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鎮江主城區變遷的中山路,不斷變寬變長……

中山路,這是一個在很多城市都會有的道路名稱。據說,這些道路源自民國時期,是為了紀念孫中山。由於這些道路的歷史悠久,它們的變遷承載著滄桑的歷史,展現著時代風貌。這些年一直在變寬變長的鎮江市中山路,就是其中一條。

A

年紀在40歲以上的市民說,第一次大約在上世紀80年代。

年紀在40歲以下的市民說,好像每隔幾年都會有改造項目。

每一位市民都有中山路拓寬改造的記憶,但又都說不清楚。

指著自己當年拍攝的新聞老照片,陳大經介紹著中山路最初幾次拓寬的情景:

承載鎮江主城區變遷的中山路,不斷變寬變長……

“這一張是1981年底,鎮江市組織首次集體婚禮時,新人們排隊從中山路上走過的照片(圖1)。你看,當時的道路就這麼點窄,兩輛車一會車,兩邊就沒多少地方了。路旁邊也沒什麼高樓大廈。”

“1984年中山路第一段拓寬改造時,現場除了施工隊開著施工機械(圖2),很多駐鎮部隊的官兵也到現場來參與施工(圖3)。”

“看到這張照片了嗎?這是現在雙井路與中山東路交會處的那棵銀杏樹(圖4),當年這裡是京口飯店,那時候中山路到這裡就銀杏樹北側這麼窄,銀杏樹是京口飯店裡的,後來道路拓寬,京口飯店搬了,銀杏樹保留了(圖5)。”

“中山西路在1986年拓寬改造前叫勞動路(圖6),當時的勞動路坡子特別陡,中山西路拓寬改造時進行了減坡處理,工人們一邊要修路,還要一邊給減坡過後路兩邊的土坡打石壩(圖7、圖8),難度還蠻大的。”

“中山西路拓寬改造結束了,又回過頭來把大市口到現在我們鎮江日報社的這一段改造了,大約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基本結束。這時候,中山路就分為中山東路和中山西路兩段了,它成為鎮江市最早一條劃分快慢車道的道路(圖9),它的基本長度和寬度也一直保留到前幾年中山路北延路段施工。”

市民陳玲玲對上世紀80年代中山路為期數年的拓寬改造印象頗深,因為那幾乎貫穿了她整個小學時光。“我在實驗小學上學,低年級時都是我爸用自行車送我上學,那時我家還住在大西路上,印象中我們一開始是從電力路過來上中山路,後來中山路拓寬,我們就開始繞路,從雙井路繞過,也從四牌樓繞過。後來我上到中高年級,我妹妹要上學了,我爸就只能送她,我自己乘公交。這時候,五條街這一段的中山路又開始拓寬改造了,開始時我可以坐車到青雲門附近下車,後來就只能在大市口下車再步行去學校了。”不過,陳玲玲也表示,雖然上小學時“路途坎坷”,但也可以說她是看著中山路一天天變寬變長的,“那時候感覺挺驕傲的,我記得老師當時讓我們寫一篇‘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四個現代化’的作文,我還用了中山路建設的事例呢”。

B

雖然很多市民不能清楚地說出中山路拓寬改造的具體時間和進程,但他們也對這條鎮江主幹道有著自己的記憶。

“現在的國際飯店以前是第一副食品商店,以前我們每到過年都要到這裡來憑票購買副食品,那個隊排得老長……後來中山東路拓寬就拆了,再也沒復建。當然了,後來日子越來越好,計劃取消了,也沒必要建了。”年已古稀的王淑貞一一細數著當時中山路兩側的知名建築,“友誼和華僑商店沒建的時候,除了中百一店,就是中山路上的中百二店,才能買到一些最時髦的商品,我記得裡面有幾個櫃檯叫華僑櫃,供應一些緊俏商品,要有僑匯券或者外匯券才可以買。中百二店旁邊有一個眼鏡店,我兒子的眼鏡都在那兒配,那時候鏡片是玻璃的,兩塊錢一片。男孩子都很皮,幾乎每個學期都要重新配上一兩次鏡片。”

不過,王淑貞說,中山路拓寬改造前,大市口還算不上商業繁華地段,“大約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山路拓寬改造完成後,才漸漸取代大西路繁華起來”。“最先打響頭炮的是華聯商廈,它的原址是京口區政府(圖10),現在它和當年緊挨著它的新華影劇院都成了蘇寧廣場了。華聯之後中百二店就改造成了商業城,再然後又有了商業大廈,也就是現在蘇寧家電城……當年華聯商廈開業的時候非常火爆,我記得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時,華聯還搞了一次有獎競猜,我竟然猜對了,獲得了一個鼓勵獎。”

承載鎮江主城區變遷的中山路,不斷變寬變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