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上周,全国农技中心在广西南宁组织南方水稻主产区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水稻专家商会研讨全国早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根据去年的病害发生情况,结合当前病虫调查基数、水稻栽培情况、气候条件、病虫抗药性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早稻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各地区需及早做好防范,尽量减少损失。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一、预测依据

1、往年情况,稻飞虱、螟虫、纹枯病是常态。

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传统双季稻种植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较重。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单季稻种植区,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发生频繁。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单季稻种植区,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常有发生。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2、病虫调查基数,多数病虫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

稻飞虱:从4月下旬开始大范围、大批量迁入华南和江南南部稻区,导致这些区域当前田间虫量上升较快,当前华南南部稻区田间百丛虫量高的已达到800-1200头,广西沿海局部甚至高达2000-3000头,具备偏重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

二化螟:据全国各地病虫害监测站数据,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冬后基数普遍较高,亩残虫量平均为5000头左右,较去年同期有明显增加,其中湖南、湖北、浙江比上年增加30%左右。当前,灯下蛾量高,田间虫卵量大,截至5月,江南稻区100多个监测站累计诱蛾量比上年同期增加近30%;田间亩卵量各地区差异较大,为30-450块,湖南部分地区卵量较大,衡南、醴陵、常宁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0块/亩,达到重度以上发生的虫源基数,需加倍注意。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稻纵卷叶螟:从4月下旬开始在江南、华南稻区陆续多次批量迁入,其中江南稻区田间亩蛾量偏高,如湖南4月见蛾区域数和诱蛾量均高于上年同期。华南稻区田间见蛾量高的已达到200-400头/亩,田间幼虫量高的也已达到500-900头,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程度的虫源基数。

纹枯病:常年重发,田间越冬菌源量大,达到偏重流行的菌源基数。

稻瘟病:常年发病,点多面广,达到中等以上流行的菌源基数。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3、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

根据全国气象中心预测,江南稻区5月降水偏多、强度大;华南稻区5月有3次明显降雨过程,6月降水偏多,且有4次集中降雨过程,加上今年夏季将有7-8个台风从华南和东南沿海登陆我国,均有利于“两迁”害虫的集中迁入为害以及水稻病害的重发流行。

4、水稻栽培情况及病虫抗药性上升对病虫发生有利

随着水稻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熟制的变更,早稻种植面积有所减少,有利于“两迁”害虫、二化螟等水稻害虫集中为害。早稻主栽品种以多穗型为主,在高水肥的栽培条件下分蘖量多、生长茂盛,田间容易郁蔽,形成高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加之病虫对常用药剂的抗性有不同程度上升,部分稻区达高抗水平,利于病虫害的发生流行。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二、发生趋势

1、虫害

预计早稻稻飞虱在华南、江南南部稻区偏重发生,西南南部、江南北部、长江中游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在南方稻区总体中等发生,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100万亩次;二化螟在江南稻区偏重发生,赣北、湘中南、鄂东南和江汉平原中南部局部大发生,华南北部上升趋势明显,发生面积4900万亩次;三化螟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稻区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00万亩次;大螟、稻秆潜蝇、稻跗线螨等其他害虫在部分地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

2、病害

纹枯病在大部早稻区偏重发生,局部高产稻区大发生,发生面积6700万亩;稻瘟病总体中等发生,老病区和感病品种种植区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0万亩次;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和江南稻区呈回升态势,发生面积100万亩;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900万亩次。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三、防控方案

1、防控时期

分蘖期:防控重点病虫,病害坚持预防为主,掌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虫害坚持达标防治,在虫量或为害达到防治指标时用药。

穗期:混合用药保穗,早稻重点预防穗瘟,防治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兼治稻纵卷叶螟。中稻重点预防穗瘟和稻曲病,重点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兼治螟虫。晚稻重点防治稻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预防稻瘟病和稻曲病。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2、防控措施

理化诱控

一是性诱剂诱杀,每亩稻田插挂1个诱捕器,诱杀雄蛾,干扰成虫正常交配,减少田间有效卵量。二是灯光诱杀。集中连片的水稻种植区,每30~50亩稻田安装1盏杀虫灯,诱杀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的成虫。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生态调控

一是种植诱虫植物诱杀螟虫。如在道路、沟渠、田边种植香根草、苏丹草等多年生植物。二是稻鸭共育控害。三是种养结合控害。如稻蛙(鱼、鳖、虾)共育示范区保留沟渠水草和稳定水域,提供有利于青蛙(鱼、鳖、虾)繁育的环境条件,人工保护和养殖青蛙(鱼、鳖、虾),减轻水稻害虫危害。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生物防治

一是保护利用天敌控害。田埂种植大豆、芝麻等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食料、替代寄主和庇护场所,保护培育天敌,提高天敌控害能力。二是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选用苏云金杆菌(Bt)、球孢白僵菌、多杀霉素、多角体病毒等微生物杀虫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苦参碱防治稻飞虱,春雷霉素或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稻瘟病,申嗪霉素、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纹枯病和稻曲病。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化学防控

防控指标:分蘖期重点病虫防治。纹枯病在病丛率达到20%时用药防治,叶瘟在初见病斑或发病中心时用药防治,二化螟枯鞘丛率8%以上、稻纵卷叶螟百丛新苞40个以上、稻飞虱百丛虫量达到500(常规稻)-800(杂交稻)头以上用药防治。穗期混合用药。稻瘟病在破口抽穗初期用药,稻曲病在主穗剑叶叶枕和倒二叶叶枕齐平的植株比例为10~15%时用药,纹枯病病丛率20%以上、二化螟亩卵块超过50块、稻纵卷叶螟百丛新苞30个以上、稻飞虱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田块用药。

2018年早稻主要病虫害预测及防控

推荐用药:防治二化螟、大螟,虫量较低时优先采用苏云金杆菌(Bt.)、短稳杆菌,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防治稻纵卷叶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NPV、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丙溴磷等。防治稻瘟病,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等生物农药及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等化学药剂。防治纹枯病、稻曲病,采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和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烯肟·戊唑醇等化学药剂。预防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选用噻霉酮、噻唑锌。预防病毒病,选用毒氟磷、宁南霉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