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製出品
【往期回顧】
本期導讀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期】的內容,介紹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最重要的戰役“中途島海戰”。《決戰中途島》這個電影已經上映了,我們講“中途島海戰”的核心原則就是講一些電影裡邊沒有呈現的重要的補充信息。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今天我們繼續講“中途島海戰”,《決戰中途島》這個電影已經上映了,我也第一時間就去看過了,確實場面非常宏大,那麼在《三味新知》我們講“中途島海戰”的核心原則就是講一些電影裡邊沒有呈現的重要的補充信息。
其實這個電影,導演艾默裡奇拍攝的邏輯有點像紀錄片,他是非常完整的呈現了“中途島海戰”的前因後果,方方面面從“偷襲珍珠港”到“杜立特轟炸東京”都提到了。但是呢“中途島海戰”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了整個戰役走向的前戲叫“珊瑚海海戰”,在這部電影當中只是一筆帶過,所以今天我們的分享就從“珊瑚海海戰”開始。
01 日本伺機圍殲美航母
【上一期】咱們講到在1942年的4月18號,杜立特中校率領的B-25轟炸機中隊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東京,讓日本人非常的震驚,雖然沒有造成實際大的損失,但是心理層面的打擊非常大。
因為從“偷襲珍珠港”癱瘓太平洋艦隊主力開始,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是暢通無阻,他們沒想到美國人還具備這樣的攻擊能力,所以這個就迫使山本五十六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下一階段的首要作戰目標就是殲滅美國的航空母艦。這個也就使得他逐步有了“中途島海戰”的這樣的戰略構思。
這個計劃,單單從紙面上來看是非常完美的!大家可以打開地圖看一下中途島的位置,它實際上是一個小的島礁,它就處在太平洋中心點的位置,所以叫做“中途島”,因為它到達日本和到達美國西海岸的距離幾乎是相同的。
當時在中途島上有美國人修的軍用機場,一些軍用的設施,所以如果能夠登陸作戰,把中途島拿下來的話,你就擁有了太平洋中心點上的一個機場,這個使得日本人下一步不管是打夏威夷,還是進一步打美國的西海岸都有了一個前哨基地。
這樣一個地方對於美日雙方來說,它的戰略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就是我要打中途島,我要在這登陸,美國人一定會全力阻止我,一定會派出他手裡的航空母艦,那這樣日本等於就引蛇出洞了。再設下一個埋伏圈,利用自己在太平洋戰場上制海權的優勢全殲美國航母,這個聽起來是一個完美無缺的方案。
02 中途島作戰計劃一波三折
但這個方案首先是遭到了豬隊友們的反對,日本方面陸軍部和海軍部都反對這個方案。大家一聽可能會覺得有點疑惑,怎麼海軍部還反對山本五十六的方案?
其實當時日本的陸軍部、海軍部和聯合艦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山本五十六是憑藉自己“偷襲珍珠港”大獲全勝積累起來的人氣和威望,使得聯合艦隊擁有了和海軍部、陸軍部平起平坐,來探討下一步戰略方針的權利。所以當時日本下一步的仗怎麼打?戰火往哪燒?需要陸軍部、海軍部和聯合艦隊三方一起探討。
聯合艦隊山本五十六顯然是支持通過“中途島戰役”來尋找全殲美國航母的機會,這是他的主張。而陸軍部和海軍部的主張是向南進,去打澳大利亞,包括澳大利亞北邊的一些島嶼——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在這兒發動登陸戰。
所以陸軍部、海軍部綁在一塊和山本五十六的聯合艦隊形成了南轅北轍的觀點上巨大的分歧,最終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是各讓一步,形成一種妥協
陸軍部、海軍部支持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的“中途島戰役”的計劃,但是前提是,山本五十六首先要支持1942年5月份陸軍部和海軍部,在所羅門群島以及新幾內亞要發起的登陸作戰,他需要派出兩艘航空母艦來支援這樣一次登陸作戰。
這樣的一種平衡各方關係的妥協,如果陸軍部、海軍部以及聯合艦隊都能夠達成自己戰略目標的話,那叫雙贏,“雙線開花”!但是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
03 美國破譯日軍情報
好,這兒敲黑板畫重點,我們要回到【上一期】講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海軍方面七拼八湊給太平洋艦隊湊了四艘還有戰鬥力的航空母艦,但這個時候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數量,大型航母就有六艘,所以數量絕對佔上風。
在42年5月份的這樣一次對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的登陸作戰當中,聯合艦隊是派出了翔鶴、瑞鶴兩艘3萬噸級的重型航母參與到支援當中。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是這兩艘航母打完了登陸戰的支援,回到聯合艦隊,來準備6月初發起圍殲美國航母的“中途島海戰”,這個計劃聽起來是非常完美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首先一個變化就來自於美國方面。美國方面在41年底珍珠港遭到偷襲之後,首先就迅速檢討了自己在情報工作上的重大疏漏,並且“吃一塹長一智”,極其重視情報的研究。於是在1942年的頭幾個月,他們已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從截獲的日本的無線電密碼通訊當中,他們已經可以破譯一些關鍵的信息,於是呢初步掌握了日軍的一些戰略動向。比如這一次美國就判斷出來,日軍很有可能要在南太平洋的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展開登陸戰,而且會有航空母艦參戰!
