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天,是鬱金香盛開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荷蘭的大地都會被五顏六色的鬱金香所“淹沒”。從觀景飛機上往下看,美麗的花田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蠟筆盒,把荷蘭的春天裝點成“世界上最美麗的春天”。

人們常用“小國大業”來形象地描述荷蘭的經濟特徵。荷蘭本土面積僅 4 萬多平方公里,但其農牧產品卻以優質、高產聞名,鮮花和種子的出口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是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農業出口大國,每年的淨出口額 300 多億美元。事實上,荷蘭農業的先天條件跟中國農業多有相似之處,但荷蘭卻走出了一條高效農業的道路,荷蘭是如何做的?牛逼的模式,中國能複製嗎?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資源短板下的高效農業

荷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年降水量大致為 834 毫米,適宜大多數作物的生長。然而,荷蘭農業的發展仍面臨一系列不利條件的制約。

首先,荷蘭緯度較高,全國光照不足,平均僅 1484 小時,全年平均氣溫在 8.5 ~ 10.9 ℃之間,對大田作物的生長有較大影響。其次,荷蘭全境為低地,24% 的國土面積低於海平面,1/3 的面積僅高出海平面 1 米,易受海潮入侵或河流泛濫的威脅。最後,荷蘭國土面積狹小,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耕地面積僅有105.4 萬公頃,草地和牧場面積為 82.6 萬公頃,拓展農業生產的空間十分有限。

雖然荷蘭的自然資源條件並不優越,但是,荷蘭人的勤勞和聰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先天不足”,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培育了獨具特色的國際競爭力。荷蘭選擇的是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的發展道路。

    在種植業方面,1/3 左右的耕地用於大田作物,主要產品包括玉米、馬鈴薯、小麥等作物,產值佔到農牧業總產值的10.4%;

    園藝業所佔耕地比重僅為 5.7%,分為露地園藝和溫室園藝,主要產品包括球根類花卉、蔬菜、果樹、觀賞用灌木和一些盆栽植物,其產值佔到農牧業總產值的39.5%。荷蘭的溫室建築面積約有 1.1 億平方米,佔全世界玻璃溫室面積的1/4,主要用於種植鮮花和蔬菜,年產值高達 12 億美元,是荷蘭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

    畜牧業分為放牧型和集約型,其中,前者主要適用於養牛業和養羊業,後者則主要適用於養豬業和養雞業。

荷蘭農業的顯著特點是高投入、高產出,即通過資金密集的先進技術實現高效益,而這一切都需要先進農業科技的有力支撐。荷蘭對科技發展極為重視,全國教育和研究經費佔到國家總預算的 19.1%,遠高於其他部門,而農業科研則是其中的重要領域。政府農業研發支出達到 4.11 億美元,明顯高於英國等歐洲大國。此外,荷蘭農業科研、推廣和教育“三位一體”,由農業、自然及食品質量部統一負責,有效整合了資源,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便利。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中國農業VS荷蘭農業

就農業而言,荷蘭與我國既有共同點,又存在顯著差異。荷蘭與我國一樣,土地資源並不富裕,人均農田面積均為 0.1 公頃。人多地少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糧食生產難以完全滿足消費需求,需要大量進口。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兩國穀物進口量都在 1100 萬噸以上。然而,總體來看,荷蘭農業的發展質量要明顯高於我國。

    荷蘭的農業增加值佔 GDP 的比重已降到 2%,而我國仍在 10%,說明其產業結構優於我國.

    荷蘭的農業就業人口比重在 3% 以下,即用約 3% 的勞動力,創造了約 2% 的價值;而我國農業就業人口比重接近 40%,即用約 40% 的勞動力,創造了約 10% 的價值,這說明其勞動生產率高於我國。

    荷蘭每公頃蔬菜產出為 54.4 噸,而我國只有 23 噸,還不足其二分之一,說明荷蘭的土地生產率高於我國。

    荷蘭有機農業面積佔比為 7.4%,而我國僅為 0.4%,而且,荷蘭的農藥施用量和化肥施用量也明顯低於我國,說明其農產品品質好於我國。

    荷蘭主要農產品中,只有穀物屬淨進口,其他產品均處淨出口局面;而我國的主要農產品,除漁業外,都處於大比例淨進口的局面,說明其農產品自給能力和貿易優勢均強於我國。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小國大業”的7大農業策略

1發展設施農業,突破資源瓶頸

荷蘭光照不足、土地資源稀缺,對農業生產形成嚴重製約。在這種情況下,荷蘭人投入大量資金,依靠世界領先的玻璃溫室技術,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設施農業系統。

據統計,荷蘭的玻璃溫室面積達到 1.1 萬公頃,約佔世界溫室總面積的 1/4。在荷蘭郊區,集中連片的溫室隨處可見,一般溫室規模能達到40 公頃左右。溫室都採用了先進技術,能顯著提高透光率,減輕溫室建築材料的重量,增強溫室抗風耐壓性能,進而大幅降低能耗。與此同時,溫室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舉例來說,在玻璃溫室內,一株普通番茄的產量能達到30 ~ 40公斤;此外,據統計,全國玻璃溫室切花的年產值可超過20 億歐元。在發達的設施農業的支撐下,荷蘭從一個資源貧瘠型國家一躍成為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每天向全世界出口約1700 萬枝鮮切花和 170 萬盆花。

