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有清华教授说,中国现在的房子够36亿人住,如今在不少二线城市,却是出现房荒的现象,房子根本不够卖,买房子需要彻夜排队,需要摇号抽奖,需要付全款。

反正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抢的,买房成了一场房事大战,可以说房子没疯,人却为房子发疯了。

西安:2018年4月19日,700套房5千人参加摇号来抢房子,有人连摇8个盘都没买到房。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成都:2018年5月2日,7万人疯抢1千套房子,据说现场排队有几公里,场面极其宏大壮观,气氛极其热烈紧张。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杭州:2018年5月7日,近3000人抢177套房,一位98岁的老奶奶摇号买到了房。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抢房大战持续上演,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样的疯狂现象?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是抢人,不少二线城市,包括天津。凡是政策开始抢人才的地方,都出现了房价大涨,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房荒和抢房的情况,比如西安、天津抢人成果显著,天津一天就有三十万人落户,短期内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他们本来可以租房,或者不急着买房。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但第一,在天津落户能否享受到正常的城市福利待遇和公共资源,还是跟房子紧密相关,也就是说,你虽然在那里落户,但没房子跟有房子还是不一样。

第二,政策虽然总体坚持房地产调控,但是在人才新政中,对引进人才买房不仅限制很少,甚至还有补贴鼓励支持,这样等于对特定人群开了一个调控大缺口。

第三,开放商和炒房力量也看到了时机,在短期供应跟不上,新入的人又特别多,急着大量买房时候,制造房子紧张的恐慌氛围,买不到房,需要摇号买,需要全款买,更加剧了要抢房的急切心里。

结果是抢人大战,最终变成了抢房大战。

然后就是限价,使得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以成都为例,各区域新房均价如下: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各区域二手房均价如下: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通过对比,得出这样一组数据:

全成都新房平均为11840元/平米,一圈层13781元/平米,二圈层9589元/平米,天府新区11455元/平米。

然而,二手房均价却高达18564元/平米,一圈层为22945元/平米,二圈层为13362元/平米,天府新区二手房更为夸张,达到了18289元/平米。

然后得出的数据结论是这样:

全成都新房、二手房价差:6724元/平米

一圈层新房、二手房价差:9164元/平米

二圈层新房、二手房价差:3773元/平米

天府新区新房、二手房价差:6834元/平米

这样意味着什么?因为政策限价,新房跟二手房市场价形成巨大的价格落差,新房买到就是赚到,赚到的差价,有时候就是一套房。

以成都招商中央华城3月推出2栋高层为例,总的销售房源共有640套,但按照成都去年12月出台的摇号规则指引,棚改安置户需要占据不低于10%的比例,所以公开摇号的就只有416套。

而接下来登记的户数据说达到了恐怖的6万人,很多本地居民或者在本地有房的人,把自己以前住的二手房挂牌卖掉,特意来抢新房。

因为抢到的话,价差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这么直接粗暴的赚钱机会,谁不心动,谁不眼红,但是中签率也低,这样算不到百分之一,堪比新股中签率。

最终导致人满为患的售房部,甚至有号串串倒卖号到了上千元,搞得人心惶惶。怪不得孕妇都想提前生娃,为了多争取一个摇号名额,提高中签率。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最后一个因素是,房地产价格上的溢出效应和洼地效应。

我们投资时候,经常会用到溢出效应和洼地效应,可以这样理解,当一种投资品价格偏低,低于其内在价值,或者低于同类型相似标的,那只要市场流动性足够,早晚会涨上去。

当价格过高后,流动性又会从高估的投资品上撤出,也就会溢出填平洼地。在股票市场上,这就叫风格、周期或者板块轮动效应。

同理,因为我们经济版图非常大,分为东中西部,分为一线到四五线城市,分发达地区、潜力地区、落后地区,所以房价也是差异巨大。

当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房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只能仰望时候,房价的溢出效应出现了,那些还没怎么涨,处于低位的二线城市,成为不少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会拉动二线城市上涨,毕竟城市化还在延续,人口往城市流入的趋势一直在。

本来这个流入和房价上涨虽然是必然关系,其速度也应该是相对温和的,但因为进入了一个这样的难解循环——房价大涨-政策调控,限购限价-人才新政,需求大增-炒房进入,房荒抢房-房价非涨不可,预期还要涨……

如此发生的变化,政策和炒房原因会让溢出效应和洼地效应来得快而急,短期内造成人为的短缺,改变了供需关系,进一步产生不够卖,房价必须涨,不涨一直买不到的困境。

投资的逻辑都是相通的,以前小盘成长风格,最近两年是蓝筹大盘价值风格,以前是高风险偏好,现在偏防御风格,股票市场也是这样不停地转变,这个也是最近二线城市房荒对我们股票投资的启迪。

对于二线城市的抢房大战,我们不直接推荐房地产股票,因为实际上,房地产是一个政策影响非常大的行业,而且房地产也不是一个朝阳成长性行业了。既然建房子卖房子的不怎么看好,那么为房地产服务的呢?

最近次新行情非常火,次新+题材更容易受到资金的追逐,今年2月才上市的南都物业(603506)可以考虑一下: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还有一只是房地产+养老、医疗、股权投资,它就是凤凰股份(600716):

买不到!抢不到!干着急!这些二线城市怎么了?

我们认为,单纯的房地产公司,路会越走越窄,行业市场集中度慢慢向大公司集中,而围绕房地产服务业相关,或者房地产跟其他产业和服务业融合的模式,以后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