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时候也想过,皇帝之所以想杀岳飞,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他的威信实在是太高了,手握重兵,并且功高盖主,这种人在历史上几乎下场都一样,如果不交兵权的话就是死路一条。

那么既然这样,岳飞被杀的时候,他手底下十万岳家军怎么不直接反了呢?或者说在感觉不对劲的时候,直接造反,然后黄袍加身。在岳飞在外出征的时候,宋高宗连着发了十二道金牌要岳飞赶紧回来,按道理来说岳飞这个时候已经感到不对劲了,可是他依然是选择带了几个人就去见皇帝了。

有人说是岳飞没有反的心思,所以他掌管的军队才不会造反,这个观点的确是没有错的,除此之外就是,岳飞被杀的时候,岳家军已经被皇帝给解决了,压根没有人有能力站出来造反。试想一下,岳飞这种人,即使是皇帝想杀他都要掂量几下,不可能直接杀的,在杀之前肯定要做好各种的准备。

宋高宗不是傻子,他在杀岳飞之前就已经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分化岳家军,将许多的老将领直接给罢免了,岳飞要被杀的时候,在宋高宗的手段之下,岳家军里的很多将领都是各怀鬼胎,没有人想着去救,当然也是有人想反的,只不过没有条件去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即使这些士兵要反,他们也没办法去反,如果他们造反,反攻自己的朝廷,那么金人肯定会趁机南下,到时候宋亡的更快,忠义的岳飞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因此无论如何岳家军都不会反,如果岳家军反了,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岳飞下定决心要造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据一些军事观察家的分析判断,岳飞的岳家军,应该是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悍的军队之一。它能够战胜当时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黑水靺鞨(金国骑兵),收复襄汉六郡,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岳家军)

但是这样一支军队,并不是朝廷的正规军,而是来自于地方武装、义军游勇及杨幺的农民起义军等,总数在十万以上。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岳飞能够把它训练得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可见岳飞在军中的威信确实是非常大,能力确实是非常强。

岳飞在受到莫大的冤屈遇害的时候,这支军队确实并没有造反的异动。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岳飞一生真是尽忠报国的。他在军中所做的思想教育非常成功。这个思想教育就是:忠于赵宋皇室,收复中华国土(还我河山,应还二圣)。这两点贯穿到岳家军的上上下下。而岳家军始终没有叛乱,正说明岳飞的被杀,是千古奇冤。

(秦桧)

实际上,赵构和秦桧杀岳飞,是一项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工程。主要有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把岳飞调到临安,担任枢密副使。明升暗降,切断岳飞和岳家军的直接联系。

第二步,指示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等人弹劾岳飞,说岳飞以前在军中有“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等问题,从而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让岳飞彻底没了兵权。

第三步,分化岳家军阵营。岳家军中前军的副统制王俊,因为没有战功,无法升迁,被秦桧发展成反岳第一人。接着,郝晸、傅选等人也参与了进来。岳家军中军统制王贵,因被秦桧抓到把柄,受到要挟,不得不背叛参与反岳。

第四步,大面积撤换岳家军中的高级将领。据史料记载。在这段时间,除了以上说到的王贵、王俊、郝晸、傅选没有调换外,其余人员都进行了调换。

第五步,砍掉岳飞的左膀右臂。这便是王贵等人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给岳飞最得力的干将张宪写信,让张宪上书朝廷,恢复岳飞职务的事。从而把张宪和岳云抓起来。当这两人抓起来定罪的时候,也就砍掉了岳飞的左膀右臂,同时也剔除了岳家军的种两杆旗帜。当这两杆旗帜不在了的时候,岳家军想要造反,也是群龙无首,不可能实现了。

(张宪)

第六步,也是最后一步,把岳飞抓起来审判。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赵构和秦桧在抓岳飞,判他罪行之前,已经对岳家军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岳家军就算有十万,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大将造反之事已成绝响,文官掌握财权和转运权,大将手中有兵无钱,还玩什么啊!


帝国历史观察者

岳飞并不是大家想象那般愚忠,他深知乱世更忌讳军队不听朝廷指挥,更忌讳军人依仗兵力藐视中央!要收复河山,必须团结在宋王室周围,这也是他关注立储的原因,因为封建王朝有一个好皇帝,才能统领群雄,北伐雪耻!

岳飞一向以忠义精神治军,为了维护宋王朝,他不惜残酷镇压同样有反金情绪的人民起义军,因为他笃信只有保证一个核心,才能保全大宋,伺机中兴,收复失地!他不忍让残余的半壁江山再行分裂!

