非常真實。相聲本來是一門誇張的語言藝術,但是在馬老的演繹下,天然去雕琢,聽上去顯得非常自然和真實,而這種平凡且真實的語言狀態,卻是在“一字一句”的相聲臺詞已然成竹於胸的前提下實現的,甚至連重複的詞句都是寫在手稿上的,而演起來卻是不差一個字,這份認真再加上充分的舞臺經驗和生活積累,當之無愧的相聲大師。最喜歡他的《白事會》,《誇住宅》《吃元宵》《查衛生》。

2劉寶瑞

劉老的嗓音太有特色了,很多人都知道劉寶瑞是單口大王,其實劉老的捧哏也是一流的。給很多位大師都捧過,後來為了培養後進,劉寶瑞給弟子馬季量活,也給李金斗捧過,這兩位後來也都成了相聲名家。單口相聲太多了,我記得以前網上有一個《劉寶瑞單口相聲集》,斷斷續續可以聽上一個月。其中最出名的是《官場鬥》,後來的影視劇劉庸也好,紀曉嵐也罷,多多少少受這部相聲的影響,尤其是和申的人設,從一個大貪官,大政治家變成了不著調的,老被擠兌捉弄的小可憐。電視劇的人物靠的是各個演員的相關情景表演,而在劉寶瑞的《官場鬥》裡,乾隆,劉庸,和申,劉全,甚至是各個王爺,音容笑貌,形象各異,塑造人物的這份語言功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3郭德綱

聽郭老師的相聲,始於05年,06年,那時候年輕,經常上網通宵,玩遊戲或者看兩三個人演的電影。

接觸老郭以後,就專門找兩個人演的視頻看了,可以解乏。很多反對郭德綱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那一時期的郭德綱相聲確實是直追大師,後無來者。尤其是《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在傳統相聲的結構之上加以當代小市民的心理以及生活細節,並加以放大,用自嘲或嘲弄捧哏的形式來贏得聽眾的笑聲和掌聲。

文藝作品可以陽春白雪,可以曲高和寡,但是,相聲不行,相聲是笑的藝術,沒有了笑,就沒有了立足之根本,就像是一隻袋子一樣,裝飾得再漂亮,再冠麗堂皇都立不起來。

王玥波曾經戲稱那一時期的郭德綱是祥林嫂,一天到晚叨叨個沒完,有拿奚落同行來賺取眼球的嫌疑。

也許,這也是相聲從業者的職業習慣。砸掛嘛,還能抱著團砸,多爽?

可有一節,當年郭德綱的這種祥林嫂式的嘮叨和抱怨,其實是融合在他的相聲藝術中間了。甚至可以說正是這種祥林嫂的狀態,進一步成全了他的相聲:《論五十年相聲現狀》,《我要反三俗》《我要上春晚》《你要高雅》等等,大量的優秀作品基本都是基於這種“祥林嫂”式的格調。

反觀現在反對郭德綱的這些人,有點祥林嫂的腔調,不過是衝郭德綱叨叨個沒完,這就帶點街道大媽式的尖酸和刻薄了。我不知道這種狀態對他們的業務能力和創作水平是否有所促進,如果有,那也算是郭德綱為建設社會主義相聲事業作出他另一層面的貢獻了。

4王玥波

王玥波其實與郭德綱一樣,是相聲評書兩門抱的演員。他的相聲就我個人看來,有點被他的評書事業耽誤了。再加上搭檔的逗哏又不怎麼給力,這裡著重推薦他在德雲社客串時的幾段相聲《朋友之間》《金剛腿》《日本梆子》,最拿手的是《對春聯》,演出頻率也高,跟很多人都合作過,尤其是與高峰搭檔的《對春聯》,非常火爆。

著重要推薦的就是評書,他的評書是可以拿來當單口相聲聽的,哪怕《聊齋》這類古典懸幻恐怖情愛小說都能講得妙趣橫生,笑料不斷,如《江誠》,《馬介甫》,這類悍婦情結,最是得心應手,有生活!

他的音頻資料也多,斷斷續續聽了兩三年,網上能找到的差不多都聽完了。對他目前在講的《水滸》心癢得很。。

最喜歡的就列這四位吧,當然,還有很多喜歡聽的,如郭榮啟,蘇文茂,趙偉洲楊少華,北京二趙,馬志明等等。

相比之下,最喜歡這四位,有人說了,那侯寶林呢?侯大師以柳活見長,我個人對京戲不熟,所以就不跟風了,當然,《學方言》確實經典!






