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辽宁高考作文题来了!

给了这样一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今年题目的主题是“幸存者偏差”

要求是这样的:

【全国二卷作文题(辽宁省)】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斗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身上弹痕分布,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痕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飞机很难有机会返航,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不少于800字。

针对这个涉及统计学、注重思辨的作文题目

有些朋友表示: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幸亏你们没参加高考)

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

问他对辽宁高考作文题的看法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大刘是这样说的:

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很别致,每个考生切入的角度可能会不同。题目角度更多是关注于人的思维方式,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方式有时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但这种习惯性思维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其实我们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应该克服这种习惯性思维带来的弊端,对很多问题要善于用新角度思考,正如这个作文材料里所举的例子一样。

求学路上的前辈

注重实干的工程师

笔绽华章的作家

……

一起来写这篇作文

看看他们都是怎样作答的:

结果,仅是部分的真相

梁宇辰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白日依山,向人间倾泻下绝美的夕照,那正午时流金铄石的酷热仿佛不复存在;黄河入海,浩浩荡荡地吞吐着泥沙的浊龙,却将它清澈的源流隐藏在巴颜喀拉山巅。乾坤万物,呈现在人类眼前的往往只是一个片面的结局,而形成结果的过程才是蕴含真理的宝库。所以,想要认清世界的真相,还需在结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生存者才能宣告生存,胜利者才能书写胜利,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任何过程的结果之所以能被人们看到,一定是因为存在某一参与过程的主体将之表现出来。而表现的前提,是这一主体具有表现结果的能力。而在大多数过程中,此前提往往不成立。譬如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它们诚然携带着“致命部位中弹”这一结果,然而却没有能力使这一事实为人所知。于是,人类的认知便出现了局限于结果的谬误。

从宏观上看,打破结果对认知的局限,需要统揽全局的大视野。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不为一时一地的表面现象所束缚,是获取真理的真谛。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当斯特克利兰德的天才画作掀起世俗的崇拜狂潮,只有“我”深入了解了画家的生平经历,才使得团团迷雾层层拨开,一个与世人印象大相径庭的人物形象全面而生动地浮现。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其实正是如此,通过全面了解人物的生平发展获得最本质的认识。而如果仅仅着眼于他创造的结果,往往容易忽略获得结果的过程中的曲折与精彩。

从微观上讲,打破结果的局限还意味着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现有的结果是事物经过漫长的运动和演化得到的最终形态,这个过程中伴随着生生死死,事物本质中的部分或全部有时泯灭不存,而另一部分成为结果,这导致了结果的片面性。古生物学家曾认定恐龙是冷血动物,因为现在爬行动物都是冷血动物,而恐龙是爬行动物。然而,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基于对现在爬行动物的认知,这是由于只有冷血爬行动物生存到今天才产生的结果,并不能作为推断已灭绝爬行动物——恐龙是否冷血的依据。迄今为止,进一步的全面研究已经揭示了恐龙极有可能是温血动物。这与二战飞机的案例何其相似!林林总总的事实已经警示我们,局限于现有结果只会误入歧途,透过结果上溯本源才是正道。

当然,结果也并非不重要,它也是事物发展综合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结果,仅是部分的真相,大千世界的诸多表象有时恰恰是上帝考验人类的谎言。只有以统摄全局的宏观视角去精细地认清它们微观的本质,才能真正“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毕业于东北育才学校,2016年保送至北京大学)

沃德的启示:幸存的飞机能告诉我们什么?

张志豪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不仅要关注幸存的飞机,更要注意到坠毁的飞机,这是沃德留给我们的思维启示;而从幸存的飞机中推测出飞机被击沉的要害部位,则是沃德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二者都很重要,但本文想谈后者,即沃德的方法论启示。

但是,这里我们之所以很快修正错误,是因为沉默者可以发声,从而补全了缺失数据。而沃德的困难在于,坠毁飞机被击中的要害部位随着飞机坠毁成为永久的谜团。如何仅凭幸存飞机的弹点,推测出飞机各部分被击中时坠毁的可能性?一般地说,如何从仅有的、幸存的数据得出数据的总体特征?

为此,沃德写了一篇长达100页的论文,题为《一种根据幸存飞机损伤情况推测飞机要害部位的方法》。论文通过数据模拟、公式推导做出推测,发动机和驾驶舱是飞机的要害部位,尤其是发动机,一旦被“20毫米机炮击中,坠毁概率高达53.4%”。严谨的数理统计分析最终说服了军方,在发动机和驾驶舱加厚装甲。这是全面的、灵活的思维的胜利,更是深刻的、严谨的统计学方法的胜利。

事实上,统计推断即是解决数据总体难以获取问题的一门学问。在生产领域,工厂生产了数以万计的灯泡,我们不可能将全部灯泡点亮以确定其寿命,这时就需要利用统计推断的方法,从抽取的样本推测总体的性质。而在社会领域,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更为困难。例如上面提到的“高分考生的秘密”,有人提出名校出高分,举出名校高升学率为佐证,但也有人质疑,这些学生之所以能考上名校,是因为其天资聪颖、家庭条件优越等,因此既能考上名校,也能取得高分。这里同样存在数据获取难题,即很难找到天资和家庭背景相近但分别在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就读的两组学生。这就需要社会科学家思考更为精巧的方法,如工具变量法或更为前沿的计算机模拟方法。

渺小的人类为何成为浩瀚无边的世界的主宰?我想,沃德告诉了我们答案。

(作者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2012年高考沈阳市文科最高分考生)

生活中多少人能避免“幸存者偏差”的发生

熊在平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二战中著名的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通过研究幸存飞机上着弹孔统计数据,判定飞机最薄弱的位置为着弹孔数最少的飞机引擎,而不是其他部位,从而极大地拯救了美军的飞机和飞行员。这就是后来很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有人说“幸存者偏差”存在说明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人说这种现象告诉人们,不要忽视眼界中注意不到的细节……这些认识都对,但是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能避免“幸存者偏差”的发生呢?