正因如此,本能乘胜追击,皇帝金牌下了,他撤了!虽然他是当时数支部队中最后撤退的部队,但也是要为部下作出榜样,即便是我岳飞,也不能违抗皇帝,更何况是你们!

在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下,岳家军有屈死的忠魂,却没有一个叛兵,看似不如《说岳全传》中重上山寨更有血性,却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军魂!

即便是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忠诚,是对一支合格军队最根本的要求!也正是这份忠诚感染了世人,感染了后代子孙,才会有那么多岳家军的传奇故事,流传在历朝历代老百姓之间!岳爷,才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忠诚的代表!


网络文学作者东旭鹰

公元1142年1月27日 ,赵构让秦桧诬陷岳飞谋反,因无确切证据,故以著名的“莫须有”的罪名将一代名将岳飞及其儿子岳云、部将张宪在风波亭内杀害。岳飞被杀时候,手下十万心腹军队在外袖手旁观,为何无一人造反?其实原因很简单,岳家军分裂了。

任何一个势力内部都会有派系存在,战无不胜的岳家军也不例外。随着岳家军的发展壮大吸收了各色人物,岳家军的主要将领有岳云、张宪、王俊、庞荣、王贵、郝晸、牛皋等人,这些人有的是岳飞的亲属、好友;有的是受岳飞感召的叛将降臣;有的干脆是南宋朝廷安排进来掺沙子的。在岳飞统军的时候因为岳飞的崇高威望,各派力量不敢内斗,但当岳飞被困在临安后岳家军分裂成了必然。

公元1141年岳飞被解除全部兵权困在临安,秦桧、张俊趁机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岳家军前军副统制王俊、中军统制王贵等人告发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岳家军威望最重的三个人岳飞、岳云、张宪先后入狱,岳家军群龙无首在难有作为被南宋朝廷拆分,各军将领仅王俊、郝晸、傅选等诬陷岳飞的“有功之臣”被留任,其他人全被解职。


当狗容易做人难

其实宋朝主战的文臣武将都犯一个毛病,那就是一根筋。文天祥在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里就写到“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那“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岳飞呢,更是如此,一根筋的非要碰那对外懦弱对内强横的皇帝心头大忌。

你雪靖康耻就行了,踏破贺兰山缺也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行。可是岳飞非要迎徽钦二帝还朝,还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是什么意思?他俩回来,把那个赵构放哪?

再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来看,宋朝武将的兵权是很弱的,指挥权也不是武将说了算,还有监军呢。加上岳家军说到底还是赵家皇帝的部队,你想想所谓十二道军牌啊催岳飞啊,这样的监控你还想造反?

我看过一个宋朝文臣监军的故事,军事将领都撂挑子了,他上了,然后还胜了。也可见宋朝文强武弱的特点,从这点上说,也能看出所谓岳家军没反的原因。再说所谓岳家军就是个称呼,只是民间认可的。

而且按岳飞对军队的教育看,忠君爱民可以说是执行最好的,你想想都风波亭了,部队都没乱。但是主要因素还是“杯酒释兵权”把权给卸没了,再有宋朝对军队严密的监控都有关系。

所以说宋朝军队的稳和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有很大关系,再加上后来完善的监军体制,两者合成的因素。


挂在明堂射古今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岳飞是“真忠臣”,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造反”,所以绝不会利用自己在旧部中的影响力去“反抗”宋高宗和秦桧的对他的迫害。当然,更重要的是,宋高宗和秦桧解决岳飞是很有技巧的,并不是蛮干,事前做足了准备功夫。宋高宗是很聪明的人,只是聪明用错了地方,专干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首先,是调虎离山。1141年正月,金军9万余人攻入南宋的淮西地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濠州(今安徽凤阳)一线展开攻势,此时淮西战场南宋方面有张俊、杨沂中、刘锜三支主力军团,共计13万人,对付入侵的金军是完全够了的。但宋高宗却下令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增援淮西,2月,岳飞率主力向淮西进发,进抵舒州(今安徽潜山),差不多同一时期,淮西宋军主力杨沂中、刘琦所部已在柘皋镇(今安徽巢县附近)击败入侵的金军。3月,宋高宗以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为由,下令让岳家军主力返回岳家军的总部鄂州(湖北武汉,岳家军的官方番号是“京湖宣抚司”,岳飞是京湖宣抚使),但让岳飞带少量亲兵继续暂驻舒州以观察淮西战场形势,岳飞本人先不跟大军一起回鄂州,这样顺理成章地把岳飞和岳家军主力以及岳家军的后方总部鄂州隔离开来。