蔡員外1979

最喜歡聽姜昆主席和苗阜教授的。他們倆在當下中國相聲界,可以說佔據了足足有90%的天地,另外不到10%的天地勉強屬於小黑胖子他們的。

我是看著姜主席的相聲長大的,從穿開襠褲時就聽《虎口脫險》,一直到現在我孩子的開褲襠都縫上了,我依然在聽《虎口脫險》,可以說是百轉千回,屢聽不厭。姜主席這人兒有個最大的能耐就是,全場觀眾可以整場都不笑,可人家卻能保持全時段無死角高難度的持續大笑,能把相聲說的如此高雅,除了掌聲沒有笑聲,完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不,不,不!應該是後有來者,比如當下橫空出世的一個叫苗阜的,他身兼職中國曲協理事,中國青年曲協副主席,大學教授等數職,他的相聲足夠和姜主席相提並論,我甚至想姜主席未來可能會地位不保。最主要的是人家有學歷上的優勢,在苦學苦練相聲的同時,悄悄拿到了博士學位,不但聽起來而且看起來也是相當牛差的一個人。

特別是他那被群眾譽為“地包天”的容顏,可以說是一切美圖和濾鏡的大殺氣,直到目前,我在《新華字典》當中一直都沒有找到其恰當的形容詞。

有人還跟我提什麼小黑胖子,我還真就呵呵了。一個街頭成長起來的相聲演員,仗著會點傳統手藝,仗著有點人氣,得瑟的太不像話了,而且在演出時還多次違反規定,明明坐一千人的大廳,經常都坐一千多人,而且看相聲的觀眾也特別低俗,經常笑的前仰後倒的,特別是一些女孩子,一點也不矜持,張開大嘴就笑,極不雅觀。

你再看看他的隊伍,不是抽菸燙頭就是喝酒,還有學水產養殖的,還有養大象的,居然還有飯店服務員,都是些啥人啊,直接拉底了相聲的檔次和品味,我一定要抵制他們,不抑制就不是純爺們。


元芳有看法

天津是傳統的曲藝之鄉,天津人對相聲更是情有獨鍾,雖然相聲的發源地在北京,但是由於晚清、民國時期各國在天津的租界帶動了天津經濟的發展,吸引大批富商來此經營。隨著經濟發展天津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平民百姓開始湧入天津討生活,再加上天津原本就是重要的水旱碼頭,勞動力眾多,辛苦了一天的人們總要有些消遣娛樂,相聲就此在天津紮下了根。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天津人,相聲確實深深地影響著我的生活,從小電臺裡聽的最多的就是相聲,哥們見面聊天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冒出一句相聲臺詞,“烙倆糖餅”、“應該軋你嘴”、“介誰腸子”等更是見面、吃飯時互相調侃的必備利器。

說完“少馬爺”再說說“高範相聲”,高英培、範振鈺真的是一對兒經典搭檔,他們的相聲段子同樣受到天津人民的喜愛。《釣魚》成功塑造了“二他爸爸”幹嘛嘛不行還愛吹牛的形象,《教訓》中一句“小孩兒罵街有意思”將縱容孩子的爹展現得淋漓盡致,《不正之風》中“著哩”口中那個“挨千刀的”“萬能膠”沒事兒給人“辦個單絃兒”現在聽著可能沒什麼感覺,但是當時可都是經典包袱。

相聲一度走向沒落,好在郭德綱將茶館相聲再度帶火,實話實說現在來說本人確實很喜歡聽老郭的相聲,但是他後來的對口很少出新段子,包袱也基本都是網抄,反倒是單口那幾段感覺比較賣力氣,聽著感覺還不錯。

(LS)


捕魚小分隊

我看了目前為止全部答案。有一個回答通篇盛讚主流,對郭隻字未提。其餘,基本挺郭貶姜。我認為兩個觀點都不客觀。題目問得很好,“最喜歡”誰的。其餘,可以不喜歡,但不要貶低甚至故意視而不見。

無論姜郭,都在推動相聲的發展。

從我個人而言,老前輩中那些名家,都很欽佩,把相聲說的有板有眼,火候掌握到位,老前輩們大多經歷了從舊到新及動亂十年的洗禮,因此都是以穩為主,不求有功只求無過,其思想可以理解。喜歡的有劉,候,馬。高範也很穩健。

