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解读与回顾15个一号文件(五)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园。说出来好像多余,可是,有多少人在灵魂深处认识到这句话的危机和重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有很多“成就”是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当破坏超过建设时,发展没有任何意义!30年发展取得的成绩,需要50年、甚至100年的代价去治理、恢复,这样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2005年一号文件第三章第9节的标题是“坚持不懈搞好生态重点工程建设”。提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相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稳步推进。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可以看到,文件分散提出了保护农村环境的若干问题。

2006年一号文件第二章第10节提出:加快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同一文件第四章第15条提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保护农村环境的问题,仍然分散提出,首次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出“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7年一号文件在第二章第6节提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江河湖海的水污染治理。除了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没有任何进步。2008年一号文件仅在第三章第6节最后提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紧制定规划,切实增加投入,落实治理责任,加快重点区域治理步伐。2009年一号文件仅在第三章第14节提出:安排专门资金,实行以奖促治,支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2013年一号文件在第六章第4节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除了重复过去的话,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增加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评比活动。2014年一号文件在第三章第16节提出“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除此,没有其它任何亮点。

2015年一号文件第一章第6节主题是“加强农业生态治理”。提出: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文件中,明确提出“重金属污染耕地”问题。

同一文件第三章第17节主题是“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搞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继续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加快改善村庄卫生状况。加强农村周边工业“三废”排放和城市生活垃圾堆放监管治理。

2016年一号文件第10条提出: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基本形成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路径,确保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遏制,治理明显见到成效。实施并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第19条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努力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模式。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可以看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但是,没有对农村环境面临的严重形势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污染问题没有明确提出来,没有对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提出有效办法。2015年提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还需要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执行,需要解决农村、农业污染的规划、方案和时间表。

2017年一号文件第12条提出: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加快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第23条提出: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布置。

2018年一号文件第四章标题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提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提出: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

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宜居

十多年来,农业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家庭承包、各自为战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太偏重于依赖农药、化肥,土壤有机元素降低,盐、碱化没有停止,农药残余还在积累,土壤改良、测土施肥等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给耕地带来不可预测的破坏,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渔业污染严重,渔业投放药物量、非有机饲料量明显增加,而监管基本是空白。畜牧业的污染加重,特别是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还在起步阶段,农村乱扔病死动物的现象很普遍,破坏环境,发生疫病的风险仍然很大。

十多年来,农村环境恶化还在继续加深。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总量在增加,垃圾成份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给农村环境带来危害。水源污染极其严重,特别是地下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少数来自农业生产污染和农民生活污染。很多地方的水不能饮用,部分地区成为疾病高发区,甚至出现“癌症村”,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高度警戒。北方土地沙化仍在继续,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发、过度使用。水土流失严重,我们的植树造林力度仍然欠缺,森林覆盖率增长太慢。资源浪费严重,为了追求利益,滥开滥采,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

当破坏的成本超过建设的效益时,这样的建设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吃子孙的饭,花子孙的钱,断子孙的路,是一种犯罪,是对子孙后代的谋杀,是对民族、国家的掠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在灵魂深处高度重视。我们一再说,不要走发展——破坏——治理——发展的老路,但是,我们却没有制定严厉的法律、制度保证它,所以,我们正在这条“老路”上大踏步走着,而且,产生的破坏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重!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环境,我们的民族、国家要有美好未来,就必须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生态文明不能成为口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