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如今在田間地頭、鄉野阡陌,活躍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大多是“80後”“90後”,年輕卻能吃苦耐勞;他們甘願風餐露宿、忍受風吹日曬,自如地用手中的遙控杆,操控著植保無人機在田間翱翔,用高效的作業方式提供植保服務。

他們像曾經的“麥客”一樣,在全國各地跨區作業,幫農民解決打藥難題。他們在田埂上揮灑著汗水,在天空中放飛著夢想,用對農業的熱愛和服務農民的初心,用不怕吃苦的堅持,既見證、推動著飛防的發展,也在革新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

他們有個響亮的名字——飛手。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隨著性能和效益的不斷提升,我國的植保無人機市場發展持續擴張,無人機植保作業也愈發受到農戶的歡迎。

2017年,我國農用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13000多架,作業面積8300多萬畝次。預計2018年飛防作業面積將實現翻倍增長,植保無人機數量有望突破30000架。未來,植保無人機飛手缺口將有20萬人以上。

據介紹,目前很多企業都在招募飛手。以前,多是以企業養飛手為主,飛手收入包括固定工資+作業提成。現在很多公司都是採取飛手買飛機或者飛手租賃飛機的形式,用共享的方式來承接作業訂單,飛手收入主要靠作業收入,作業畝次越多,收入就越多。如一個小麥病蟲害防治作業季節,飛手可以作業8000畝次,一畝收作業費10元左右,一個月的時間除了成本支出,飛手可收入近4萬元。通常飛手一年平均都可以作業一萬畝次以上,作業費加上藥劑銷售,年收入可以達到10萬元。

國家航空植保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蒙豔華:飛手很緊缺,收入也很可觀,但尤為關鍵的是要加強飛手的培訓,包括植保無人機飛行技能的培訓和相關植保知識的培訓,比如基本的農藥和病蟲害的相關知識等。

如果飛手能熟悉瞭解植保知識,既能有效規避作業風險,也會贏得農戶的信任,更好地開展植保服務和拓展業務。一般具有性能穩定的無人機、相關的植保知識、與農戶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吃苦等幾個基本條件,飛手作為一個技術要求比較高的職業,高收入不是夢想!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兩位飛手的故事——

李小鵬:苦鑽技術

用效果打消農民疑慮

2014年作業面積4000多畝,2015年作業面積1萬多畝,2016年作業面積3萬多畝,2017年作業面積9萬畝……從一個人一架飛機,到擁有7架飛機6個飛手的飛防組織,從一片質疑到被認可和需要,河南省長葛市的李小鵬用四年時間,實現了扭虧為盈,飛防之路越走越順暢。

一開始在當地做飛防的時候,老百姓對於植保無人機既不瞭解,也不認可,甚至不收錢都沒人願意讓給打。面對質疑和拒絕,李小鵬從自家和親戚朋友的地塊開始,用實實在在的效果讓老百姓相信無人機打藥的好處。他直接承諾:用我的飛機打藥不用先給錢,等看到效果再結賬。

提起那兩年的光景,李小鵬哭笑不得。有一次給一個承包戶的200畝小麥打藥,辛辛苦苦打了一天,等結賬的時候,對方卻說錢取不出來,改天再給。結果第二天上午,客戶主動打電話通知李小鵬去拿錢,因為他剛去地裡看了效果,蟲都死了。

做植保飛防,飛得好是一方面,植保技術也非常關鍵。用藥方案是門大學問,不混配效果不好,混配了極易出現藥害。本身就是學植保專業的,加上幹了幾年農資經銷,李小鵬對作物和藥劑都瞭解,他開始把大量的時間用在藥劑配方和田間試驗上,苦鑽技術,慢慢摸索出一套經驗和標準。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不僅限於本地,每年從3月到9月,他都會到湖北、山東、江蘇、安徽、貴州、東北等地進行跨區作業。李小鵬的服務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客戶自備藥劑,只收取作業費,一種是包藥包打,價格15-20元/畝不等。基於多年的經驗,李小鵬的用藥方案價位低,效果好,而且用的都是高效低毒的農藥,所以他服務的客戶大都是包藥包打。

一路走來,李小鵬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一是飛機購置費以及每年高昂的維修保養費用;二是跨區作業人員支出成本比較高;三是跨區作業多是政府項目,賬期太長,資金週轉困難。一度為了籌措資金,李小鵬把家裡的小四輪都賣了。

經過這幾年的沉澱,李小鵬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的客戶和粉絲,老百姓對飛防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去年長葛有幾個村子玉米黏蟲大暴發,老百姓都追著讓打藥,甚至出現“堵著車,不打不讓走”的場面。

李小鵬:他們現在不用出去推廣,活兒根本幹不完,現有的飛機和飛手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尤其是打藥高峰期,飛機都調配不過來,不得不辭掉大量訂單。

下一步,李小鵬計劃繼續壯大規模,提升大面積作業服務能力,同時探索大戶託管模式,致力於提供全程植保技術服務。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80後”夫妻倆:敢闖敢幹

種田大戶跨區做飛防

在河南省安陽市,200萬畝小麥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飛防作業,千架植保無人機千名飛手齊上陣,這其中就有來自湖北黃岡地區的姚文凱、程冬霞夫婦。

兩個人都是“80後”,小兩口種了300多畝水稻,還養了100畝的小龍蝦,家裡有收割機、拖拉機,還成立了合作社,是敢想敢闖敢幹的年輕一代新型農民代表。

姚文凱看準了飛防的巨大市場需求和潛力,去年冬天他來到河南省安陽市全豐植保無人機公司學習飛防技術,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後,拿到了植保無人機駕駛、維修合格證,併購置了一架植保無人機。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姚文凱(左一)和程冬霞(右一)在進行飛防作業

今年4月,夫妻倆通過一家農業公司接到了訂單,開始北上河南開展小麥統防統治跨區作業。在安陽市,姚文凱夫婦所在的湖北麻城飛防隊,一共有六人,具體負責馬投澗鎮墳凹村1200多畝小麥的作業任務。

早上5點,姚文凱夫婦就起床了,兩人分頭行動,姚文凱負責準備無人機的各項裝備,程冬霞早早趕到墳凹村,跟村委會及村民進行溝通協調。

早上8點,來到作業田塊,程冬霞配合老公再一次檢查機器、配藥、裝藥、上電池。9點,打藥正式開始,植保無人機騰空而起,飛機螺旋槳吹起一陣麥浪,翱翔在小麥地上空。

這樣的統防統治作業,受到了村民的歡迎。

64歲的農民曹學堂:俺家五畝多地,以前和老伴倆人一天才能打完藥,背的那藥箱子就有50來斤,這下可好了,俺家這地五六分鐘就噴完了。用上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全村1200多畝小麥,不用兩天的時間就全部作業完了。

連日來,姚文凱夫婦都是風餐露宿、起早貪黑,整天在田間風吹日曬,辛苦歸辛苦,但收穫也頗豐。1200多畝小麥每畝作業費7元錢,兩天時間夫婦倆收入近3000元。

姚文凱表示,在河南這些天的實戰作業,積累了很多經驗,技術上更加熟練,今後要在飛防上大幹一場。

姚文凱:在河南給小麥打完藥之後,緊接著就正好給湖北水稻打,雖然很累,但也很充實。

缺口達20萬人,年收入過10萬!這個職業為何吸引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