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獨角獸迴歸,到底帶來怎樣的引導效應——藥明康德深度解析

" 我相信不論我們多麼狂野地去想象中國未來的大健康 產業,都是不過分的。希望大家站在今天,不是看過去,是看未來。" 李革說。

將來,藥明康德或許會是獨角獸的一面旗幟。

01

它是做什麼的?

藥明康德的主要業務是藥物研發外包,基本上國際上的主流藥企均是其客戶,它並不直接針對普通消費 者提供產品。

藥明康德2007年8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5年12月退市。從美股 退市後,藥明康德分拆為三大類業務分別上市。合全藥業2015年4月成功登陸新三板 ,市值約200億元;藥明生物在香港上市,市值約900億元。在A股上市的藥明康德主營業務為小分子化學藥的發現、研發及生產的全方位、一體化 平臺服務等。據2017年的CRO排名情況,2015年該公司CRO服務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10位,中國第1位。

02

藥明康德的強項在化學藥還是生物藥?

從營收來看,藥明康德營收:2014年-2017年9月30日,營業收入41.4億、48.83億、61.16億、56.78億;扣非歸母淨利潤為2.13億、1.8億、8.78億、8.59億。

在生物藥領域要看香港上市的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02269.HK)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創歷史新高,增長63.7%至人民幣16.19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79.0%至約人民幣2.53億元。全球市場份額由2016年的1.8%增長至2017年的2.4%,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由2016年的48%增長至63%。

相比而言,主要做生物藥開發的金斯瑞,2017年市值480億港幣。其生命科學 研究服務收入為9120萬美元,佔該公司總收益的79.5%,2017年全年業績公告,全年營收1.53億美元(10億人民幣左右),同比增長33%,經調整淨利潤3570萬美元,同比增長53.2%。生物領域二者難分伯仲。

可見,藥明康德仍然是以化學藥為主。然而在生物藥領域,其實力也不容小覷。

03

專利狀況如何?

化學藥的專利數量比較大,生物藥也有相當的數量。公司一共有約300多件發明。從2007年以來公司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都在30個左右,其中雜環化合物、無環或碳環化合物類別和藥物製劑類別的申請佔65%,還有5%是測試分析類,生物製品 類佔比不到5%。

然而這不到5%的生物製品類,卻對應著藥明生物2億多的利潤,可見生物製品類的利潤貢獻還是比較可觀的。

04

同行業的競爭

鑑於它雖然在中國的CRO領域排名第一,然而在世界上僅排名11位,從世界範圍來看,其地位並不穩固。而且國內CRO市場一直在高速增長之中,重量級的選手也在不斷的湧現,藥明康德能否保住自己的龍頭地位,還要看其市場策略和研發策略能否跟上藥企的需求。

05

有沒有可能會走自研新藥 的路線

其服務的均為頂尖的醫藥企業,公司的技術積累是能夠獨立進行新藥開發的,不論是化學藥還是生物藥,然而跟所有的代工行業一樣,直接做終端產品相當於跟自己的客戶進行競爭,是其客戶比較忌諱的,如果大舉推進,可能會冒著失去客戶的風險。所以藥明雖然早就在美國上市,卻一直沒有大張旗鼓的自研新藥,這可能是原因之一。

06

未來的走向

作為參照,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美國和日本的醫藥市場都在穩定的增長。醫藥領域在各個國家也幾乎是唯一能實現這種長期穩定增 長的行業。隨著中國老齡化 的加劇,相信未來幾十年,中國的醫藥市場至少仍將維持正常的增長速度。

藥明康德的其業績的增長主要取決於藥企的研發費用投入和醫藥行業的自然增長。按照其業務模式,不太會有爆發式的增長。但只要其維持現有的技術水平不落後,達到醫藥行業的平均增長率問題不大。

07

退市時的市值

2015年12月10日,藥明康德在當日收盤後宣佈完成私有化,從紐交所退市,市值33億美元(214億市值附近)。2015年-2017年,藥明康德營業收入分別為48.83億元、61.16億元和77.65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49億元、9.75億元和12.27億元。三年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6%和88%。

2018年,預計營業額將達100億元人民幣,3年間,營業額足足增長了1倍,那麼如果在美國按資產重估來計算,總市值應該在(67.32億美元)即430億人民幣,況且美國股市在藥明退市的這3年間上漲了很多,當然藥明也一拆成三個主體分別在內地、香港IPO,藥明康德千億的市值並不離譜。藥明康德業務的增長比3000億市值附近的恆瑞醫藥要猛得多,大家可以去看下財報。恆瑞醫藥去年138億的營業額,但市值比藥明就大的多了,而且基本上全流通了。

08

近端開板的新股

最近開板近端次新 300742 、 300743 、 300454 、603259四隻新股中,大家對比最多的是深信服300454,其實論體量和業務屬性,兩者都不在一個層次,深信服營業額30億不到,利潤6個億不到,所以個人認為沒有可比性,況且深信服近500億的市值來講,風險還是比較大的,當然有人會認為,深信服一季度增652%,但二季度預告也只有40%左右,所以成長和市值應該是到了一個平衡點了,況且深信服沒有稀缺屬性。

等調整到一定的時候,可以關注藥明康德的走勢,究竟是獨角獸高成長 ,還是毒角獸割割韮菜,時間會證明一切,時間是一劑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