2以拍賣場為中心吸引各類買家

荷蘭的拍賣場在全球知名。拍賣場有許多妙用,最大的妙用可以使價格透明,使各類買家放心。除了這個傳統的職能外,拍賣場的職能早已進行擴展,包括對產品的分類、分級、質量和包裝等標準化管理,提供各種儲存設施和冷庫設備服務;除了擁有各種現代化的拍賣銷售設施外,它還具有市場研究、銷售管理、海內外促銷等職能,並提供購銷信息服務以及完整的銀行決算、交通運輸服務。所有這些大大便利了進口商。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3快捷的物流傳遞系統

為了使鮮花及時地送往客戶,便捷的交通運輸相當關鍵。荷蘭花卉的拍賣市場和運送系統非常發達,堪稱世界之最。在荷蘭,花卉拍賣市場共有 7 個,分佈在不同地區。

拍賣市場一般是由各園藝公司所共同擁有的股份聯合體,各個成員公司按章程規定將自己的花卉產品交由拍賣市場出售,世界各地的購買商在拍賣市場登記註冊,便可使用拍賣市場提供的各種設施。

拍賣市場所有的花卉產品都通過拍賣大鐘成交,各種不同品種、不同規格鮮花的數量、價格都在拍賣鐘上顯示,當購買商看中某種鮮花並決定以拍賣鍾顯示的價格購買時就按動按鈕,電腦進行各項後道程序的處理,當天就包裝運送到附近的爾伯國際機場,保證第二天就能在世界各地的花卉市場上零售。目前在阿爾斯梅爾——世界最大的鮮花拍賣市場(佔地約十個足球場),荷蘭人正在建設一條巨大的地下隧道,直通Schiphol國際機場,成交的鬱金香將通過隧道系統直接迅速送上飛機。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4專注優勢領域,打造產業精品

荷蘭的花卉產業聞名世界,被譽為“歐洲花園”和“花卉王國”。雖然世界各國都有花卉產業,而且,有的國家還具有得天獨厚的花卉生產資源,但是,都沒有像荷蘭一樣使花卉業成為真正的大產業,即每年出口規模達到幾十億美元,還能吸引無數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旅遊賞花。其主要原因就在於荷蘭將花卉產業視為核心優勢,採取了精品化的產業發展戰略。

在荷蘭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花卉產業舉足輕重。據估計,在 25 萬左右的農業就業人口中,有近 9 萬人從事花卉生產和銷售,佔比超過三分之一。荷蘭共有純種植業農場 24853 個,其中,花卉園藝農場9035 個,同樣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此外,荷蘭花卉產業鏈完整,花卉育種、育苗、生產、交易和流通等環節科學分工、高效聯動,推動整個產業快速發展。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5加強科技創新,積聚發展潛力

荷蘭人重視通過科技創新來獲得競爭優勢:

    在育種方面,荷蘭人到世界各地蒐集種質資源,進行大量的雜交育種工作,從中選擇各種性狀優良的單株,對其進行少量的繁殖形成一個品系;

    在栽培方面,對同一品系進行編號,栽培於品種資源圃中,而後根據該品系的表現、市場潛力等方面進行優選,並對選出來的新品種進行命名、申請品種權保護和推廣;

    在種植方面,依託先進農藝技術、溫室技術和水肥技術,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實現每平方米土地產值成倍增長;

    在流通方面,採用高效快捷的“荷蘭式拍賣”,依靠先進的物聯網技術,使完成交易的鮮花在一天以內發送完畢,運到世界各地,以滿足鮮花對時間的苛刻要求。

在荷蘭花卉物流企業 E.Den Dekker,工作人員結合自身工作需要,設計出了一種自動包裝設備,能快捷、高效地為成批的花卉包上保護膜。據企業負責人透露,使用該設備一天可節省保護膜約1000 延米。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6發展訂單農業,規避市場風險

訂單農業也叫合同農業或契約農業,是指農產品訂購合同、協議。簽約的一方為企業或中介組織,包括經紀人和運銷戶;另一方為農民或農民群體代表。訂單中規定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訂單農業使農產品在生產之前就已經明確了銷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價格波動和市場供求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荷蘭的花卉蔬菜通常在溫室中生產,價值大、成本高,受市場風險的影響更明顯。因此,荷蘭農場大都採取訂單生產。

荷蘭育苗企業 P.Van Geest,大規模的溫室被分成了若干區,每個區都在為不同的訂單進行生產。所產種苗的品種、大小、特性等都由訂單決定,訂單的買方會定期前來檢查訂單的執行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生產者只需承擔生產風險,按照訂單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其經濟效益因而更加穩定。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7依託家庭農場,推動規模經營

荷蘭雖然人均土地資源非常有限,但是,並沒有像中國一樣,走上“小而精”的農業發展道路,相反,荷蘭農場的平均規模非常大。以歐盟定義的9 級農場經濟規模單位(ESU)來衡量,荷蘭農場均位於第 8 級與第 9 級之間,即100 ~ 250 ESU。2010年荷蘭單個農場平均年收入約為 5.6 萬歐元,農場淨增值約10 萬歐元,總資產約 214 萬歐元。

小國大業,荷蘭現代農業靠的是什麼?

可以說,荷蘭農場的規模化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因為荷蘭的農場主要跟全世界的農業生產者競爭。由於“優勝劣汰”的機制,農場數量不斷減少,規模不斷擴大,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這也使得荷蘭農業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

為提高定價權和競爭力,荷蘭的農場還紛紛加入合作社。根據 2010 年的統計,在糖與澱粉土豆領域,合作社的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00%,而在花卉、奶製品與蔬菜水果領域,合作社的市場佔有率也分別高達 95%、86%與 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