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上一期我們講了歷史上真正單刀赴會的人其實是魯肅,而不是關羽。當時魯肅單刀赴會,一炷香時間說懵關羽,奪回一半荊州。問題來了,《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是,魯肅是個文弱書生,而且很慫,無智謀無遠見,最大的身份就是諸葛亮的捧哏,用於襯托諸葛亮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既然是個文弱書生,就不應該叫單刀赴會,而應該是空手赴會,頂多來個單筆赴會。

其實羅貫中過於貶低魯肅了,在整部《三國演義》中,我們從沒有看到魯肅有出彩的地方。膽小懦弱,迂腐老實,只會附和諸葛亮,諸葛亮說什麼他就答應什麼。用腳趾頭想想都不可能,孫權瘋啦,用這麼一個人代替周瑜當東吳的大都督!

恰恰相反,真實歷史的魯肅是一個心胸廣闊、高瞻遠矚的帥才。年輕的時候跟宋江有點像,對江湖遊俠慷慨解囊,看不得窮苦百姓受苦。比宋江牛的地方是,此人不但文武全才,而且光明磊落。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有人說魯肅眼光好,早年拿出一半家產資助當時還是縣令的周瑜,後來通過周瑜引薦得到吳主孫權的重用。也就有了東吳版的隆中對,魯肅觀天下:“昔高帝區區欲尊事義帝而不獲者,以項羽為害也。今之曹操,猶昔項羽,將軍何由得為桓文乎?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簡單點就是,漢朝不行了,我們東吳勢力又太小,應固守江東等待時機,等到北方大亂,我們先取荊州,再圖天下。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沒錯,魯肅是眼光好,但與眼光相比,他的仗義疏財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赤壁之戰中,直接促成孫劉和盟的人就是魯肅,可見魯肅此人驚人的的說服能力和長遠的發展眼光。

公瑾病逝後,魯肅接過大旗,領導東吳水軍。後來劉備拿下益州,但不守承諾,拒不歸還荊州。才有了魯肅赴會的劇情。魯肅從小就文武雙全,如今還當了武將呂蒙的頂頭上司,武功肯定不會荒廢,要不怎麼鎮得住下面的小弟呢!

因此我們猜測,魯肅此次赴會,一定攜帶兵器,但不會是關羽那樣的大刀,有失文人風範。最有可能帶的是佩劍,應該叫單劍赴會!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下期更精彩:我們看到魯肅好可憐,被羅貫中如此貶低,那是你沒注意這種貶低都影響到了今天的互聯網。如果你能看到度娘都被羅貫中矇蔽了,你才真正為魯肅喊冤。對三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一起探討。

單刀赴會並非關羽,其實是魯肅,魯肅是文人,為何不叫空手赴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