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业掌握香椿栽培繁育技术,脱贫致富有保障

  香椿,属楝科,是我国人民熟知喜爱的特有树种,栽培历史悠久。香椿是速生用材树种,材质红褐色,有光泽,纹理顺直而美观,坚重富有弹性,干后不宜变形,耐水湿,耐腐朽,有“中国桃花芯木”之称。其木材可供建筑、船舶、车辆、家具、农具、三弦琴腹板、烟盒等木制品之用。树木成林后树冠庞大,枝叶茂密,树干通直,可用于“四旁”绿化。幼芽嫩叶具有香味,营养丰富,可作蔬菜用,树皮及果实可入药,有收敛止血、去湿止痛之效,种籽含油率达38.5%左右。

农村创业掌握香椿栽培繁育技术,脱贫致富有保障

  1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 m,树皮呈灰褐色至飘香竭色,且呈不规则的条状纵裂,片状剥落。枝条红褐色或灰绿色,叶片生长为羽状复叶,互生,长25-50cm,有香味,小叶10-22个,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5cm,先端尖,基部圆形,不对称,叶缘有锯齿或近全缘。花两性,白色有芳香味,圆锥花序顶生,萼短小,花瓣5个。蒴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1.5-2.5cm,5瓣开裂,种子一端有膜质长翅,花期6月,果熟期10-11月。

  2 分布及适生环境

  香椿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东北自辽宁南部,西至甘肃,北起内蒙古南部,南到广东广西,西南至云南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山东,河南,河北栽植最多。河南信阳地区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林。垂直分布最高海拔在1600-1800m之间,但大多在1500m以下的山地和广大平原地区。香椿的耐寒性和耐旱性较差,在年平均7.9℃,最低气温-27℃的地区,地上部分易冻死,在较寒冷而又干旱的地区,早春幼树容易枯梢,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抗旱能力逐渐加强。香椿喜深厚肥沃湿润的沙壤土,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甚严格,酸性、中性、微碱性(pH值5.5-8.0之间)的土壤上均能生长,在石灰土壤上生长良好,习性喜光照耐庇荫。

农村创业掌握香椿栽培繁育技术,脱贫致富有保障

  3 育苗技术要点

  香椿育苗主要采用大田播种育苗,育苗技术要点如下:

  3.1 种子采集与处理

  选择筠连及蓬溪乔木型香椿10-30年壮年母树采种。种子在10-12月成熟,蒴果由绿转棕色但未开裂前及时摘采,采回后晾晒数日,蒴果开裂后抖出种子,去杂后放置于通风干燥处或冷库进行冷藏(温度5℃左右)。

  3.2 苗圃地选择及准备

  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向阳、地势平坦、邻近水源的地方做苗圃地。土壤pH值在5-6之间,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于秋季或冬季進行1次深耕,结合开厢作床,均匀撒施复合肥100kg/亩作基肥,硫酸亚铁15kg/亩(碾成粉)进行土壤消毒,如有地下害虫加施50%辛硫磷颗粒剂2.5kg/亩,利用旋耕将其翻人土中后作床,床宽1.2m,沟深30cm。

  3.3 播种育苗与管理

  3月初可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2.5-3.0公斤,播种前,将种子和水按1∶3的比例放在40-50℃的温水中浸泡浸泡24小时,捞起后,置于25℃下催芽,至胚根露出米粒大小时播种(播种时的地温最低在5℃左右);条播、撒播均可,行距40cm,深度3-4cm,播后覆土2-3cm,然后盖草或覆地膜保持苗床湿润。种子发芽有20%出土时需要揭草或揭膜。播种后如遇干旱,每隔5-7天应在苗床喷水一次。

  出苗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行株距为25×15cm。苗木整个生长期需除草3-4次,幼苗期小心用手拔草,苗木生长后期,可用锄头除草。小苗1-2个月时只能施 1%尿素水,3-5个月追施2%尿素水,6个月时可施硫酸钾复合肥15kg/亩,促进苗木木质化。香椿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斑衣蜡蝉等,可在苗木揭草或揭膜后,选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加 10%联苯菊酯2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在苗木生长盛期选用氧化乐果1500倍液防治食叶害虫及斑衣蜡蝉。

农村创业掌握香椿栽培繁育技术,脱贫致富有保障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造林地选择

  营造香椿速生丰产林适宜选择海拔2000米以下、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排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造林,酸性土或钙质土、石漠化山地造林均可。

  4.2 造林密度

  宜采用89-111株/亩(3m×2.5m-2m×3m)的初植密度造林。

  4.3 造林品种

  在川中丘陵区及川南地区造林宜采用筠连及蓬溪乔木型香椿造林。

  4.4 整地

  整地宜在雨季前进行,整地前对造林用地进行清理,将灌木、杂草、伐根等清除干净;秋季进行整地,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带垦后挖穴,也可直接采用挖穴造林,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壤松紧度采用大穴(70 cm×70 cm×60cm)或中穴(60cm×60cm×50cm)整地。

农村创业掌握香椿栽培繁育技术,脱贫致富有保障

  4.5 造林

  四川春夏季易干旱,以12-2月发芽前造林为好,苗木要求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及损伤、苗高50cm、地径0.5cm以上。苗木如不能及时栽植,将根系放在水中浸泡24-48小时,吸足水分以提高成活率;造林完成后如无雨下则浇一次定根水。造林后1个月内若有苗木死亡,及时进行补植。

  4.6 抚育管理

  浇水追肥:香椿施追肥宜在春季进行;造林当年遇到干旱视具体情况浇水1-3次,并用薄膜覆盖根部保水。造林前2年每年追肥1次,施复合肥0.5kg/株或香椿专用肥1kg/株;从第3年开始每1-2年施肥1次;施肥均以在树冠垂直投影外侧挖环形沟或者三点埋法施入。

  幼林抚育:造林后的前3年每年的5月和9月进行全面砍草、块状扩穴培土各1次。以后根据杂草杂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控处理。

  修枝与干形培育:造林第2-5年,每年冬末春初,剪除根际萌发枝、树干上的侧枝、病虫枝。6年生以后,要适当修除香椿主干1/2以下的枝条,以培育良好的干型干形。

  抚育间伐:香椿主要是作为中大径材培育,3年左右幼林郁闭后可进行第1次抚育间伐,间伐强度30-35%,郁闭度保持在0.7左右,伐除生长势差、过度被遮或受病虫害危害的植株。当树冠恢复郁闭,侧枝交错,树冠下部自然整枝明显,胸径生长明显下降时安排第2次间伐,间伐强度30%左右。

  主要病虫害防治:香椿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斑衣蜡蝉、白粉病、蚧壳虫等的危害,班衣蜡蝉可用40%的氧化乐果2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可用波美0.2-0.3度的石灰硫磺合剂喷射,每半月喷一次,每次每亩用药液200斤左右,约喷2-3次有良好效果;蚧壳虫可用柴油、洗衣粉、水按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涂干。

  5 采伐更新

  为培育大径材,主伐时期应为15-2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