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勋衣草丨蒋勋美学社

后台回复“音频”收听蒋勋老师精选合集音频

关注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初识陈坤是在那部《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电视连续剧,他阳光的外形,略带忧郁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部戏里大量唯美的画面,还有剧中那个叫罗海琼的演员,对我来说也是极富吸引力的,因为看过这部戏的人都说我长得像她,我就是在各种人、事、物的交互影响中被圈粉。

今天想写陈坤,不仅是因为他的俊朗外形以及精湛的演艺值得称道,更重要是他的书《突然就走到了西藏》带给我震撼与思考:书里的那个陈坤不是聚光灯下的陈坤,它讲述的是他如何从一个贫苦的重庆小孩,到巧合的考上电影学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的过程。中间穿插最多的是他脱离名人身份,在西藏的行走中去体验“回归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感动于陈坤在书中以一种文字的形式袒露自己的成长过程,分享他作为一个儿子、亲人、父亲、友人的种种感受。合上书卷,感慨万千:原来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走过一段辛酸的路,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陈坤小时候住在重庆的江北区,一家五口人挤在一个十三平米的房子里,生活环境并不理想。七岁那年,父母离异,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直到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此外还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是同母异父。除了两个弟弟以外,陈坤还有一个姐姐,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被父母送走,让别人收养,长大以后才得以相认。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孱弱的陈妈妈常常告诫陈坤:“长兄如父,要给弟弟做榜样。”就是在这样的主流话语的影响下,陈坤很小就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那时候工作也不容易找,白天他上职业高中,晚上当服务员。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重庆歌剧院的王梅言老师,在经历了所有老师选歌手都需要考虑声线是否具备条件的千般滋味以后,陈坤遇到了一个愿意接受他并鼓励他的老师。王梅言老师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没问题,经过训练是可以改变的,你可以唱歌。”

陈坤看到了希望,他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开始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王梅言老师给予他的鼓励,让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一个计算机职业高中的学生兼服务员走到了歌手的位置,成为了一名可以从容在舞台上唱歌的歌手。

王梅言老师的价值观影响了陈坤,在她那里,他不仅习得了唱歌的技巧,还感受到了王老师慈母般的关怀与鼓励,王梅言老师的“没问题”、“你可以的”的主流话语点燃了十几岁男孩的心,就如陈坤所说:那是一颗种子,播在我的心里。这颗种子在陈坤十九岁那年开始萌芽,他报考了东方歌舞团,结果真的如他所愿。于是,他从重庆辗转到北京的东方歌舞团。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来京的第二年,跳舞的同学约他陪考,同学落榜,他却高中榜首。大学四年,他接拍了吴子牛导演的《国歌》以及赵宝刚导演的《像雾像雨又像风》,这两部戏并没有让陈坤爱上演员这个职业,相反他觉得自己并不合适当演员,他认为:侥幸得来的都不是最适合自己的,因为考上电影学院很偶然,也很侥幸。

与此同时,另一个念头也在他心里萌芽,那就是去国外读设计学院改行当室内设计师,这才是他真正的理想。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北京学美术朋友的支持,于是他选择了一家北欧的学校,把自己的作品寄了过去,这一次不仅得到赵宝刚导演的支持,还赚到了九万多的片酬。出发之前,她用其中的一部分钱为母亲还清了从前欠下的债务,还用剩下的钱为自己备好了出国的费用。那确实是个实现理想的地方,但是生活费很贵,陈坤再一次从兴致勃勃的主动学习者走向被动的、徘徊的位置,或许那个环境暂时还不合适自己。

于是,仅在欧洲呆了三天的陈坤决定打道回府,他告诉自己:虽然设计梦没有钱读书而破灭,但是我并没有放弃,可以先拍几部戏,攒足钱之后再去欧洲读设计,就是这种遇事不轻言放弃的信念让陈坤再次被命运眷顾。回到北京,他陆续接拍几部戏,片酬不断增加。尤其是《金粉世家》的接拍,让他一夜爆红,于是他从一个默默无闻只想在北京待着有一个自己租的房子就高兴的“小朋友”,变成了拥有房子的人,再变成了有能力买很多套房子的人,再后来,所有的变化可想而知。

年纪轻轻就有了荧屏上的代表作,就在大家觉得他要走向影视巅峰的时候,他又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通过行走寻找内心平静。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透过他的内心独白,也许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2003年到2006年三年里,我的内心一直都惶恐不安,因为我老觉得“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莫名其妙地拿到一个财富,也能莫名其妙地找来一个灾难,对于我来说,它们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一件坏事可能是另一件好事的开始,或者一件好事是另一件坏事的开始。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为什么面对这一切,陈坤本人却感到隐隐的焦虑?可能是这一切来得太快,太容易,背离了他的计划和理想,让他有一些措手不及。也有可能是他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他对待外界变化的态度。如果是你,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我想结果一定会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对待一件事情的视角和态度决定他的走向,决定了“我是谁”,“我要去哪里”。

2008年的某一天,陈坤豁然开朗,他在心里生出了一个强大的信念:我的生命中不光有我的家人需要我照顾,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才是我未来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五年时间的彷徨,思考,让陈坤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读到这里,有没有觉得每个人在某个节点遇见的自己,其实都凝聚着我们生命的过去和未来,都不只是这一刻,就如他所说:别人眼中的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陈坤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在对抗自己的顺利,又在对抗自己的不顺利,可能也只是试图将自己保持在一个有弹性和觉察的状态,这就是陈坤独有的“折腾”。

以后的日子,陈坤不但创办了“东申童画”机构,还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带着一批学生行走西藏,在行走中感受内心的力量,找回内心的平静。就在陈坤和公益即将成为陈坤的标签之时,他做起了室内设计,开了一间小而美的设计工作室。

陈坤从表演、写作、公益、再到他实现梦想开工作室,似乎经历那么多时间历练的他,也开始展示他真正热爱的一面了。从纸醉金迷、追求物质的美到内心平静、崇尚设计的美,陈坤用东申空间,为自己建了一个能安放心灵的家。面对恐惧,陈坤以坦然的心态来迎接;面对自己拥有的一切,陈坤以慈善,帮助他们的方式实现其价值,让我们看到了行走人生的新方式、新态度、新价值。

最后让我们一起分享陈坤的一段感悟:行走对我而言,有非常寻常的意义,从出生、童年、少年到离开家乡来到北京,从一个穷苦孩子成为为一个被大家认识的人,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是一种外在的行走;于内在,我从一个孤僻、自卑、傲慢、怀疑的男孩慢慢成长为一个简单相信、充满正能量的男人,开始想做一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是内在的行走。外在于心灵的行走,两条生命的线索,看似毫无相交,其实彼此对应,互相影响。

如果学会在外在的行走中安静下来,放松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能量,我相信这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勋衣草文|心有所向,行者无疆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