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木营:“一事一议”助推农村道路脱贫提速

本报讯(通讯员郑家云梅玲)6月5日一大早,久雨初晴,空气清爽,宣恩县椿木营乡施家坪村3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易金权带着作业工具在入户循环道路上垫平砂石,整修边沟。

“政府补贴资金,自己筹备资金,投工投劳,争取在半个月内将工程完工并达到验收标准。”幸福写在了47岁的易金权的笑脸上。

近年来,宣恩县椿木营乡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助推农村道路攻坚的思路,对项目的立项,报批等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操作,采取“政府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办法整合资金,严把建设质量标准,资金监管等各个环节,并对工程概算,施工期限等内容全面接受群众参与,确保农村道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走出了一条“一事一议”推进农村道路脱贫的新模式。

“我屋旁的这条堡坎通过招投标,最低概算需12万多元,而我们自己组织施工,仅仅花了20多天时间,乡村补助4万元就达到和超过了验收标准。”站在新建起的道路堡坎前,施家坪村2组村民梅秀红对道路脱贫充满了信心,“乡村支持我们修通了入户道路,我们的农产品可直接销住山外,而大中城市里的游客可以直接到我们这里采购农特产品。”

说起道路通畅的经历,梅秀红总是要感激一句话:“全靠‘一事一议’道路项目推动。”

刘小山是施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村里实施“一事一议”道路建设的具体组织领导者之一。“2016年开始,最初实施‘一事一议’修路的时候,部分村民认为工程量大,政府补助少,有畏难情绪,我们就组织群众到工程现场定方案,如1组上湾4.3公里连户循环道路通过招投标测算最低需40万元,而通过‘一事一议’项目,组织群众人人参与,家家户户筹资,8户人家中,筹资最高的1户达1万多元,最少的也在5000元以上,终于仅用政府补贴的12万元修通了出山道路。“刘小山说道:“经过两年多的打拼,共争取政府支持119万元,群众筹资30余万元,投工3000多个,修建起了联组入户道路40多公里,其中有23.3公里道路相当于省级公路宽度标准。

“我们木营村于去年10月启动‘一事一议’道路建设项目,共修通18条29.5公里,2组最远的单家独户郭大元家,从老屋场到齐家窝坑共3.5公里,经实地堪测,需建设资金5万元,而政府只补贴2万元,自拿3万元,通过一个月苦战,终于打通出山路,在不久前,郭大元还举行了通车典礼仪式……”

“我们甘竹坪村于2014年启动‘一事一议’道路建设工程,争取政府奖扶资金90万元,群众筹资就达20万元以上,投入义务工2000人次以上,入户道路家家都是4米宽的砂石道路,并且全部通过压路机反复碾压……”

据介绍,该乡15个村积极发挥“一事一议”资源整合功能,集中解决农村道路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截至目前,全乡共利用“一事一议”实施道路建设项目250个,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修通连组入户道路150条450多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