4月,宋高宗以淮西战事正式结束,召岳飞、张俊、韩世忠三大将到临安议事,大战之后前方大将进京汇报战事,是惯例,岳飞自然不会在意,等到岳飞从舒州到临安后,宋高宗突然宣布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枢密院是宋代中央主持军事工作的最高机构,岳飞出任枢密副使,是升官,同时宣布撤消“京湖宣抚司”,并将临时代替岳飞负责岳家军总部事务的参谋官朱芾、李若虚提拔到镇江和宣州去当知州,这样一翻明升暗降的操作,岳家军的中枢指挥系统就不复存在了。

接着宋高宗将驻守鄂州的岳家军的各个部队进行改编,编组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委任岳飞的副将王贵和张宪为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和副都统制。为防止这二人可能“不听话”,秦桧派自己的心腹林大声到鄂州,出任湖广总领,负责鄂州驻军的军需后勤、装备等事务,在宣抚司被撤消后,实际上取代的宣抚司部分职权。

到8月,宋高宗正式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为彻底解决岳飞,宋高宗和秦桧又安排了在镇江主持全国军事工作的张俊去离间和收买岳家军的两大主将王贵和张宪,最终王贵在威逼利诱之下,成了张俊的人,然后用跟张俊汇报工作的理由,安排张宪离开鄂州前去镇江,9月,张宪到镇江后,被张俊扣压,王贵被迫配合张俊,罗织张宪的“谋反”罪,罪名是企图带领鄂州诸军闹事,要挟朝廷重新起用岳飞,10月,岳飞因此被逮捕下狱,12月,被宋高宗下令赐死。

显然,整个过程中,宋高宗一伙是牢牢的控制住了局面的,既便真出现个别士兵不满,也不可能闹出大事来。


只爱潘多拉

这个问题很简单,岳家军是国家军队,听从中央号令,岳飞带领的是国家军队对金作战,不是私人武装!同时也足以说明岳家军是忠于朝廷的,更加证明了岳飞的冤死。

岳家军的将领只能含恨落泪以证岳飞的忠勇!一旦有人造反,岳飞的罪名就成功了,岳飞永世不得翻身了。岳家军的做法足见岳家军的可怕之处,更能说明岳家军军纪严明。同时岳家军用隐忍成就了中华名族的脊梁--岳飞!

岳家军用战绩体现了岳飞的精神!

岳家军用隐忍体现了岳飞的忠勇!

岳家军用行动证明了岳飞的严明!


八字命运

从岳飞背上被母亲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的那一刻,他的军队不会谋反的最终结局

就已经注定。

这四个字刻在岳飞的背上,也刻在每个岳家军的心里。

作为岳飞一手调教出的精锐,岳家军的每个成员无不以他为精神领袖,以他的意志为意志,以他的作为为作为,可以说,“精忠报国”已经融化在岳家军的血液里,铭刻在岳家军的骨髓上,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即使被冤枉,但岳飞会举起反叛的大旗吗?一定不会!岳家军也是如此。

有人说,反皇帝不一定就是反国家,岳家军可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军,也可以另外拥护别的赵家人当皇帝,这就不算是谋反。但在那样一个年代,国即是君,君就是国,让岳飞以及岳家军有这种觉悟那是不现实的。

精忠岳飞,宁死也不会叛国叛君。

精忠岳家军,宁死也不会给岳飞头上戴上一顶叛国的帽子!

我们都会吟诵《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是何等的壮怀激烈!可是,再看岳飞的另一首诗《从驾游内苑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在宋代忠君爱国的思想渗透下,岳飞再强,也是绕着“龙旗”舞的。

以上这是从精神层面讲,或者说是内因。再从技术层面讲,宋代的监军制度,赵构和秦桧事前的准备和对岳家军的分化瓦解,都起到了一定作用,这就是外因,这个别的回答已经说的很好了,我就不再讲了。


历史磨坊

人格与大略虽美,雄才与政治难当。视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人民福祉为宗旨,取昏君而代之,行历史之担当,乃民心所往国运所在。只要能定邦治国理政福民,摒弃愚忠乃顺天应民而并非史之诟病,李世民亦不过如此,不见后人贬之。于史于国于民有功,何顾虑小节乎?历代开国雄主明主亦不过如此,不见后人恨之。况武穆乎?!纵观史河,惟宋一朝,理学甚浓,飞深受其束。唉,军事之巨人,政治之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