04 尼米茲先發制人
在這樣的一個重大信息的支撐底下,美軍新任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尼米茲上將是非常有魄力,他迅速拍板,要求太平洋艦隊的四艘航空母艦全部出動,前往珊瑚海去截擊日本航母。
但是這兒又有個背景,兩艘航空母艦這時候還在回珍珠港的路上,就是“大黃蜂號”和“企業號”,因為它們前往日本本土附近去轟炸東京了,上期我們講到過。
但是尼米茲上將確實膽略過人,他認為戰機稍縱即逝,所以命令兩艘正在待命的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先出發,那麼“大黃蜂號”和“企業號”回到珍珠港,做了補充之後,馬上再趕赴珊瑚海。
也正是由於這樣重要情報的支撐,使得太平洋艦隊在這樣的一次“珊瑚海海戰”之前,其實戰略上是略佔先手的。
05 史上第一次航母大對決
“珊瑚海海戰”具體的作戰過程咱們就不展開詳細講了,但是“珊瑚海海戰”是人類海戰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航母對決,沒有過往的那種火炮對轟的場景出現,也就是說,雙方在肉眼看不見對手的情況底下,完全通過艦載機攻擊的方式來發動海戰,這是一個全新的海戰模式,這也為之後的中途島的“航母大對決”開了非常好的一個序章。
那麼在這兒一定要提的是“珊瑚海海戰”最終的一個結果——結果是美軍方面沉沒了一艘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4萬噸級最重噸位的美軍航母沉沒了,而“約克城號”是被重傷。
日軍方面損失了一艘輕型航母叫“祥鳳號”,這個輕型航母它的排水量只有1萬噸左右,是之前用運輸艦來改的,這個不是特別重要。那兩艘主力的重型航母“瑞鶴號”和“翔鶴號”,“翔鶴號”是被重創,而“瑞鶴號”是上面的艦載機損失了一大半。
06 日軍局部勝利戰略受挫
單單從當時雙方這樣的一個交換比來聽,好像美國人吃虧一點,因為他們損失了一艘重型航母,而且當時太平洋艦隊只有四艘航母,損失了25%的航母戰鬥力;而日本方面是沉了一艘輕型航母,他的兩艘重型航母只是受傷並沒有被擊沉,但是在這兒雙方對於下一步的處理是出現了一個巨大的不同。
美國方面,“約克城號”也是重傷,最初判斷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來修復,但是在《決戰中途島》這個電影裡邊有重要的一個場景,當時尼米茲上將說了:“我不管你們用什麼方式,我給你們72小時,三天的時間,把它修到可以出港作戰的程度。”這是美國方面對“約克城號”的態度!
反觀日本這邊,處理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讓“翔鶴號”進廠維修,也不著急,“瑞鶴號”其實航母本身沒有受什麼傷,但是上面損失了一大半的艦載機。
這個時候其實咱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一個辦法,你把“翔鶴號”上的艦載機補到“瑞鶴號”上去,這樣“瑞鶴號”就可以全員出戰,它是一艘健康的全副戰鬥力的航母。但是日本人不這麼幹,他認為航空母艦本身和上面的艦載航空兵是一體的,不能夠隨便的進行這樣的“乾坤大挪移”,所以他們把“瑞鶴號”也停在了軍港裡邊等待補充艦載機。
這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就使得即將到來的“中途島海戰”雙方在航空母艦的數量對比上產生了變化。
美國迅速的修好了“約克城號”,這樣它三艘航母出戰;而日本方面“翔鶴”、“瑞鶴”就沒有參與到“中途島海戰”,這樣他的航空母艦數量減少到了四艘,這個就使得日本人在航空母艦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被縮小了,這是“中途島海戰”之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珊瑚海海戰”發生之後的一個重要的信息,一個重要的背景。
07 中途島日本輸給壞運氣?
另外“中途島海戰”其實還有一個極為關鍵的信息點,日本人當時沒有捕捉到,這是他們最終在中途島大敗的一個勝負手,這事兒咱們埋個小伏筆,大家留個印象,後面再講。“中途島海戰”的具體的過程咱們就不講了,各位去看電影,《決戰中途島》,場面還是非常好看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當然很多人會說日本人其實挺倒黴的,在幾個重要的節點上老天都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比如說他們的偵查飛機由於機械故障晚出發了,這樣導致他們晚一些發現美國的航母編隊,造成了日本聯合艦隊著名的“黑色五分鐘”,南雲忠一是“魚雷換炸彈、炸彈換魚雷”,全部堆在航母上面,使得“加賀”、“赤城”兩艘重型航母變成了移動的彈藥庫,被美軍炸個正著。
另外,美軍的一艘叫“鸚鵡螺號”的潛艇,和日本的一艘驅逐艦展開一對一的這種糾纏,那麼最終日本驅逐艦在回去追趕自己的大部隊,追趕自己的主力艦隊的時候,正好被美軍燃油即將耗盡的轟炸機群發現,它等於做了一個“帶路黨”,把美軍的轟炸機引到了自己的航母編隊的上空。
你要是單單說這些事件,好像聽起來日本人是挺倒黴的,每一個時間節點上老天爺都在跟他們作對,但是如果你整個覆盤“中途島戰役”的話,你會發現這叫“偶然當中有必然”,日軍在整個的作戰計劃的制定、臨戰的執行上、包括在作戰的一些細節上,方方面面犯了很多的錯誤,這個真是海戰的一個經典教科書。
日本人到底犯了哪些錯誤?美國人又強在哪裡?最終“中途島海戰”對於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影響在哪裡?我們留個小尾巴,下期再講。
閱讀更多 三味新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