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總結了以下兩點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一、政治能力

這是最有爭議的一點。現網友普遍認為,姜維的政治水平極差,不懂搞內政,對黃皓等奸人更是束手無策。看似有理,實屬荒謬。一個很淺顯的問題:姜維以一芥 敵國降將的身份何以能平步青雲,仕途一帆風順,一直攀到頂峰大將軍的最高位?沒點政治才華能行嗎?蜀國的官場有那麼好混嗎?看看魏延,楊儀等人的下場就知 道了。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況且姜維以羈旅託國(這裡可以比較一下馬超在降蜀後的境遇,《三國志》載“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最後竟至鬱鬱而終。唉,降將的日子真不好過 啊!),為避嫌,無法多幹預朝政,而昏庸的劉禪親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以致蜀政日衰。偶早在前文說過了,黃皓等一干奸人背後有劉禪撐著,除非乾脆把他給廢了,否則就這一朱紫難辨的主,任誰也扶不起來。以此來苛責姜維,過矣!

二、人品

至孝。九十二回中,姜維同諸葛亮的三次交鋒,正是由於對母親的至孝,才落入諸葛亮的計策圈套,導致成為蜀國的降將。封建社會以孝為先,姜維身上的這種性格,亦是作者對封建能臣的一種寄託。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忠君。諸葛亮跟劉備、劉禪父子,可以說,既有惺惺相識的友情,更有打天下的血與火中拼出來的魚水之情。姜維跟劉禪,可以說除了是君臣就是陌生人,而姜維雖欠孔明的伯樂之情,但其為後主阿斗奮力北伐,以性命相博,甚至在劉禪投降情況下,還計劃著復國,這樣超越極致的盡臣盡本職,很讓人奇怪。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總在想,姜維為什麼在不得阿斗的信任下,特別是劉禪寵黃皓這樣的奸佞小人,懷疑姜維政治操守的時候,姜維為什麼不選擇“合則留,不合則去”呢?姜維身上蘊藏著一種理想的忠君思想,這是答案。

尊師。姜維跟隨諸葛亮數次處祁山,無時不刻感受著諸葛亮上對劉氏父子,下對黎民百姓的所作所為。一方面姜維跟在諸葛亮身邊的潛移默化,另一方面諸葛亮對姜維也是刻意培養,最後諸葛亮將平生所學盡傳於姜維。姜維忠君思想,很大程度上受諸葛亮薰陶,而姜維對劉禪的忠誠,亦離不開恩師的遺命。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至於姜維這個人,評價極高,一些歷史學家對於他的評價僅次於諸葛亮,文武雙全,而且謀略不遜色他的師父。而歷史總是見仁見智的,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收穫所有的掌聲和罵聲,姜維也是一樣,褒貶不一。讚賞聲和批評聲總是不絕於耳。

諸葛亮病卒,為什麼要選姜維做自己的繼承人?而不是蔣琬或楊儀

“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如這句名言所說,每個人眼裡的姜維都是不一樣的,這涉及到價值觀與人生觀,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三國那個紛亂的人才輩出的年代,姜維,用他的一生書寫了一篇壯麗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