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近些年,隨著網絡的發展,電視機上的電視劇不再是年輕人的喜愛了,中老年成為傳統電視劇的主要受眾。而抗戰題材電視劇受到中老年全體的喜愛,各種“抗日神劇”層出不窮,各種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包子炸彈奇葩情節,令人目瞪口呆。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曾經看到一個冷笑話,說日本人在哪裡死的最多,不是抗日戰場,不是太平洋戰場,也不是廣島長崎。而是中國的橫店影視城,在這裡每年生產的抗日神劇,多達上百部,而每一集,都有成群的日本人被各種打死,炸死,秀死。

在這些抗日神劇中,日本侵略者被無限弱化,無紀律無智力無戰鬥力。除了欺負平民百姓,大喊花姑涼,一無是處,戰鬥力渣渣,一打仗不是被秒殺就是投降逃跑。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而相對的我軍人員,個個身懷絕技,飛簷走壁,百步穿楊,八百里外一槍斃敵,射出去的子彈能轉彎等等,牛頓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令人哭笑皆非。

抗日神劇也受到各界的批評,被批判為侮辱先烈,引導觀眾錯誤的價值觀,使精神文明建設出現危機。連人民日報都發文聲討:別讓“神劇”消費抗日史。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這些抗日神劇,連我們國人都看不下去的抗日神劇,要是日本人看到,會是什麼樣的想法呢?

畢竟這般視戰場如兒戲,惡意美化戰爭的殘酷,“欺負”日本侵略者。作為日本侵略者的後代,看到想必會是不一樣的感觸?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其實日本是很少進口中國的影視劇的,所以說,絕大部分日本人是不知道抗日神劇的存在的。

然而近期,抗日神劇在日本也火起來了,起因是一個日本人寫了一本暢銷書《抗日神劇讀本》。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作者叫做巖田宇伯,此人是個歷史戰爭的愛好者,在意外看到中國抗日神劇後,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看完了21部中國的抗日神劇,並找出其中的誇張、荒誕、穿幫鏡頭,集結成書出版,並說道“怪不得當年侵華戰爭那麼難”

在《抗日神劇讀本》一書的開篇,介紹的就是著名的《抗日奇俠》,也就是手撕鬼子的出處。

各類武林絕學統統上陣,鐵砂掌、鷹爪手等等武功悉數登場,裡面的各位主角們各個輕工了得,飛簷走壁如履平地。柔弱的女主角在面對一群荷槍實彈的鬼子的包圍的時候,用輕功、點穴神功、太極神功穿梭在鬼子中間,徒手把那些帶槍的鬼子全部幹掉了。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當然裡面最引人注意也同樣是最受質疑的就是電視劇中的男主角之一徒手撕鬼子的劇情,當真是令人歎為觀止。日本觀眾看了也都大呼“四高一,四高一”

然後書中還講述了服裝問題,劇中日軍衣服的左右衣襟都是反的,審問犯人,用的竟然是sm道具。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在劇中涉及的日本高層機密文件,日本人發現自己竟然看不懂,裡面的額日語根本讀不通,竟然都是用網上翻譯軟件翻譯的。組織人員的名單上,不僅有日本前首相還有嫌疑的a※v女優。

劇中的各類穿越機車道具,高科技掃描設備等,令日本人都詫異,原來自己還用了這麼超前的裝備。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然後最搞笑的,在某部神劇中,日軍隊伍中竟然有個黑人叔叔,大寫的懵逼。

這本書在日本火起來之後,日本讀者也都對抗日神劇表示感興趣,甚至想法設法上網觀看。

因為他們覺得這不是歷史劇,而是喜劇,正經歷史劇怎麼可能會這樣,所以,當做喜劇觀看娛樂娛樂。在日本的論壇上,有人把《抗日神劇》與周星馳的《少林足球》放一起聊,認定兩者都是無厘頭喜劇。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作者巖田宇伯在書的封面上,也是寫著“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劃重點,也是歸類為喜劇。

這本書在開售之後,引起了一大群的粉絲,他們把神劇印在衣服上,車上。有的該書粉絲的還表示,抗日神劇的腦洞太大了,足以與他們的哥斯拉,奧特曼相比,日後肯定會走向世界。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這些神劇能不能走向世界,這些神劇編劇心裡沒點筆數?

抗日戰爭是中華兒女用血拼搏贏下來的。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全面抗戰開始之後,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崑崙血戰、濟南保衛戰、南京保衛戰、緬甸遠征戰、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戰,每一場戰鬥,都是先烈前輩用血拼搏下來的,絕不是這些神劇裡大神們那般輕鬆贏下來。

抗日神劇這麼奇葩,日本人看了是啥感受?1位日本人為此寫了1本書

日軍也絕不是個個猥瑣戰五渣,無論是裝備,人員戰鬥素質上,也都是厲害的,需要我軍前輩殊死搏鬥才能贏得。

正視歷史,尊重歷史,才是需要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