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迅猛,爲什麼我感覺自己的幸福感在下降?

子時明月228



首先,得看看你是什麼年齡段和階層的人,在中國,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在國家經濟實力大幅發展的同時,不同人群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大,從年齡層、職業領域、職務、收入、受教育程度、所處地域等很多因素會導致階層分化的產生。


對於年齡較大的普通工薪、下崗、農民工、退休人群而言,這種幸福感的下降是顯而易見的。


現在社會現實的情況是,貨幣大規模超發,導致房價、物價的快速上漲,企業發展的速度跟不上貨幣超發的速度,工資收入的增幅更不上房價的增幅,學校的大規模擴招和每年嚴重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太多的問題刺激著我們的神經,容易放大不幸福的感覺,弱化幸福的要素。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大量的傳統落後產能被淘汰關停並轉,由此引發大量的傳統產業工人下崗,很多人缺少一技之長,即不願意也沒信心學習新的技術,苦熬著日子等著拿退休金,這一批人目前以50歲上下的居多,很多人都會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卻又不願意去努力改變。


普通的退休人員,在目前的退休金可替代率逐年下降的情況下,醫療、生活支出卻在持續上漲,此外,相當部分的人員還要從微薄的積蓄中拿出大部分的錢來支持兒女買房、結婚,這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相對整體社會消費水平是逐年下降的,未來還要面對養老的諸多問題,幸福感不下降是不可能的。


農民工也是很大的一個群體,農村富餘勞動力被大量推向城市,而現在的就業市場更注重技術含量,對於低教育水平的農民工而言,就業機會、收入水平被大大壓縮,遠遠不如20年前找工作那麼輕鬆了。


最後還是1、2、3線城市的普通工薪階層,收入的增長速度、職位發展天花板的問題,遠遠跟不上物價、房價的上漲水平,還有家庭教育、醫療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壓的很多人越來越喘不過氣來。


其實,幸福不幸福是相對的,如果願意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如果願意改變現狀挑戰新的領域,如果能夠端正自己的心態、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前行,如果能夠看淡物質的追求、合理的爭取自己想要的目標,那麼我相信,幸福能夠一直跟隨你的左右。


元寶爸的奶爸生活


整體的前進,會帶來紅利機會,乘坐紅利機會上車的人,會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最大善意,反之,沒有坐上這趟高速前進的車的人,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幸福感在下降。

1979年,改革開放大潮湧動,有膽識有魄力下海經商的人,扔掉了單位穩定的飯碗,叱吒風雲,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們自然會在國家迅猛的發展中,順勢體會到自己幸福感的飛躍。

同理,擴大開放、加入世貿、一帶一路等等戰略佈局,加上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世界發展的節奏,一旦踏準,也會有乘著東風感受到幸福的機會。

而難就難在,要踏上高速發展的列車,過去需要膽識和魄力,如今需要能力和資金,並非人人光有膽量就能參與。

世界發展迅猛,生活便捷節奏加快,但隨之而來的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生活成本的提升,子女教育成本的高企……

這才醒悟: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記得小的時候,鄰居家的一個叔叔很有錢,當時大家都叫他們家是“萬元戶”,有一萬塊就是富人了,後來他執著於生意疏忽了子女教育,孩子高中都沒有考上,做生意也是自己沒有新思路,賠的一塌糊塗,託關係找親戚讓孩子進了個工廠混日子。如今,萬元戶算什麼,一二線城市很多人一個月的收入就過萬,所以說,守著現有的是不夠的,要趁著現有的努力開拓進取,可持續發展不只是國家的事,更應是每個人自我建設的策略方針。

俗話說得有些消極:人到中年萬事休,很多人到中年才發現年輕的時候本領沒學夠、錢也根本沒賺夠,隨著生活成本提升,於是幸福感隨之下降。

所以,抓緊一切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積累技能和資本,才有機會搭上時代的紅利列車,一起感受幸福。


您對此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幾年前,我在個人博客裡談到過這個問題。現在看來,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基本跟那個時候沒什麼不同。

按道理來講,隨著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我們的幸福感也應該水漲船高才是。事實上,對於很多人來講,幸福感當然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它的提升速度及幅度,最起碼和GDP的增速,並沒有成正比。



任何一個社會,如果要提升公眾的生活質量,就必須GDP得到較快增長,這一點肯定沒問題。可是,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如果公眾在為GDP增長做出應有的貢獻之後,卻得不到相應合理的分配收入,就有問題了。

經濟健康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應該是內需;想讓內需成為主力,就得讓多數人的手裡有錢。



很多人認為,只要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國力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就會隨之提高,卻忽略了經濟增長所掩蓋的種種問題,如:公眾分享經濟成果的比例,收入分配製度的公平性,內需佔GDP總量的比例,以及行業、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日常消費誰都可以承受,但住房、教育、醫療,會成為很多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無論是誰,揹著這三座大山,他就不會有很高的幸福感可言。



