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影視上市公司與“陰陽合同”撇清關係,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一天市值蒸發114億元,A股影視行業也許是被昨天的暴跌嚇壞了。

4日收盤後,多家上市影視公司或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或通過媒體發佈消息:公司不存在“陰陽合同”

唐德影視表示,公司不存在簽署陰陽合同及偷漏稅的行為。隨著行業發展,演藝人員法律意識日益加強,依法繳稅已成行業內部的常識與基本。

華誼兄弟表示,公司一直遵守上市公司法律法規,與合作演員簽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規,並依法及時繳納相關稅費。

慈文傳媒則表示,公司與藝人簽約都會代扣、代繳稅,與工作室簽約也會約定清楚,公司都是合法合規經營。

而之所以各大影視公司如此“整齊地”與“陰陽合同”劃清界限,則與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一則公告有關。

據瞭解,國家稅務總局發佈公告稱,針對影視從業人員“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

在慈文傳媒副總裁趙斌看來,影視市場確實存在一定不規範現象,相關機構的介入肯定會給行業帶來正向推動作用,促使行業向更規範的方向走。目前影視行業出現大量行業亂象,跟行業產能過剩有關,特別是影視劇的‘二八現象’,存在低水平重複建設,帶來優質資源被過剩產品搶奪,

通過行業整頓可以促使優質資源向行業頭部產品集中,推動行業頭部公司獲得更好發展

多家影視上市公司與“陰陽合同”撇清關係,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網絡

上市公司熱衷“綁定”明星IP

儘管類似華誼兄弟、唐德影視等由於明星IP負面纏身而遭遇股價重挫等案例時有發生,但通過加強與明星的聯繫甚至讓明星成為股東來吸引資本和目光,仍是影視上市公司的常態

以歡瑞世紀為例,該公司2016年成功借殼上市時,就因披露何晟銘、杜淳、姜鴻、李易峰、賈乃亮、孫耀琦、楊樂樂等多位明星股東而備受矚目。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影視創作本身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為了提高收益的可能性,大多影視公司都會選擇具有較大“吸睛能力”的大導演和流量明星作為IP,加持電影甚至購明星的空殼公司進行深度綁定。

多家影視上市公司與“陰陽合同”撇清關係,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網絡

例如華誼兄弟,2015年分別以10.8億元的估值和15億元的估值先後收購東陽浩瀚和東陽美拉這兩間明星公司。前者股東是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成立僅1天即被收購;後者實控人是馮小剛,帳面總資產為13600元,淨資產值為-5500元。

為何花費如此高的價格來收購兩家帳面淨資產值接近於0的公司呢?在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看來,影視類上市公司收購明星的空殼公司,有“移花接木”之嫌,即將藝人和導演成本“整容”為利潤

王冉進一步指出,具體而言,明星和導演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視公司,把個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轉變為公司的收入。這部分額外的收入幾乎可以直接轉化為利潤,利潤在資本市場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數放大了很多倍,賣給A股公司或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藝人賣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完成自我價值的放大和提前回收。

財富證券首席分析師趙歡認為,中國電影市場近兩年的高速增長,帶來影視項目投資熱,高估值、高溢價泡沫滋生,而

這種併購重組傳導到二級市場上,可能帶來股價的虛高和股權的稀釋,最終將是普通投資者承受泡沫破裂的後果

多家影視上市公司與“陰陽合同”撇清關係,其實這只是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網絡

明星開啟投資2.0版 “空手套白狼”遇強監管

以前說起明星的投資,可能還停留在開餐廳、成立影視公司、創立服飾品牌、開網店等“當老闆”,然而,目前國內明星已經紛紛開始投資,升級到了 “

當投資人”的2.0時代。

比如,影星任泉、李冰冰和黃曉明在2014年7月宣佈聯合成立Star VC,開了明星創立專業投資機構的先河,任泉是具體操盤者。Star VC成立以來已投了超過10個項目,覆蓋社交、電商、金融、醫療等各種領域。任泉曾表示,Star VC有一些項目已帶來了5-10倍的回報。

鄧超則在2014年加盟了創投大佬、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蒲公英創業計劃”,和周鴻禕、真格天使投資基金徐小平、導演俞白眉三人一起擔任創業導師,尋找“中國好應用”,對安卓應用APP開發者提供全程資源支持。

更為著名的要屬曾被譽為“女版巴菲特”的趙薇。讓趙薇此前聲名鵲起的兩次資本動作,分別是投資唐德影視和阿里影業。其中,2015年4月,在港上市的阿里影業大漲,趙薇夫婦的持股賬面盈利達到44億港元,一個月後,趙薇夫婦減持了部分阿里影業的股票,套現近10億港元。

真正讓趙薇在中國資本市場佔據頭條的還是,她擬用50倍的槓桿“鯨吞”上市公司萬家文化。這種“空手套白狼”式的收購引發輿論洶洶。最終收購失敗,趙薇夫婦也由於誤導性陳述等原因被證監會分別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正如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說言,資本市場是一個資金場、信息場和名利場,因而更必須是法治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