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15年前,为应对社会转型期日益繁复多样的矛盾纠纷,将纠纷化解由传统突击式、运动式、救火式转入科学化、规范化、多元化轨道,来自厦门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领域的一群有识之士,倡导和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

新“枫桥经验”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2018年6月3日,相似场景再一次呈现。一场题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研讨会由市法学会组织,在观音山乾库公司法务部隆重举行。曾经参与推动厦门立法的多名亲历者再聚一堂,共议深化和打造新时代特区“枫桥经验”,成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会,强化理论支撑。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紧随时代

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推动机制进一步发展

15年前,对多数人而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个陌生词,甚至有人觉得,“多元化”的提出不过是将事情复杂化。为了让大家明白、接受,市司法局原局长沈恒斌等人做了大量工作。

2005年10月26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表决通过了《关于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决定》。《决定》实施10年后,《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一部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出厦门特区的“枫桥经验”,在全国相关会议上多次被介绍。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沈恒斌等人被视为具有超前意识的一群人,但在3日召开的研讨会上,他们都笑称自己落后了。“互联网新时代,不进则退,厦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这成为各方共识。

围绕何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会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厦门中院研究室副主任黄鸣鹤看来,新时代“枫桥经验”就是多元化+综合治理,实现纠纷解决的共商共治共享。他强调,纠纷化解与治病同理,治“已病”的同时,也要治“未病”,注重纠纷预防机制的建立。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多元化实务有了长足发展,但还要不断创新、完善。”作为厦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倡导和推动者之一的沈恒斌希望大家紧跟时代。

提升获得感

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

抓早抓小,就地解决

从《决定》到《条例》,再到《厦门市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厦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制度体系在不断丰富、完备。实务操作如何让群众更便捷有效地利用司法、接近正义、提升获得感,一直是法律界关心的重点。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法律界人士面临的是法律问题,但百姓面临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问题。”市人大法制委秘书处处长李明哲认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要从供给侧方面为百姓提供更多符合需求的纠纷解决产品,让大家能便捷、及时、有效地解决纠纷。福建英和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咏晖也认为,多元化纠纷解决要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

市司法局基层处副处长林险峰介绍,为社会提供更多更适宜的纠纷解决服务,一直是实务部门努力的目标,去年以来市司法局重建了12348法律服务专线,每天安排10名专职律师免费接听解答和指导引导各类法律问题,并着力推进小区调解、律师调解、访调对接。

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吴少鹰提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新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思路新模式,与“枫桥经验”是继承与发展、实践和创新的关系。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抓早抓小,就地解决”的传统应继续发扬,但紧跟时代、创新发展,也势在必行。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网上纠纷化解

线上线下需共同发力

解决纠纷可人人参与

多元化纠纷解决如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更好地服务纠纷当事人?正在浙江高院挂职的黄鸣鹤带回了“杭州经验”。

黄鸣鹤介绍,为解决网购引发的纠纷,淘宝引入了“大众评审”。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只要符合大众评审条件,都可以参与纠纷调解,当回“业余法官”。此外,杭州还推出了互联网法院。互联网法院依托网上诉讼平台,起诉、立案、举证、开庭、裁判等实现全流程在线,当事人“一次都不要跑”即可完成诉讼。

对此,与会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厦大法学院副教授吴旭阳等人十分看好这样的做法,认为厦门多元化纠纷解决可借鉴该做法,开辟网上纠纷解决路径。线上线下服务不同人群,共同发力,丰富和完善厦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解纷文化

纠纷解决是种文化可以更具厦门特色

多元化纠纷解决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文化。当下,遇纠纷首选诉讼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如何加速这一变化,让多元化纠纷解决深入人心并成为实际行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先立认为,可通过对纠纷解决成本的适当调整来进行引导。

针对多元化“厦门经验”的发展,厦大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东平提出,厦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文化应该更具地方特色。“山东调解以儒学知识为特色,彝族有民间调解人‘德古’参与,厦门应该倡导更多乡贤理事会的参与,如海沧的言和堂。”周东平说。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厦门仲裁委副秘书长张文挺建议,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调解仲裁事业的发展。此外,研讨会还聚焦调解员培训。“双方互相信任,调解员能够给出专业清晰的分析预判,调解机构、调解员有足够的威信,这就是好的调解。”在厦门海事法院海事庭副庭长邓金刚看来,提升调解员综合素质很重要。据介绍,目前调解员培训需求大,但培训能力非常薄弱。与会者们建议由高校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既满足本地需求,也接待外地培训。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厦门

平安厦门 感谢有您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新时代“枫桥经验”」厦门打造新时代特区版“枫桥经验”,专家这么建议……

厦门法学会供稿

福建法治报新媒体中心

联合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