我們始終信奉一句話: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但是,如果一個普通工人每天辛苦工作12個小時,卻還搬不掉那幾座山,這句話就不能完全成立。


冀彥偉GG


這個話題,貌似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也就是說,不僅僅是你個人的幸福感在下降,而是有很多人覺得幸福指數在下降,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自我榮譽感、成就感沒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而得到快速提升,甚至有下降。

很多人甚至想回到幾十年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過那種艱苦的生活,因為她們那時候,雖然窮,但人的精神世界卻很富有,過的很開心,也就是說,窮開心。

實際上,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拿我來舉例:20多年前,還在大山裡放羊、燒炭,一個月能吃上一頓肉,那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了(平常只有家裡來親朋好友才會吃上肉,所以,我們一直期待家裡來客人),但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在城市裡就業,如今,在首府城市買房結婚生子,一年出去旅遊一次,單位還不時公派出去遊玩一下。



可以說,自己是告別了大山裡的生活,過上了城市人生活,我們的生活確實是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祖輩可是幾百年來,一直當農民,沒有哪個是秀才或者大學生啊,一輩子,最遠就是是去縣城。但反觀,我們開心嗎?高興嗎?幸福嗎?估計,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卻並不開心、幸福呢?我想,原因有以下幾個:

1、社會風氣的問題,缺乏精氣神。為何幾十年前,我們是窮開心?因為那時候,人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會讓你淚流滿面,會讓你世界瞬間變得很豐富,讓你突然之間有前進的動力。那時候,人們的精神世界是富有的,社會也沒有那麼多金錢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觀念。而如今,大家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精神世界空了,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我們迷茫了,看看抖音、火山等小視頻,美女妖嬈的舞姿、唱幾首歌、扭動幾下腰,賣個萌,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的閱讀量播放量,上千萬粉絲,你辛苦寫點深度原創(就如我現在寫的)內容,估計就沒有幾個人看。各種社會怪現象,讓我們茫然,這個社會,究竟在推崇什麼?什麼是正確的“三觀”?各種社會現象,甚至有可能扭曲我們的三觀,讓我們變得迷茫,從而達到困惑,不知所措。



此外,社會一切向“錢”看,太注重物質、金錢,尤其是誰掙錢多、工資高,單位好、效益好、能力強,甚至是領導或者大老闆,就會被人推崇、捧起來,甚至會拿來做比較,作為“模範人物”給予效仿、追求,作為比較。

小到孩子,誰家學習好,誰家裡孩子考上重點高中,大學,誰家孩子是學霸、誰家孩子是學渣,都會拿來做比較,這種太注重物質、成績、金錢、權利等現象,就產生了我們想盡辦法去模仿、追求,導致我們違背原有的價值觀,讓我們過的很累、很痛苦,自然就來開心不起來了,何談幸福感?

2、生活壓力。雖然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但我們的生活成本太高了。幾十年前,我們幾毛錢可以吃一頓中午飯,現在,我們需要幾十塊。買房子,那時候多便宜?我記得,十五年前,我畢業那會,在這座城市,5萬元可以買一套房子,但現在,幾十萬才能買到,價格翻了十倍,但我們的工資呢,卻只漲兩三倍,就是說,我們的工資收入增長幅度跟物價上漲幅度相差太大,尤其是有家有室面臨的孩子上學問題,各種課外培訓班、擇校等。

此外,孩子上學、我們就醫、出行,吃喝拉撒等成本上漲太厲害,但我們的收入卻沒有明顯的增長,我們收入跟物價上漲幅度差距太大,導致我們生活壓力太大,所以會過的很累,會覺得自己不幸福。

3、攀比虛榮心理作怪,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活的很累。我們之所以過的很累,不幸福不快樂,除了社會現象的因素,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給自己施壓,前面說的兩個因素,都是外部的。

其實,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快樂不快樂,你的“三觀”決定了你的幸福程度、快樂程度,不管社會怎麼變化,社會各種現象出現,只要你保持一顆正常的心,做一個堅持自我的人,堅持自己的方向和價值取向,也不會那麼累。

這個問題說白了,就是少一點對比、少一點攀比、少一點虛榮心,盡力而為,能做到什麼程度是什麼,如掙錢,我努力了、我好好工作了,但單位效益不太好,或者說,單位就這麼點工資。又如我們在創業,也努力去經營自己的公司了、做自己的小生意了、看好自己的店了,但收入就那麼點,我們盡力了,就知足了。

