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和解放时期的南京历任市长:首任市长刘纪文

刘纪文(1890-1957)

,字兆铭,祖籍广东顺德。曾追随中山先生10年,留学日本、英伦,承先生托实地考察欧美重要城市建设。

19273月程潜率军攻克南京,蒋氏4月立民国政府,与北京、武汉成鼎足之势。蒋秉总理遗愿奠都南京,将市长职委与刘纪文。俟6月敕告南京为特别市刘纪文履市长职。

刘市长任职后谋划城建,筹备先生奉安大典,奠定主城路网格局。现干道繁茂悬铃木最粗壮者,由其首批选购栽植。明城门13座更名且邀蒋介石、于右仁、蔡元培、戴季陶等手书,亦刘纪文施政遗存。

重要补叙:1916年得挚友宋子文拉纤,刘氏与宋美龄订婚纽约。后随孙先生四海奔波,鸿雁传情10余载不敌蒋某近身攻势,1927年美龄嫁作他人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刘纪文都符合爱情故事中那个完美的白马王子形象:身材颀长,长相帅气又聪颖过人,先后就读于日本法政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通晓日文英语,谈吐优雅,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一身的才子气”。

历史也给他贴上了一个颇为香艳的标签——“宋美龄的初恋情人”。翻开史书,众多史家们热衷于讨论的,是他与宋美龄在美国热恋并订婚,后又成为蒋宋联姻牺牲品的诸多细节。而作为民国定都南京后的首任市长,他的身影却被逐渐湮没。

民国和解放时期的南京历任市长:首任市长刘纪文

首任市长刘纪文

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之后,由蒋介石亲自推荐,年仅37岁的刘纪文出任南京市长,这也标志着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熟悉西方市政管理学的专家,在他短短两年时间的治理下,城市的混乱局面便不复存在。

上任伊始,刘纪文便着手改变南京的交通状况,他一手修建了南京城一直使用至今的交通主动脉——中山大道。名义上,这条路是为了将孙中山的棺木从下关火车站隆重庄严地运往中山陵而建,但在刘的精心运作下,它成为彻底改造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契机。

修路必要拆迁。为了排除阻力,刘纪文首先拿位于拆迁线路中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开刀,让蒋介石带头拆迁。此举轰动金陵,其他衙门、商店与民宅,也只好“卷铺盖”让路。

1928年,“中山大道”建成,这条全长12公里的街道,比当时号称“世界第一长街”的美国纽约第五大道还长2公里。大街两侧和街道绿岛上栽满法国梧桐,每排以6棵树的队形,整齐地延伸10多里,遮天蔽日。

美国作家爱泼斯坦曾写下自己的见闻,把当时的南京比喻为一座带有普鲁士色彩的城市,“与世界上很多强国的首都相比,丝毫不逊色”。至今,它仍是南京的主干道。

当然,这个市长也清楚“保护”的重要性。自明朝以来,南京一直有着世界上最为漫长的砖制城墙,拆与留,一直是民国南京城建设的争论焦点。刘却提出,“本人自始至终没有拆除的主张,并且预备做种种的利用。”

在刘纪文的思路中,为了让古城墙发挥更好的作用,可绕其一圈修筑环城大道,并在城墙上开辟公园,“幸赖有此古色斑斓之旧城,掩映于湖山之中,每过白下辄留恋不忍去者,亦不复为此。”

在刘的开明治理下,从1929年起,南京城也成了当时留学归国的一批建筑师们“打擂台”的场所。包括杨廷宝在内的四大建筑师坐镇,为中国现代建筑史留下了一批标志性的民国建筑。

有一组数据为证,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城市总人口为36万余人,但刘出任市长头一年,人口便增长到近50万人,其后每年又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

尽管治理城市卓有成效,但在时人的眼中,这个“为人光明磊落,为人称道”的市长,却总是“面带倦容,郁郁寡欢”。有人猜测,他依然在怀念那位被自己的顶头上司蒋中正抢走的宋家三小姐。但能肯定的是,婚后的宋美龄虽然与刘纪文同在一座城市里,但两人再未有过接触,就连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上,她都避见这位市长。

1956年,刘纪文病逝美国。而身在台北的宋美龄,专门发函吊唁。这在宋美龄106岁的一生中,也极为罕见,令人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