少一輩中人才輩出,無論姜,馮,笑,師,都在尋求突破。有無突破及突破多少並不是關鍵,少一輩兒的努力,不能忽略。個人以為,以侯耀文先生最為爐火純青。

現在的相聲大家,非郭莫屬。傳承老段子,發掘新段子。尤其對相聲功不可沒的,恢復和弘揚了相聲是一個笑的藝術的精髓。其他人,確實差距較大。

新一輩兒中,沒有看出誰是領軍人物。


馬糖醋

我小時候喜歡馬季、趙巖,姜昆、李文華,師勝傑,侯耀文、馮鞏等人的相聲。那時沒有新相聲、傳統相聲的爭論。說得太多都是新的,發生的事也都在你身邊。相聲紅極一時,打開收音機就能聽到活躍的那些相聲演員的聲音。那時的姜昆好像最活躍,作品比較多。

後來,收音機裡相聲漸少,歌曲盛行,後來又有了小品,盛極一時,掩蓋了相聲風頭。

相聲形式一變再變,馮鞏的相聲劇其實就是小品。後來出現個郭德綱,我還真聽了他不少,覺得挺逗,但漸漸受不了嘮嗑時的埋汰,有時覺有一種腐朽味道,也不咋聽了。你爾聽聽岳雲鵬,還能勉強接受,但也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緊接著又有了主流非主流之爭,一度烏煙瘴氣,挺讓人受不了。

曾聽過高曉藩的幾個段子,覺得格調尚可。但好像很久不說了。

總之,我仍覺相聲處於一種很詭異的怪圈裡。大師不再有的感覺。

希望相聲好,但每一種曲藝振興與衰微都是時代決定的。不知相聲還能否輝煌再現。


吳非這樣

從侯寶林馬三立這個年代的演員來說,最喜歡的還是侯寶林,說學逗唱比較全面,馬三立、劉寶瑞也不錯,但不知為什麼,現在回想當初很少聽到他們的作品。至於他們以外的演員,也聽過不少,比如蘇文茂趙振鐸之類的,只記得一兩段代表作,感覺不可樂。

八、九十年代相聲人才也很多,首推馬季和侯耀文,他們的作品基本上都聽過。那個年代人們笑點低,姜昆的相聲感覺也是挺逗樂的,所謂十大笑星,現在能再聽的也就馬季侯耀文馮鞏牛群了。

現在當然是郭德綱了,因為沒選擇,同行們不給力只能一家獨大了。


爭取不說瞎話

我喜歡聽個相聲,其實也不分是誰。只要是能給我帶來笑聲。只要是讓我感覺他們的藝術都值得讚賞。我都是喜歡,是我最喜歡,馬季、馮鞏,劉偉,侯耀文,李增瑞等這些人表演的相聲,他們的笑聲都給我留下美好的回憶。你像馬技表演的相聲五官爭位。你像劉偉表演的相聲笑破情網,不要玩這樣的笑聲大京九鐵路。李增瑞表演的相聲如此包裝,等等都在我的童年留下了很深刻的記憶。他們都是很精湛請將帶給了我童年無數的歡樂。所以我特別喜歡他們啊。後期我又特別喜歡郭德綱和于謙,他們的笑聲繼承了老一輩相聲的傳統。他們表現的是傳統中有現代,現代中有傳統。相輔相成的表演形式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也獲得了大家的喜歡。這些人我都是非常喜歡的,希望他們的相聲經久不衰,永遠是我們心中的精品!



伊春美食美客

我今年三十三 聽了二十五年的相聲 天津人 我比較偏重於傳統活 小時候在電臺裡最早接觸的是劉寶瑞的官場鬥 馬志明的大保鏢

聽了那麼多年相聲 或多或少的對一些膚淺的包袱產生了免疫 所以有時候會從相聲的專業角度去聽

我比較喜歡的 扒馬褂 劉寶瑞版本的 馬三立版本的 侯耀文版本的

找堂會 馬季劉寶瑞的

常寶豐 王佩元的對坐數來寶

於寶林 馮寶華的師傅經

太多了 說不過來

還有的劉寶瑞的所有單口

遺憾 官場鬥不是全本的


黃埖不再尒鈥已老

這些年聽了有些相聲,聽出來點門道來,首先是聽聲,好演員吐字得乾淨,老一輩的有蘇文茂,侯耀文,常貴田,王平。不急不徐,侃侃而談。姜昆雖說是名氣大,尖腔利嗓是軟肋,跟郭德綱的兒徒燒餅有一拼。當今相聲大伽裡郭德綱音色純正,不鬧騰,說起話來不磕巴,不拖泥帶水,比起他那幫師兄弟來好過不是一個檔次,像陳寒柏們的相聲簡直就沒法聽。


怕瓦落地

姜 昆:屍餐素位,混吃等死。

馬志明:德高望重,淡泊名利。

馮 鞏:清心寡慾,心胸寬闊。

郭德綱:百年一遇,不世奇才。

侯耀華:魚目混珠,一無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