但很多人會做一些攀比,尤其是受到家庭中其他人煽風點火,說“你看看隔壁老王,掙那麼多錢,是單位大領導,當大老闆,你看看你這個熊樣!”如果家人是這樣,加上自己的心理又不太平衡,跟家裡一樣產生虛榮攀比心理,那就沒轍了,你一定會過的很不幸福。

因為,即便你去改變了,還是不如人家,就會產生心理不平衡,讓自己過的很痛苦,甚至產生悲觀、鉅額桑、沮喪,甚至厭世心理,或者說,得抑鬱症什麼的。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美國藍領大眾,就是因為同樣的感覺,把特朗普選上了臺。讀讀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關於美國自身問題的講解――貧富分化,經濟發展的紅利大部分被華爾街等少數階層所佔有。當前普通中國人幸福感不足、風險感陡增,恐怕也難逃此類問題。社會契約是維繫社會穩定的紐帶,如果只有口號,進程與目標偏離,承諾不兌現,百姓實際獲得感弱於失衡和風險的感覺,那麼,原有的社會契約就難以維繫了。所以,建設有保障的小康社會,堅持共同富裕,已經刻不容緩。


張海鷹6


我覺得在中國現在的社會環境中,只要你勤奮,努力,社會一定會反饋給你成就感,那些整天說自己沒有幸福感的人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成功者的矯情,但大多數是懶惰但夢想不勞而獲的loser。


英雄不過關啦


幸福是一種感覺,來自於對比和資訊。資訊的靈通與對比的落差高於心理預期就會覺得幸福,反之則不幸。比如在某一段時期,因為諮詢閉塞,人們認為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水深火熱之中,等著我們去解放,雖然我們物資匱乏,但與萬惡的舊社會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吃著難以下嚥的憶苦飯,聽著貧下中農講的地主如何毆打欺辱窮苦人的故事,看著收租院裡面的道具模型,真是慶幸自己生在了新中國,那種幸福感真是發自肺腑。對比就是和他人或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比別人或者是自己的過去過得好,那就有幸福感,否則就沒有。當然這種幸福感要看對比的差距以及心理預期。心理預期這種東西很奇怪,比如公司說明天沒人發一萬塊獎金,大夥都很高興,覺得很幸福,轉天闢謠說沒錢不發了,你的幸福感馬上就會消失,其實你並有失去什麼。還比如,你的小孩子走失了,到處找都沒找到,也報警了,還是沒消息,你感覺失望難過,很傷心。後來警察告訴你孩子找到了,是一個好心人送到派出所的,當年摟著孩子哭的時候,你覺得一塊石頭落了地,很幸福,但其實你並沒有得到什麼


青苔鼠42668412


幸福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認為有錢就幸福,有人認為家人健康就是幸福,每個時期幸福感也不一樣,六七十年代的人能吃飽就是幸福,八九十年代有工作就是幸福,兩千年以後有錢就幸福,所以幸福感不會得到滿足,因為時代在變,幸福感也在變,永遠都趕不上時代的幸福感,所以會覺得自己幸福感在下降,其實就是慾望在不斷的上升,而能力卻沒有上升,中國有句古話知足者常樂,沒必要和別人攀比,儘自己的力,能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保持平衡的心態,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麼,就會幸福,而且永遠都會感覺幸福。


戒心224


想想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除了國家按排的工作和被允許做的臨時工外,不允許幹任何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下班就回家,絕不允許再幹別的掙錢的事。那時也沒覺得怎麼苦,成天也是樂呵呵的。改革開放以後,國家的政策改變了,只要不違法違規,幹什麼都可以。只要不怕苦,不怕累,肯付出都能過上舒心的小日子。真是覺得在這個政策下,幹著自己雖不願意幹,但辛苦卻有錢賺的日子,很艱辛但很幸福!這比干個臨時工還得求爺爺,拜奶奶的好的太多了。我們不要享受到了改革春風的溫暖卻又不知足地東比西攀!不要和任何人比,就和自己的過去比,肯定是好了很多,這就是幸福!不管別人說什麼,做為普通人,我感到改革創新給中國代來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我們普通百姓也深受其惠,生活也是一步比一步強,我感到好幸福!


hushouchang


幸福是什麼,說到底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和物質沒有多大的聯繫。比如在空調房間呆久了,適應了,你在空調房的幸福感就沒有了,這就好比富人的生活。相反一個窮人根本不知道空調這回事,一直隨大自然的變化,一直適應著大自然,適應熱的天氣,也不覺得苦。可是一旦有了攀比心,覺得那個苦啊!不甘心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趕上,少數人的確成功了,大都數的人最後都欠了一屁股的債收場!所以如果窮人安於貧窮,雖然物質的享受不一樣,一個用破碗喝水,一個用金碗喝水,但是精神的感受和富人的快樂是一樣的。前提是不羨慕,不攀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