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做的FMEA没有用?(二)

前文回顾

上一篇文章《为什么你做的FMEA没有用(一)》我们谈到为了做出好的FMEA,不能简单依赖于头脑风暴法和经验积累的方法,不能直接面对一张FMEA表格而直接做失效模式识别和失效原因分析。而是要利用一些其它的质量工具,就产品和工艺过程的结构和原理,做正向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识别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和过程的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

而具备这样基础性分析的方法,在行业内存在着三大车系的方法,分别是德系汽车、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的方法。

上一篇文章,我们简单就VDA的FMEA方法做了介绍,也简单分析了这种方法的利弊。本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福特汽车的方法和通用汽车的方法。

福特汽车的FMEA方法

福特汽车所采用的方法是使用边界图、界面矩阵图、P图来支持FMEA。这几种工具在《FMEA手册》中以及福特汽车的《FMEA指南》均有所介绍,因而AIAG《FMEA手册》所推荐的方法,以晓霜老师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于福特的FMEA方法。

下图为《福特FMEA指南》中的流程图。

为什么你做的FMEA没有用?(二)

在福特的流程中,把鲁棒性问题和错误当成两种不同的方向来看待。鲁棒性问题,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分析干扰要素的波动和产品特性在公差内的波动时,对产品功能、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边界图,用一些小方块来代表一些零部件,用边界线来划分哪些零部件属于研究范围内、哪些不属于研究范围内的,这样一种工具。有时也用一些带有方向箭头、虚线、实线,来区别各零部件之间的不同影响关系。边界图,也叫方块图。

界面矩阵图,利用研究对象的各要素(不同零部件),构成两两相关的矩阵。分析各要素相互影响关系对预期功能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用来识别非预期功能。

P图,也称参数图,把系统(研究对象)的输出区分为预期的输出和错误,把系统的输入区别为输入信号、控制信号、干扰变量。用P图来帮助识别几种输入输出变量。

鲁棒性检查表,是用来深度分析干扰要素对预期功能和错误的影响。

鲁棒性演示矩阵表,是用来确认鲁棒性相关的测试得到执行,使得鲁棒性得到验证。

福特汽车FMEA方法的优缺点

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晓霜老师没有亲身直接接触到福特汽车的FMEA实践案例,仅仅是通过有限的、可以在公开网络所获得的资料得到一点有限认知。点评不正确,还望大咖们指正。

与VDA的方法相比较,福特汽车FMEA方法,第一方面的优点是利用界面矩阵图来识别非预期功能的出现。而非预期功能的识别是VDA方法中的漏项。第二方面,福特特别强调了鲁棒性的识别和验证。

除此之外,利用边界图来识别分析范围、利用P图来识别输入输出,从晓霜老师自己在具体案例的试用过程中发现,这两种工具的帮助意义并不是很大。

边界图,或方块图,在所分析对象的产品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比较少,产品的运行工况不是很复杂的情况下,还可以清晰表达出来。但当分析对象的产品比较复杂,特别是在不同的工况情况向,各要素的影响关系会随时间、随工况发生变化时,如何试图用二维的图形表达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响关系,做方块图本身的困惑,会远远大于它所能给予我们的帮助。针对这个弊端,晓霜老师采取了多层级树形质量展开表的方法来确定分析对象的范围和深度。

P图,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产品的输入输出比较少的时候,两类输出、三类输入,我们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识别完整。甚至每类输入输出有三两项的时候,它们的相互关系不做区分地表达在一张图上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绝大多数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产品时,都是多功能的,每个功能又是有着多方面要求的,每个功能要求又是由多种多项输入共同完整的。这样的多输入多输出的参数图,无法准确表达哪些输入和哪些输出之间具有对应关系。在我们后续做FMEA的时候,还需要二次识别。针对这个弊端,晓霜老师采用直接利用质量功能展开表的形式,明确输入——输出,即因——果的对应关系。

此外,福特方法最大的一个缺点,晓霜老师认为,还是丢弃了功能树分析的这一强大工具。因而对产品和过程功能的识别,对于实现产品功能的影响要素的识别,能力大大削弱了。

未完待续

后续我将继续介绍通用汽车的FMEA方法。特别敬请期待的是晓霜老师经过将近十年潜心研究和独创的考凡FMEA方法。一种结合结构树、功能树、质量功能展开、界面矩阵图的多种工具组合的FMEA方法。

由于本人的经验和学习有限,理解不到之处,欢迎各位高人留言互动,欢迎批评指正!

转自考凡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