且让我们看看家庭教育中的“幸存者偏差”现象。

君不见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大军中,有多少家长羡慕他人孩子喜读名校,功成业就,然后整天让孩子忙碌于各种补习班的书山题海之中。而忽视了别人家孩子之所以成绩好,不只是因为他们会考试,而是在于他们内在品质的优秀:别人的孩子更懂得刻苦,更有社会责任心,更懂得有担当,更有远大的理想。这些不是补课做题做出来的,而是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为人父母者总希望孩子孝顺。很多父母对孩子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可结果是,社会上“啃老族”,“坑老族”屡见不鲜,且多数就是被从小溺爱娇纵的那些人,反而是“贫家出孝子”更为多见。

家庭教育中“幸存者偏见”实在太多,为人父母者不得不查。我更欣赏一句话叫“爱子者,必为其计久长”。孩子教育是人品质的培养,我们需要避免忽视关键的细节而只追求功利的现象。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双眼看不到的真相

满城烟火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透过表象看本质,这是一句人生至理名言。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透不过表象后边的层层迷雾去接近真相,最后进入大脑的,根深蒂固的答案全都是眼睛看到的。

这个道理看似浅显,但绝对称得上大道至简。著名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深刻地懂得这一点,他同所有人一样,以飞机的表面弹痕作为推断依据,推断方向却完全相反,因为他看到了表象之后的本质,看到了眼睛所看不到的真相。他懂得死人和无法返航的飞机是无法说话,无法展现给他们的。但这些表象背后的沉默证据,他都计算在了概率之内,所以他能在二战中为美军提供至关重要的帮助,至今仍被推崇。

我们往往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总把亲眼所见当成真相的全部。其实不然,亲眼所见不过是表象的一部分。真正的真相必然是要把眼睛看到的景象送到大脑中反复推理和论证,才不会出现“幸存者偏差”。

当然,生活到底是至简至真为上。我们有权利不假思索地快乐,我们更可以把双眼看到的世外桃源当做终极美好。但是,我们如果想在人生的修炼场中升级,想让自己的段位更高一些,就拿出推理探案的精神,去好好观察表象背后的人生真谛吧。

都说难得糊涂,但是,我们刨根问底后,追查到的双眼看不到的真相,也不一定是残酷呀!说不定是一段未能发现的小美好呢!

(作者沈阳人,80后著名女作家、知名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

双星

刘天伊

刘慈欣这样评价辽宁高考作文!来看看“大神”们是咋写的……

春天已经过去,天狼星重新变得黯淡起来,曾经在早春时节里最耀眼、最明亮的恒星又一次隐匿在浩渺璀璨的星河之中。很多人知道:下一次的相逢要等到冬天,但很少有人知道一起淹没于星河之中的,其实是两颗星星,天狼星A和天狼星伴星B。

天狼星是一颗双星,人们常常能看到明亮的那一颗在夜空中发光发亮,而那颗光芒微弱的伴星,在天文学家克拉克用折射天文望远镜观测并证实之前,只能靠它移动路径出现的波浪图形推断它的存在。

“又过了这么多年,大多数的人类还是只知道我,你会失望么?”A星望着身旁的B星,这个X射线不知比自己要强多少倍的家伙,又一次提了这个问题。

这是在漫长的、相互守望的岁月里,B星不知道第多少次听到了这个问题。

它面无表情地瞥了A星一眼,“大多数人不是一直都这样么?所见即所得。”

B星短暂的回答后,再度陷入沉默。就在A星以为他们的对话已经终止,并且不知道这份沉默又要延续多少年后,B星突然又说道:“其实我们不也是一样么?”

“嗯?”A星疑惑地看着B星。

“我们身边不知道曾有多少星星闪耀于银河之中,也不知道曾有多少星星消亡在宇宙之中。但我们只注意过那些发光发亮、能量巨大的家伙们,而对那些转瞬即逝又籍籍无名的家伙很少上心。”B星轻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好像是一声浅浅的嘲笑。

“这么看来,我们是不是和大多数的人类一样?大概同是天地之间的造物,所以秉性也是相通的吧?不过很多时候,不正是那些先消失的、不被我们注意的家伙们改变了其他家伙的运行轨道,把他们也带入了消逝的深渊之中么?”B星垂下眼睛,不知道又在想些什么,A星迷茫地望向B星,觉得这次的谈话并不愉快,它转了身,望向远方那些或明或暗的群星,试图回忆着是不是真的有被自己遗忘掉的家伙。

“一颗、两颗、三颗……”星星越数越多,A星已经有些分不清这些发光的存在了,而那些寂灭于宇宙之中的家伙,它更是不知该如何找寻。它偷偷地瞄了一眼B星,却见它正盯着自己。

“怎么了?”A星突然有些忐忑。

“我这样微弱的光芒,一直谨慎地藏在你的光亮之中,却还是被人类发现了。听说是先用逻辑计算,而后又发明了新的天文望远镜,彻底找到了我。”B星平静地陈述。

“嗯,好像是这样。其实人类里也是有很厉害的人物呀!”A星有些佩服地说。

“如果人类中有能透过你找到我的人,那么也该有能透过其他的表象,找到别的问题并提前加以防备的人吧?”B星语气突然沮丧起来。

A星不懂B星突如其来的感伤,懵懂地点了点头,却听B星又补了一句:“可是我们星星里,又有谁呢?”

(作者,女,90后童话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

对此

你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