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巧計襲廬江—調虎離山成語的由來

調虎離山,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來的有利地位。目的在於削弱對方的抵抗力,減少自己的危險。在軍事上,如果敵方佔據來有利的地勢,並且兵力眾多,這時我方應把敵人引出堅固的據點,或者把敵人引入對我方有利的地區,才可以取勝。

孫策巧計襲廬江—調虎離山成語的由來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建安四年(199年),中國北方。公孫瓚在幽州戰敗自焚,曹操和袁紹勢力開始劇烈摩擦。在南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

六月袁術死後,袁術的部下楊弘、張勳欲投奔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勳截擊,全體被俘。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於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劉勳。劉勳的兵力驟然大增,但糧草不繼。劉勳便派堂弟劉偕向豫章太守華歆借糧,華歆也正缺糧,只好派人領著劉偕到海昏(今江西奉新縣西)、上繚(今江西永修縣),向劉繇的舊部告借三萬斛。劉偕去了一個多月,才借得兩千斛,於是報告劉勳,並讓劉勳領兵前來攻襲。

孫策巧計襲廬江—調虎離山成語的由來

佔據盧江的軍閥劉勳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勳,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勳送去一份厚禮,並在信中把劉勳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勳功名遠播,今人仰慕,並表示要與劉勳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勳求救,說:“上繚地方十分富饒,希望您能興兵討伐,我願出兵做您的外援。” 劉勳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勳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後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勳哪裡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勳的行動,見劉勳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佔據它的老窩吧!”幹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並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而此時的劉勳悄悄率大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當地守將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劉勳一無所獲。

孫策巧計襲廬江—調虎離山成語的由來

孫策率周瑜、呂範、程普、韓當、黃蓋、孫權等將領同時並進引兵西征黃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貴池縣西),聽說劉勳已到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準備攔擊劉勳,自己則率周瑜率兵兩萬繞襲劉勳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破,俘虜三萬多人。於是,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守皖城,其餘人眾,全部移往吳地。

劉勳聞訊大驚,星夜回軍彭澤,孫賁、孫輔出兵截殺,劉勳大敗,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劉勳大敗,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而取得這場勝利的孫策當年剛十七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