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信物傳國玉璽的由來

公元前228、秦破趙,得和氏璧。秦統一全國後,秦始皇命人將和氏璧刻成玉璽,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 之信物。據傳,公元前219,秦地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傾,秦始皇慌忙將傳國玉璽拋入湖中,祈求神靈鎮浪。玉璽由此失落。而八年後,在華陰平舒道這個地方有人又將此傳國玉璽奉上。

皇帝的信物傳國玉璽的由來

公元前207年冬,沛公劉邦軍灞上,秦王子嬰跪捧玉璽獻於成陽道左,秦亡。傳國玉璽歸劉漢。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皇帝孺子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弟王舜來索,太后怒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及莽兵敗被殺,禁衛軍校尉公賓得傳國璽,趨至宛,獻於更始帝劉玄。公元25年,赤眉軍殺劉玄,立劉盆子。後劉盆子兵敗宜陽,將傳國璽拱手奉於漢光武帝劉秀。

皇帝的信物傳國玉璽的由來

至東漢未年,宦官專權。靈帝熹平六年,袁紹入宮誅殺宦官,段珪攜帝出逃,玉璽失蹤。

至獻帝時,董卓作亂。孫堅率軍攻入洛陽,得傳國玉璽。孫堅如獲至寶,將其秘藏於妻吳氏處。後袁術拘吳氏,奪璽。袁術死,荊州刺史攜璽至許昌,時曹操扶獻帝以令諸侯,至此、傳

國璽得重歸漢室。

公元220年,獻帝被迫“禪讓”,曹丕建魏,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證其非“篡漢”。

公元265年,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改元秦始,傳國璽歸晉。

公元311年,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十九年後,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更別出心裁,於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傳冉魏,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

皇帝的信物傳國玉璽的由來

南朝時,傳國璽歷經宋、齊、梁、陳四代更迭。隋一統華夏,將傳國璽收入隋宮。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殺於江都(今揚州),隋亡。蕭後攜太子元德藏傳國遁入漠北突厥。

公元630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傳國隋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群雄四起。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十六年後。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