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死後,頭顱為何被後世皇帝收藏近300年?

“商人杜吳殺莽,取其授首”――《漢書王莽傳》,據記載,王莽在混亂之中為商人杜吳所殺,其後被百姓分屍,而他的的舌頭也被眾人分食,用來洩憤。此後王莽首級也就不翼而飛,一直到晉惠帝元康五年,洛陽武庫被攻破,人們在其中發現了王莽的頭骨,以及漢高祖斬蛇用的寶劍和孔子穿過的屐。一個留有標籤的骷髏頭被存放了將近270年,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王莽首級不被下葬反而被保留呢?

王莽死後,頭顱為何被後世皇帝收藏近300年?

首先是警示作用:王莽死後王莽的頭就被東漢列為國寶,王莽是篡奪的大漢天下,是當時所有劉姓皇族的死敵,而推翻他的人劉秀,是漢景帝兒子長沙王的劉發後代,劉秀建立的東漢是西漢的延續。若新朝被其它姓氏的人推翻,那麼恐怕不會出現死後被斬首的場面,說不定還會好生安葬,但劉秀是不能那麼做的,他需要向其它劉姓宗族展示這個戰利品,以證明自己對漢的莫大功績,王莽是有皇帝以來的幾百年裡面,唯一一個被人把頭顱砍掉的皇帝。留著供起來,每次看到都可以警示,當皇帝也要好好幹,要不然王莽就是下場。這就是封建皇帝的思想,將亂臣賊子的頭顱保留下來,不僅可以震懾朝中文武,更是對皇帝起了勉勵作用。

王莽死後,頭顱為何被後世皇帝收藏近300年?

其次王莽在當時可是典型的亂臣賊子典範,難保之後沒人效仿,而收藏他的頭顱,起到震懾作用,東漢的統治者不但斬下了王莽的頭顱,還用巫法鎮住,這比砍頭更具威懾力,也警告外戚宗親,謀亂的下場,比死還可怕,其實我覺得這還是劉秀的主意,畢竟他功勞雖大,但由於血統問題,使其它劉氏宗親多有不滿不服,即便劉秀在位之時無人敢不服,那將來他歸天之後呢?

王莽死後,頭顱為何被後世皇帝收藏近300年?

古代很早就有“梟首”的習慣,人們習慣用首級前去請功,我想大概也正是這個原因王莽的首級在混亂之中還可以保存下來。普通人的首級,尚且不能隨便處理,更何況是天子的呢,王莽在當時可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古人認為首級本就通靈,而天子的首級自然就更加不同凡響,那麼他的首級就是一件很有收藏價值的物品。王莽在登基之前,在人民中的威望和名聲都極其之高,深受百姓愛戴,他被一度認為是挽救危居的不二人選,被當做“周公在世”。然而王莽執政後期卻讓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正是因為這樣所以王莽備受爭議,他的首級就有非常重大的紀念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